殷躍輝

殷躍輝,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重慶市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學會委員兼學術秘書、重慶市心血管專委會介入心臟病學組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殷躍輝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教學職稱:教授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事跡,

個人簡介

男,殷躍輝,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重慶市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學會委員兼學術秘書、重慶市心血管專委會介入心臟病學組委員, 北美心臟起博與心電生理學會會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心臟中心主任、重慶市心律失常治療中心主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房顫治療研究中心主任。 從事冠心病臨床介入診療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特別是心房顫動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頻導管消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療和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心房顫動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從1996年起,針對心房顫動在發生髮展過程存在心房肌細胞內鈣超載和心房肌細胞調亡、壞死和纖維化的特點,在國內率先提出採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L-型鈣通道阻斷劑硫氮唑酮聯合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取得了可喜的臨床效果,論文發表在《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學雜誌》和《國際心血管雜誌》上,1999年又開始進行《培多普利和胺碘酮聯合與單用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目前已完成該研究。

個人事跡

具有紮實的內科學基礎,擅長心血管內科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特別是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診治,在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方面處於西南地區和重慶市的領先水平。2001年主持開展了局灶性心房顫動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和肺靜脈口的超聲球囊導管電隔離治療,這二項工作是我們在西南地區獨家開展並處於領先水平。2002年10月我們又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了疑難複雜快速性心律失常的Carto標測和導管消融,大大提高了導管消融治療的成功率,這項技術在西南地區處於領先水平。2004年開始了在Carto指導下的心房顫動的導管消融治療和致心律失常右室發育不良的導管消融治療,2006年開展了冷凍消融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陣發性房顫的臨床工作。上述工作均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
近15年主要從事臨床心臟電生理的研究,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頻導管消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療、冠心病的介入治療血管內皮功能的研究。1990年開始研究心室晚電位的頻譜分析方法及其臨床套用,發表論文3篇,1991年採用信號平均心電圖的方法在國內首次記錄到碎裂的心房晚電位,並分析了其與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特別是心房顫動的關係。其後研究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與心室晚電位的關係,建立了心室晚電位三維頻譜湍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心室晚電位隨時間變化的頻譜結構特徵。1993年研究了特發性左室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生機理,闡明了折返是其主要的機理。1997—1998 年採用分帶比較動態譜的方法闡明了心率功率譜超低頻帶的生理意義代表了交感活性,並提出低頻帶只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相互作用的過度帶。1997年開始心房顫動波頻譜分析的臨床套用研究,現已闡明房顫波頻譜中的主導心房周長與時域中FF間期密切相關,這一分析方法為房顫的機理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物對房顫的影響及預測房顫轉復的可能性提供了可靠的手段。1996年開始研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房性心律失常,特別是心房顫動的關係,在國內率先採用胺碘酮+培多普利與單用胺碘酮治療陣發性房顫,結果表明培多普利+胺碘酮可明顯提高陣發性房顫患者竇性心律的維持率,隨後進行的一項前瞻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胺碘酮+培多普利、胺碘酮+氯沙坦和單用胺碘酮治療孤立性陣發性房顫,證實前兩者的療效優於胺碘酮單用,在國際上首次從臨床角度證實ACEI和ARB具有獨立於抗高血壓、心功能不全之外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論文分別發表在2006年的《European Heart Journal》和《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由於這一研究結果的獨創性,研究成果分別在HKCC2006和AHA Scientific Session 2006進行大會發言,使國際心血管屆首次聽到了來自重慶醫科大學的聲音。2001年起開始進行心房顫動的導管消融和藥物治療的對比研究,研究結果得到德國、美國和國內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研究論文已分別投往英國《Heart》、《European Heart Journ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