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禮(商朝禮制)

殷禮(商朝禮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論語》為政第二。原文為: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商朝禮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禮
  • 釋義:商朝禮制
  • 出處:《論語》
  • 屬性:詞語
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範,它是國家領導者和貴族等一切行為的標準和要求
周禮(周朝禮制)是借鑑於夏禮(夏朝禮制)和殷禮(商朝禮制),並在夏禮和殷禮的基礎上演變發展而建立起來的
《論語》為政第二。原文為: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釋義: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這裡孔子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損益。它的含義是增減、興革。即對前代典章制度、禮儀規範等有繼承、沒襲,也有改革、變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