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殷溜”是一個村莊的名稱。殷者,姓也;溜者,迅速的水流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溜
- 屬性:村莊的名稱
- 含義:迅速的水流
- 記載:《安徽省阜陽縣地名錄》
簡介,因碑名村民常遭嘲笑,老石碑被推倒砸碎,知錯改錯重新立牌,
簡介
殷溜,緊靠潁河東岸,因姓殷的居住在水流湍急的潁河灣而得名。據阜陽縣地名辦公室1989年出版的《安徽省阜陽縣地名錄》記載:“清時,此村靠近潁河的急流處,且住戶多殷姓,故名。”在殷溜村委會詞條後,該《名錄》又載:“1969年建殷溜大隊,1984年2月成立殷溜村民委員會,以駐地殷溜得名。”後周棚鎮改為周棚辦事處,殷溜村民委員會遂更改為殷溜居民委員會。這是正史的記載。
“文革”後,當地有人為了書寫簡便,把“殷溜”二字簡寫作“因六”,並一直沿用至今。但“因六”與“殷溜”的確是風馬牛不相及,更無從解釋其含義。當地居民認為,既然已約定俗成幾十年,“殷溜”也就“因六”了吧,反正也沒有人再去追究當年那位擅自“簡化”的始作俑者。
因碑名村民常遭嘲笑
據當地一位在外工作的殷先生介紹,前不久,他回老家時,從“因六渡口”乘船過河,偶見“因六渡口”西岸有一塊由阜陽市潁泉區交通局立的一塊石碑,碑文赫然寫著“陰露渡口”四個大字!當時他不禁愕然:是立碑者真的不知道“殷溜”或“因六”這一村莊的名稱無意而為,還是立碑人的無知,抑或是立碑人故意在跟“因六人”開玩笑呢?殷先生以為,地名權和人的姓名權一樣,應該受到尊重和法律上的保護,政府職能部門隨意改換地名並豎立在顯要位置,是對當地居民莫大的侮辱。
記者採訪了很多沿岸村民,大部分村民覺得可氣,但同時又很無奈。有幾位年輕的殷姓村民稱,經常有外村村民拿“陰露”來嘲笑他們說:“‘殷溜人’都是不穿褲子的。”和記者一同過河的一位女士憤憤地說:“堂堂的交通局,怎么能犯這樣離譜、低級的錯誤呢?看了叫人噁心,簡直無法原諒!”
老石碑被推倒砸碎
3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潁泉區殷溜渡口,該渡口位於潁河最繁忙的河道兩邊,屬潁泉區。該渡口寬約200米,非常繁忙,河道上來往船隻絡繹不絕。兩邊渡口碼頭上各停著一艘渡船,兩岸的居民步行的、騎車的紛紛由此上船。在渡口附近路旁顯要位置樹立著一塊“殷溜渡口”的石碑,在該石碑旁邊的窪地上還躺著一個碎了幾塊的石碑,在石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陰露”兩字,下邊的落款是阜陽市潁泉區交通局。
據在此擺渡的老王告訴記者,這個渡口也跟這個村莊的歷史一樣長遠,自他記事起就經常打此渡口過來過去。百餘年來,沿岸數千居民每天靠擺渡來往於兩地間。“沒有想到這么悠久的渡口,名稱竟被交通部門改成那么難以啟齒的名字,”老王氣憤地說,“春節前,村民們一氣之下把石碑給推倒砸碎了。”
知錯改錯重新立牌
潁泉區在得知渡口石碑這一情況後,也覺得自己工作不當,於是在渡口旁更換了一塊新的指示牌,只是地名還是近幾十年一貫沿用的“因六”,對此沿岸村民表示可以接受。
作為當地交通主管部門為什麼要擅自篡改村名呢?昨日,阜陽市潁泉區交通局一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他們曾接到過當地村民的投訴,才意識到自己工作失誤鬧成笑話,令村民蒙羞。砸碑事件發生後,當地交通局乃順應民意,為糾正錯誤,重新立了一塊石碑。至於當時為什麼要把“殷溜”改成“陰露”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