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效舜,河南省永城縣殷樓人,1912年農曆10月13日生。他8歲讀私塾,後轉入國小,因家貧,學業時斷時續。1936年夏,永城中學畢業,任永四區洪福寺國小教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效舜
- 國籍:中國
- 民族:和那
- 出生地:河南省永城縣殷樓
- 出生日期:1912
- 職業:國小教師
- 性別:男
個人簡歷,工作經歷,工作簡介,生平貢獻,
個人簡歷
1938年2月,殷效舜參加永城縣動委會開辦的抗日青年訓練班,接受軍政訓練。3月,隨抗日工作團巡迴鄉間,宣傳抗日救國,並與永西青年季壽楨、霍大儒、胡敬旃等成立永四軍區青年抗日救國同盟會(後易名為政治研究會)。5月,永城淪陷,殷效舜隨共產黨人劉屏江、盛稅瑩、王卓然等組建的抗日學生隊,鼓動永西北至永西南一帶的青年抗日,引導民間各式武裝走抗日道路。10月,他由王卓然帶領到龍崗集以西的王石井欄村,參加共產黨人壽松濤等在國民黨那個豫東保全第三總隊中舉辦地抗日幹部訓練班,系統學習共產黨的抗日方針政策。結業後任永四區會亭鄉任政治指導員,從事舊政權的改造工作,打擊破壞抗日的言論和行動,原頑固派區長王月樵狼狽而逃。
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遂任永西區曹集鄉抗日民主政府鄉長。並捐獻了家存的一支馬拐槍,動員親戚、鄰里、同學、朋友募槍20餘支,以充實鄉隊配備,還組織了鄉村農婦青等民眾性抗日組織。
1940年3月,土頑田中田部王德勝率人到殷樓殘害殷效舜的家屬撲了空,氣急敗壞地放火焚燒了他家的房屋。殷效舜矢志不移,更加堅定了抗戰到底的決心。同年6月,他調任永四區行政區員兼洪福鄉鄉長。1941年6月,隨新四軍轉移津浦路東,先後擔任中共盱(眙)鳳(陽)嘉(山)縣委抗日工作隊長,潘村區區委書記、縣農民抗日救國會主任和溯車工作委員會書記。
工作經歷
1944年夏秋,新四軍四師恢復原豫皖蘇邊根據地。11月,四師主力一部繼續西進,執行打通豫皖蘇邊中心區與水東地區聯繫的任務。殷效舜等奉命到永西南、亳北、商南交界地帶開闢地區,建立政權。25日,中共商永亳(不久改稱雪商亳)縣委、商永亳縣抗日民主政府和縣總隊在馬頭寺宣布成立,李毅兼任縣委書記,丁希凌任副書記兼縣長,殷效舜任縣委委員,負責組織、民運等方面工作,不久又兼永四區區委書記、區長。他和縣委其他領導人在鞏固商三、商五、亳二和永四區的同時,還做爭取分化瓦解敵偽軍的工作,組織武裝和幹部,向商、亳、鹿、柘結合部活動,漸與水東根據地溝通聯繫。年底全縣四個區發展到15個鄉,120個保,10多萬人口。
1945年初春,縣委為解決幹部的嚴重不足,在雪四區董四口樓舉辦兩期幹部培訓班,殷效舜和縣委其他委員到訓練班講形勢,進行階級和愛國主義教育,宣講黨的抗日政策和民眾工作。同時丁希凌和殷效舜為貫徹地委民眾工作會議精神,帶領工作隊在馬頭寺搞試點,開展減租減息和增資運動。殷效舜在召開的第一次貧僱農會上,深入淺出地講“雙減”意義和政策,發動民眾與惡霸地主作說理鬥爭,爭取“雙減”的勝利,做天下的主人。其間,他還與縣委一起培訓“雙減”骨幹,研究建立農救會。馬頭寺減租減息試點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其經驗迅速在全縣推廣。4月下旬,殷效舜親自帶領大部工作隊員,動員和組織商五、亳二兩個區民眾開展“雙減”運動。至1945年夏,全縣有982戶佃農,從388戶地主手中收回多交租糧9萬多公斤,息糧2500多公斤,錢24萬元;增資僱工146人,增糧近2.5萬公斤,增資2.5萬元;評出縣級積極分子7人,鄉級積極分子80人,保級積極分子176人;區、鄉、保農會、工會等民眾組織相繼建立;民兵發展到1400餘人,農民黨員發展到200餘名;區政權發展到7個區,轄23萬多人。10月下旬,殷效舜又赴李集新區幫助區委在洪福鄉張火神廟村召開萬人大會,組織民眾控訴惡霸地主“張家五虎”(即張虎亭兄弟五人)罪行,對地主的清算鬥爭得以深入穩健發展。
1945年8月,殷效舜任縣委副書記,11月主持縣委日常工作。他同縣長馮登紫一起,按照上級部署,在繼續進行發動民眾、開展減租減息的同時,加強黨政軍組織建設,擴軍練兵,發展地方武裝,讓農民休養生息,努力建設和平民主新國家。
1946年6月,國民黨挑起了全面內戰。8月中旬,為阻擊國民黨的進攻,殷效舜等組織擔架200副,民工千餘人及大批武裝力量,支援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的隴海戰役,重創國民黨軍。隨之敵人重兵侵占蕭縣、宿西、宿懷、宿蒙等縣,又向雪商亳撲來。10月上旬,地委在雪四區業廟召開會議,決定“主力外線作戰,地方武裝內線堅持”。雪商亳分為四個工作區,殷效舜任雪四、馬頭工作區工委書記,率領部分武裝和區鄉幹部轉戰永西、夏南,襲擊敵人小股部隊,打擊還鄉團和國民黨地方政權。11月下旬,他奉命率部轉移到寧陵張弓一帶。29日,殷效舜接受分區副政委壽松濤的指示,同譚勛、丁汝琛等組織百餘人戰鬥隊,連夜東進,打回雪商亳。第二天上午,在塢牆附近,遭到國民黨主力部隊圍攻,被迫西返,到睢縣境內休整。12月,豫皖蘇軍區成立,雪商亳縣歸屬豫皖蘇三分區。丁希凌復任該縣委書記兼縣長,殷效舜仍任副書記。1947年1月6日,二人率幹部和武裝在亳縣大寺集渡過渦河,拔除了敵大寺集鎮公所。7日進入雪商亳縣境,開始恢復區鄉政權。
在政權恢復和發展之際,國民黨軍又對雪商亳及周邊地區進行殘酷“清剿”。殷效舜帶領軍民一手拿槍,一手分田,在長達半年的反“清剿”鬥爭中,不但粉碎了敵人“梳篦式戰術”,4月,又相機建立了營廓區、杜集區,為以後建立的商(丘)南辦事處(縣)打下了基礎。至5月21日,在戰爭期間,全縣重新分配土地8000餘畝。
1947年7月21日,雪商亳縣貫徹地委推廣的華北土改工作經驗,重新布置土改,實行大轟大搞。殷效舜同地委副書記王光宇、縣委書記丁希凌分別到徐暗樓、玉皇閣、孫閣搞土改試點。經過宣傳動員,重點突破,運動很快形成規模。8月底,殷效舜兼任縣長,同丁希凌一起繼續領導全縣土改運動。據9月統計,全縣已有9718戶貧僱農分到土地53911畝;分配浮財:小麥60萬公斤,牲口1150頭及諸多農具;2個區農會,32個鄉農會,264個村農會相繼建立,會員約達6.6萬人;民兵發展到3000多人,黨員發展到782人;改造政權327個;訓練積極分子1338名,提拔區幹部2人,鄉幹部69人,村幹部794人。
同年10月,雪商亳縣貫徹執行《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改複查。同時,調整區劃,劃大區為小區,撤銷鄉級機構,建立大行政村。全縣劃為12個區,263個行政村,控制人口36.8萬人,土地103萬畝。
工作簡介
1947年冬,殷效舜任中共商(丘)南縣委書記兼縣長和支隊政委。11月18日,殷效舜在杜集東喬集召開縣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傳達地委指示,明確商南縣的主要任務是向商丘方向發展,擴大解放區,確保雪商亳、夏邑兩縣的土改運動順利進行。他分析了商南的敵情,與大家共同確定了以武裝鬥爭為主、尋找戰機打殲滅戰的對敵鬥爭原則。會上,確定他和支隊長楊瑞湖負責武裝工作。
1948年春,殷效舜帶領縣區主要領導幹部參加地委在裴橋的整黨。3月,他指導全縣進行整黨,主持了吳樓召開的縣委擴大會議,和大家一起總結了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檢查出工作中的急性病和土改中嚴重違犯政策、脫離民眾等行為,使大家提高了階級覺悟和政策水平,加強了組織性紀律性。會後,一方面由縣政府出示布告,同時組織幹部全面宣傳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土地改革和新區政策的一系列指示,號召土改區要堅決保護農民已得利益,切實保護中農和工商業者的利益;要求新區一律執行減租減息政策等。縣委成員分到各區協助工作,帶頭執行政策。全縣呈現出搞好生產、支援戰爭的繁忙景象。
5月、6月,商南支隊武裝配合主力連戰告捷。8月下旬,殷效舜指揮商南支隊與杜集、店集區隊在雷樓、杜集伏擊重創敵新五軍的搶糧隊200多人馬,餘部落荒而逃,使駐守商丘的國民黨新五軍再不敢輕易到這一帶搶糧。11月2日,殷效舜協同分區參謀長薛和在藺廟指揮阻擊國民黨孫元良兵團大批人馬,敵不摸虛實,構築臨時工事,發射重型火力,遲滯一晝夜,直到第二天才敢開拔。
淮海戰役打響後,商南地區全境解放。殷效舜遵照豫皖蘇軍區政委宋任窮直接指示,11月10日,率縣委、縣政府進駐馬牧集,召開縣委會議,研究部署保護境內隴海鐵路線段,清剿國民黨殘餘勢力,大力支援前線,成立戰勤指揮部和支前總隊、糧草站等支前組織。之後,他又在谷熟集具體落實全縣支前任務,各區鄉分別建立戰勤小組。其間,殷效舜深入到車站和附近三四里地的村莊調查,拜訪鐵路工人和村民,制定出鐵路工人、村民負責保護鐵路的辦法。並簽發布告,號召國民黨殘兵回歸人民懷抱,分化和瓦解殘餘敵對勢力。原國民黨馬牧鎮中隊長李心廣、平台鎮鎮長索廣善反正,分別被重新任命為馬牧、平台鎮副鎮長。殷效舜領導的商南縣出色地完成了上級黨組織交付的歷史使命。支前第一批就出動擔架700多副,大車200多輛,民工5000多人,支援前方糧面100萬斤。此後,動員的人力、物力更難以數計。
生平貢獻
1949年2月,商南縣恢復原建制,殷效舜任中共商丘縣委第一書記。1951年1月,殷效舜任中共商丘地委委員,5月任商丘專署副專員,11月任商丘專署專員。1953年6月任中共商丘地委第二書記兼商丘專署專員。開、商合併後,1960年任中共開封地委書記處書記兼開封專署專員。1961年12月,開商分家殷效舜回任中共商丘地委書記處書記,兼商丘專署專員。1963年1月,調任河南省供銷社副主任,1978年任供銷社顧問,1982年12月離休。1992年4月12日,在鄭州病逝,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