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78 年3 月考入
新疆大學中文系,1982年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
錢穀融先生。 1985 年起在廣州
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1989 年3 月破格晉升副教授,1993 年破格晉升教授。1995 年調華東師範大學(以人才引進方式),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參與申報文藝學博士點工作。為中國作協會員,《
文藝理論研究》雜誌副主編。
研究方向
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
教授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理論、中外文學交流、文藝心理學、中國文論專題研究、當代文學研究與文化批評、魯迅研究等。
學術成果
主要著作
《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形式》,論文集,《新人文論》之一種, 1988年,
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發展史》,廣東高教出版社出版, 1989年3月。
《中國現當代小說中的知識女性》(與陳志紅合著),廣東高教出版社, 1990年。
《藝術家與死》,花城出版社, 1992年。
《 20世紀中西文藝理論交流史論》,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年。
《大師對話錄:
錢穀融卷》(與錢穀融先生合著),北京文聯出版公司, 2000年出版。
《“人學”奧秘與魅力·大學活頁文庫第 32輯》,殷國明編著,華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跨文化”的必要和可能》,殷國明編著,華東大學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
《西方狼》,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
漫話狼文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女性誘惑與大眾流行文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獲獎項目
《中國古典文藝心理學新探》, 1989年國家社科項目。
《魯迅研究》,廣東 1988年社科項目。
《 20世紀中西文藝理論交流史論》,國家,“九五,”社科重點項目。
《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形式》,獲第二屆廣東,“魯迅文學獎”, 1994年。
《小說的現在與未來》,獲廣東高教社科成果一等獎。
《 20世紀中西文藝理論交流史論》,獲上海2000年社科重點課題獎。
學術論文
1998——2002年科研狀況簡目:共發表論文、學術短文150餘篇,其中24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要在,“文藝理論”、“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古代文學研究”分冊,簡目如下:
2、推銷自己:你的最佳選擇,廣東《南風窗》,1996年第12期
3、上海評論界:何時失去了靈氣?中華讀書報,1996年7月31日
4、當代中國文學的“世紀末”情結(主持人),《作品》,1995年第4期
5、林耀德與死神的約會,中華讀書報。
6、《白夜》:賈平凹的新景舊夢,羊城晚報海外版,1996年。
7、《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自何處?——關於《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澳門日報,1996年11月13日。
8、20世紀中西文藝理論交流與王國維(上),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9、20世紀中西文藝理論交流與王國維(下),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10、大足球,踢不動,合肥晚報,1997年12月12日。
11、獨創的貧困,
文藝理論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12、龍年話“龍”,解放日報,2000年2月9日。
13、語言革新與新學統的產生——關於中國20世紀文學變遷中歷史敘述的重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14、寂靜出詩人——兼與“憤怒出詩人”觀念比較,
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15、西方古典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一種比較性描述的嘗試,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16、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
錢穀融主編,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17、在翻譯的大洋里探索、追尋和創造美,北京《光明日報》2001年4月5日。
18、語言轉換與現代中國文學的美學面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
19、卡夫卡與尼采,中華讀書報,2001年8月22日,第17版。
20、造就新的學術傳統,廣東《學術研究》,1998年第2期。
21、西方文化叛逆者在中國的命運——從尼採到弗洛依德,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22、人學與美學的氤氳化醇——關於
錢穀融先生《論“文學是人學”》,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
23、論性情——關於中國文學的主體論,
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10期轉載
24、論文藝批評的魅力——關於文藝問題的問答,
錢穀融,殷國明,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25、話語轉換與現代文學,南京《文學評論叢刊》第一卷第2期,1998年11月出版。
26、新千年的感覺,載《歷史的定格》,新世紀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27、《論“文學是人學”發表的前前後後》,載《文壇:2000中國年度文壇紀事》,灕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8、關於德希達,北京《博覽群書》,1999年,第11期。
29、心靈花園北京《神州學人》,1998年第4期。
30、
錢穀融先生談讀書,《中文自學指導》,2001年第4期。
31、中西文學交流中的“理論距離”——從朱光潛與克羅齊的關係談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12期轉載
32、關於中西文明“結婚論”的產生——探討梁啓超在中西文藝理論交流中的選擇,《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1期
33、閱讀林賢治,南方日報,1998年6月23日
34、瞧啊,作家那一雙透徹的眼睛!廣東《佛山文藝》,2000年6月(下)。
35、“很漫畫”的感覺,上海《交際與口才》,2001年12月號
36、妥協也是一種進取——關於賽珍珠《聖顱》中的拉西爾,山東《濟南時報》1999年10月11日
37、西方文化叛徒在中國的命運——從尼採到弗洛依德,上海《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一期
38、關於海德格爾,澳門日報,1999年8月25日
39、文學批評中的“一強三弱”,上海文學報,1999年5月
40、在藝術的本體建構中追逐詩意——20世紀語言革新與文學發展關係的探討,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41、“飛龍在天”的奧秘,南方日報,2000年2月20日
42、人道主義的魅力——重讀
錢穀融先生的《論“文學是人學”》,廣州《東方文化》,1998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8期轉載
43、戈壁望月,解放日報,2001年10月15日
44、小地方,大文學——澳門文學創作一瞥,光明日報,1999年7月8日
45、博爾赫斯的秘密,中華讀書報,2000年7月25日
46、酒桌上的“禮貌先生”,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3期
47、落葉的感覺,山東《濟南時報》,2000年3月6日
48、“新青年”的涵義,南方日報,1999年7月22日
49、賈寶玉痴愛真情——《紅樓夢》里話做人之十一,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12期
50、鐘聲迴蕩,上海,解放日報,2001年1月8日
51、關於十七年文學中的“假嗓子”現象,河北石家莊《文論報》,1999年8月
52、上海的夾竹桃,上海新聞報,1999年3月5日
53、真誠不可迴避——關於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2期
54、往來無窮,交流創新,文論報,1999年10月21日,《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55、宜於西而不戾於中——關於克羅齊的中國化
56、關於薩特:一種行動著的美學,文論報,1999年
57、參與世界文化的創造,河北《文論報》,1998年6月
58、關於昆德拉,廣東《隨筆》,2000年第一期
59、論靈氣:關於中國的文學本體論,《
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10期
50、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藝術世界——關於《雷雨》欣賞答問錄,
錢穀融,·殷國明,
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第5期。
61、被金錢出賣的父愛——關於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一期
62、賈母的悲劇——《紅樓夢》里話做人之八,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9期
63、知識狀態的批判,《上海文學》,1999年第12期
64、藝術創作是一種有情思維——
錢穀融先生談話錄,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一期
65、跨文化對話的必要和可能,廣東《粵海風》,1999年第5、6期
66、追尋“大象無形”的美學理想——於錢鐘書的文學理論發現,《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66、“閃光的不全是金子”——關於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巴薩尼奧,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7期
67、讀“橋”有感——《
錢穀融先生談話錄》後記,北京《博覽群書》,1999年8月
68、晴雯的性情絕唱——《紅樓夢》里話做人,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10期
69、她為什麼一腳踢開凌吉士——關於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9期
70、衝出孤獨的嗥叫——關於魯迅筆下的魏連殳,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12期
71、劉姥姥的“投其所好”——《紅樓夢》里話做人之四,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5期
72、襲人的“低姿態”——《紅樓夢》里話做人之一,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1期
73、鴛鴦直面近憂遠慮——《紅樓夢》里話做人之六,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7期
74、林黛玉的獨標至情——《紅樓夢》里話做人,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11期
75、俏平兒的“抽頭退步”——《紅樓夢》里話做人之五,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6期
76、薛寶釵的“藏欲”,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2期
77、是什麼製造了難忍難熬的恐懼感?——關於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3期
78、兩個“精刮”人的“愛情”——關於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6期
79、“圓形監獄”中的真正囚徒——關於雨果《悲慘世界》中的沙威,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4期
80、人心中的“圍城”是如何人建立的?——關於錢鐘書的《圍城》,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8期
81、“野心”有時是人性的陷阱——關於《紅與黑》中的於連,上海《交際與口才》,1999年第10期
82、“貓膩”的感覺,上海《交際與口才》,2001年第9期
83、優秀人才為什麼找不到工作,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1期。
84、如何識面又識人,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5期。
85、破除別人的戒心,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4期。
86、萬不得已才說“不”,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3期
87、不同文化話幽默,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2期
88、如何理解“遙遠”的國度,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7期
89、交際中的坦誠原則,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9期
90、風姐的“伺候好老太太”——《紅樓夢》里話做人之三,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3期
91、車站情結,齊魯晚報,1998年11月21日
92、關於無邊的人道主義,廣東《粵海風》,1998年第3、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3期轉載
93、獨創的貧困——有感於“垮世紀文學批評”,《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3,期
94、薛姨媽的老謀深算————《紅樓夢》里話做人之七,上海《交際與口才》,1998年第8期
95、新青年的過去與現在,上海《上海文化》,1999年第2、3期。
96、“嘗試”的魅力,載《當代散文精品1999》,廣州出版社,1999年出版。
97、敏感的心痕,載《當代散文精品1999》,廣州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98、人學與美學的氤氳化醇,載《新千年文譚》,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99、抵抗消解,走出“無所謂”,合肥晚報,1998年4月18日
100、關於《論“人學是人學”》(之一)——
錢穀融談話錄,《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6期。
101、關於《論“人學是人學”》(之二)——
錢穀融談話錄,《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6期。
102、關於《論“人學是人學”》(之三),——
錢穀融談話錄,《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6期。
103、關於藝術的具體性,
錢穀融,殷國明,中文自學指導,2001年1月,《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一期轉載,
104、關於網路文學,解放日報,1999年12月
105、中國當代文學選讀,主編:
錢穀融、殷國明,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106、《“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自學考試指南》,編者之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107、青春的哀怨——關於郁達夫的《逃走》,《郁達夫名作欣賞》,溫儒敏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08、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形式”,《上海五十年文學批評叢書·理論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109、尋找精神家園——關於郁達夫的《在寒風裡》,《郁達夫名作欣賞》,溫儒敏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10、與父親面對面——關於“背影”的聯想,《隨筆》,2000年第5期文
111、不必當面教訓人,上海《交際與口才》,2000年第6期。
112、讀“橋”有感,濟南時報,1999年4月12日
113、走出“天才夢”,蒼涼看人生,上海《中文自修》,2001年第3期
114、打開藏著珍珠的小盒子——關於魯迅的《朝花夕拾》,載《導讀——國中生外文學名著》,上海漢語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115、如何理解魯迅小說的藝術創新,載《導讀——國中生課外文學名著》,上海漢語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116、在比較中拓展欣賞的視野——《圍城》導讀,載《導讀——國中生課外文學名著》,上海漢語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117、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關於巴金《家》的藝術啟迪,載《導讀——國中生課外文學名著》,上海漢語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118、
錢穀融:讀書寄懷秋水,對人如坐春風,載《麗娃河畔逸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119、文學、文化與女性主義,深圳特區報,1996年
120、批評的“三氣”,《上海文學》,1996年第11期
121、黛安娜被追蹤的追蹤,上海《海上文壇》,1997年第12期
( 2001年)
122、現代中國文藝美學建設的艱難和困惑,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123、“貓膩”的感覺,上海《交際與口才》,2001年第9期。
124、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藝術世界——關於《雷雨》欣賞答問錄,
錢穀融,·殷國明,
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第5期。
125、戈壁望月,解放日報,2001年10月15日。
126、“很漫畫”的感覺,上海《交際與口才》,2001年12月號
127、“體用之爭”與白話文運動——20世紀中國預言變革與文學發展關係的探討《河北學刊》,2001年第6期,入選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委員會《新時期全國優秀學術成果文獻》一書(中科編學字[2001]第09號);入選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精選》。
128、個性與傳統:建立一種博大的美學胸懷——關於全球化聲浪中中國文藝理論建設,的思考,《
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第6期。(2002年)
129、關於“9·11”事件的文化思考,《粵海風》,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6期轉載
130、批評家要“靚”,新民晚報,2002年3月17日。
131、西方文論與現代文藝美學的發生,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132、金頂寺的故事,南方日報,2002年2月24日。
133、現代中國文藝美學建設的艱難與困惑,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2期。
134、從尼採到德希達:不斷破解與不斷建構,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135、從張潔說起,新民晚報,2002年4月7日。
136、作家的長相,新民晚報,2002年2月24日。
137、天馬的傳說,解放日報,2002年4月21日。
138、“隨意書寫”的感覺,文匯讀書周報,2002年5月3日。
139、20世紀中國文學概況,《高中語文》第三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0、長相的奧秘,《新民晚報》,2002年9月8日。
141、閱讀馬曠源,《太原日報》2002年7月29日
142、我的高考在冬季,《南方日報》,2002年7月14日。
143、熱浪襲來話寂靜,《解放日報》,2002年7月31日。
144、神遊冥想的感覺,《解放日報》,2002年8月20日,星期二。
145、盼望理論與生命之花的齊開並放,中華讀書報,2002年6月5日。
146、“肉體狂喜”的背後,上海美術出版社《創意》,2002年第3期。
147、文化交流、發展和整合未來的世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148、個性與傳統——建立一種博大的美學胸懷,《
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5期轉載。
149、“跨文化”:一種電視傳播新視野,
南方電視學刊,2002年第2期,獲第三屆中國電視“南方杯”優秀作品獎。
150、金頂寺的故事,《南方日報》2002年2月24日。
151、“救文學”從大學開始,新民晚報,2002年10月6日。
152、“通”:“西學中注”還是“中學西注”?
153、“革命話語”與學術理性——關於中國20世紀文學的啟蒙話題,廣東《東方文化》,2002年第5期。
154、鳥叫與城市生態學,《解放日報》,2002年6月17日
155、一條人格化的河流,上海《讀者導報》,200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