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磨營行政村位於東明縣城南18公里、東明集鎮政府西南4公里處。該村現有227戶1243人。耕地面積2000畝。地勢平坦,中性土質,水利條件優越,屬傳統農業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段磨營行政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東明縣
- 人口:1243人
歷史記載,教育情況,發展情況,村委情況,
歷史記載
據《東明縣地名志》記載,明永樂二年(1404年)段、張、儲、單四姓將士隨燕王掃碑(靖難之役)有功,封地於此,並令其成家耕墾,因本營為懷慶衛(今河南沁陽縣)最後一營,長官姓段,故名為段末營,後演變為段磨營。該行政村清末民初屬東明縣第六鄉,1933年屬東明縣第六區,1944年屬東明縣第五區,1955年屬東明集鄉,1984年屬東明集鎮至今。該村曾住有單姓人家,後遷往縣城北的單樓村(今屬菜團集鄉)。
村內有張,儲、李、喬、胡、崔、劉七姓。張姓112戶620人。儲姓40戶225人。李姓有兩支,李存義一支於清乾隆年間由本縣大屯鎮東夏營投親遷入,李留記一支於清光緒年間由本縣小井鄉沙河村投親遷入,兩支現有27戶165人。喬姓於清同治年間因給袁長營地主種地落戶該村,現有16戶90人。胡姓於清光緒年間由小井鄉東五營遷入落戶,現有8戶75人。崔姓於清光緒年間由小井鄉西紫荊投親落戶,現有16戶34人。劉姓於清光緒年間由本鎮劉莊村遷入,現有8戶34人。1956年至1964年村民李俊德等5戶19人移民黑龍江省樺川縣。張東靈等2戶2人在湖北監利落戶。張增福等5戶12人落戶新疆塔城。張改名1人在河南靈寶落戶。
教育情況
解放前,段磨營村是個幾百口人的小村落,交通不便,訊息閉塞。1947年成立了農會,先後由張友才、張春修任農會長,相繼成立了槍班兒童團,由張順起任槍班班長,張喜成任兒童團團長,在進行土地改革、站崗放哨、看家護院、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舊社會該村文化落後,兒女結婚出嫁、寫帖查好、寫對聯都得到外村請人,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民國十九年(1930)張金安在自己家裡首辦了私塾,每年每學童收三斗糧食,但大多數農家弟子還是上不起學,全村僅招收弟子10多人,教授《三字經》、《百家姓》等啟蒙教材。1946年袁三田開辦私學直至解放。解放後,村里辦起了公立國小,國小設在當時農家院裡,六間民房做教室,十多年間先後有三個年級一個複試班,學生30多名。1978年學校規模擴大到80多名學生。1986年在村北劃地5畝,建標準教室12間,5個年級,學生110多人。2007年學校布局調整,該村3—5年級合併到袁長營完小,留下有1、2年級在本村就讀,由李順星、張桂生、張金堂老師任教。1978年恢復高考後,該村培養出博士生1名,碩士生3名,大中專生40多名,部隊正團級幹部2名。如張旭志青島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生。儲春燕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北京石油化工大學外語系任教。張建紅1999年中國人民大學畢業,2005年考入中科院讀研究生。劉國成東海艦隊某部正團級幹部。張水臣空軍後勤部某部正團級幹部。
解放前,段磨營村的特點一是小,全村不足百戶,二百餘人;第二是窮,60%為佃戶。張國順、張二幫祖孫三代給袁長營地主種地;李二來、李純才、儲尚奎、儲銀科先後給袁長營、賀莊地主種地幾十年。張秋環兄弟七人都是給劉莊地主劉元照種地。還有一些戶自己沒地,靠攉大糞換糧食養家餬口。據老人回憶:解放前,該村攉大糞車有20多輛。還有三、四戶地無一壠,乞討為生。段磨營雖村小雖人窮,但人勤勞,善良,淳樸,各姓人家祖祖輩輩和睦相處,一家有事全村幫忙,這種傳統延續至今。
發展情況
解放後,段磨營村走向合作化道路,依靠集體力量努力發展生產,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1971年村支部書記李水銀,帶領村民深翻土地,幾年中改造土地200多畝,使撂荒地變成了良田。1973年春季帶領民眾植樹造林,在河灘地、鹽鹼地處植成片林500多畝。又在村頭路旁、溝渠邊空閒地全部栽上大觀楊2萬多棵,人均達到180棵。1975年菏澤地區林業現場會在該村召開,李水銀同志被評為菏澤地區勞動模範。上世紀八十年代,楊樹長大成材,成為村里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人均達250元。1975年張錄榮任村支部書記,水果開始走俏,在縣林業局技術員趙福梅指導下,從河南蘭考購來金帥、紅香蕉、富士、秦冠蘋果樹苗3500株,培植蘋果園125畝,1982年呈盛果期。每棵樹年下果600斤,每年可下蘋果200多萬斤。前來購蘋果的客戶絡繹不絕。僅此一項人均年增收1200多元,後果園擴大到500畝。段磨營地勢較高,眼看著離村一箭之遙的東魚河日夜流淌黃河水卻澆不上地,村支部一班人心裡犯急。1984年他們請來技術人員勘測、設計、建造了一座大型揚水站,匹配了“50型”動力。從東魚河提水澆地,告別了段磨營不能用黃河水澆地的歷史。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一個經濟落後的小村登上了全鎮經濟發展的榜首,村支部書記張合作被評為菏澤地區級模範共產黨員,村支部被評為菏澤地區先進黨支部、先進行政村,市文明村。1992年村支部書記張電起,又帶領全村青壯年勞動力,苦幹一春,用地排車運土20000多方,修築了一條長300多米的堤上渠。投資4.5萬元建澆灌田地高壓專用線路800多米,將原“50型機器”換成兩個“30型”電機,全村1000多畝小麥一個星期就可普澆一遍。每年可為村民節省澆地費用20000多元。1998年又籌資金20000元打封閉機井20眼,解決了西瓜不能用河水澆的難題。做到井水、河水澆地雙配套。
村委情況
段磨營村兩委心繫村民,堅持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1987年籌集資金6萬元,從一公里外的景莊引來了高壓線路,不僅解決了照明問題,又安裝上打面機、打米機、飼料機,方便了村民生活。1999年村里又籌集資金20000元,將高壓線路改造一新。2000年至2001年村里多方籌措資金,動員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拉土10000多方墊路基,修柏油路3公里,與262省道相連線,方便了民眾出行,促進了經濟發展。2006年推行改廁,全村改造糞尿分離廁所100多個,被評為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2007年,村里打450米深水井一眼,全鎮第一個無塔供自來水。經省有關部門檢驗,各項水指標均達到優質,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解決了千百年來吃水的大問題,使大家吃上了衛生放心水。
張電起同志帶領村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務實肯乾,作風民主,嚴格按照《村民委員會法》和《村民自治章程》辦事。小事開民眾代表會和黨員代表會討論,大事召開全體村民會議決議。每季村務、財務小公開,每年末村務、財務大公開,由村理財小組負責監督。由於辦事公開、公平、民主,多年來受到民眾一致好評,同時也得到市、縣、鎮各級領導的認可和表揚。1993年至1999年,村支部連續7年榮獲縣級“先進黨支部”,學習“三個代表”先進黨組織,“防非典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行政村榮獲縣級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八五”綠化先進村,“文明村莊”,“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榮譽稱號。張電起同志1993年被選為東明縣第九次黨代會代表,1995年被評為縣綠化植樹勞動模範,1998年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當選為菏澤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2003年被評為市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