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晴(西域歷史語言學家、梵語專家,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

段晴(西域歷史語言學家、梵語專家,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段晴(1953年5月-2022年3月26日),女,出生於北京,祖籍山西,1971年進入北大西語系德語專業學習,1978年考入北大南亞研究所,師從季羨林蔣忠新等先生學習梵語及印度歷史文化,1982年獲碩士學位。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

2022年3月26日,西域歷史語言學家、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段晴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53年5月
  • 逝世日期:2022年3月26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基礎梵語、印度傳統梵語文法、中古伊朗語言、梵漢佛經對比研究
  • 性別:女
人物生平,研究領域,學術成就,社會評價,獎項與榮譽,

人物生平

1971-197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1978-1982年師從季羨林先生、蔣忠新先生專攻印度學,獲得碩士學位。後赴德國漢堡大學師從R. E. Emmerick教授主修伊朗學,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
1987年段晴教授學成歸國,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中古伊朗語等語言及相關文獻課程,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為培養冷門絕學領域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2018年,段晴教授帶領梵巴語教學團隊獲評北京大學優秀教學團隊。2022年1月,她領銜的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段晴教授傳承季羨林先生、金克木先生建立的學科傳統,為我國東方學科的發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她主持建立了北京大學梵文貝葉經與佛教文獻研究所,對西藏梵文貝葉經和新疆出土梵語、胡語文獻展開研究,整理校勘出多部久已失傳的佛典文本,研究成果匯集為叢書出版。段晴教授帶領團隊與泰國法身寺法勝大學合作開展“北大-法勝巴利佛典漢譯項目”,多次帶領師生赴泰國合作譯經,啟動了我國的巴利三藏漢譯事業,目前已翻譯並出版《長部》(2012)和《中部》(2021)。段晴教授還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新疆絲路南道所遺存非漢語文書釋讀與研究”,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專項學術團隊項目“敦煌藏經洞及和田地區出土于闐語文書釋讀與研究”等,帶領團隊整理我國多家博物館收藏的西域文書,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刊物上大量刊文,在該領域發出了中國學者的聲音。
2022年3月26日凌晨,段晴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逝世,享年68歲。
段晴教授遺體告別儀式於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基礎梵語、印度傳統梵語文法、中古伊朗語言、梵漢佛經對比研究等。

學術成就

段晴教授數十年來筆耕不輟,撰有《波你尼語法入門》(2001)、《于闐·佛教·古卷》(2013)、《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于闐語卷(一)》(2015)、《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2016)、《于闐語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2019)、《神話與儀式:破解古代于闐氍毹上的文明密碼》(2022)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填補了東方學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代表了該領域的國際前沿水準。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新疆絲路南道所遺存非漢語文書釋讀與研究”(12ZD179)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成果獎。

社會評價

段晴教授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她畢生致力於中古伊朗語、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等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嚴謹求新,孜孜育人,在印度學、佛教學、絲綢之路文獻和梵文貝葉經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享譽國際學界。
段晴教授一生熱愛祖國,始終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為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段晴教授的逝世是北京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段晴教授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卻留下了無盡的學術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將化悲痛為力量,不斷精進前行,為中國外語學科的繁榮與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獎項與榮譽

曾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類)二等獎。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于闐語卷(一)》獲得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2019年2月,段晴教授的專著《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獲北京市第15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21年10月,伊朗駐華使館特向段晴教授頒獎,以表彰她在中國伊朗學研究領域做出的貢獻。
2021年12月30日,由段晴擔任負責人的東方語言文化教師團隊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