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胃癌

消化性潰瘍術後殘胃可發生腺癌,多發生於手術10~15年之後,發生率一般為1%左右,為消化性潰瘍未行手術者發生癌變的3~4倍。胃潰瘍術後發生率高於十二指腸潰瘍術後。

基本介紹

  • 別稱:胃手術後胃癌
  • 英文名稱:gastric  stump carcinoma
  • 英文別名:carcinoma  of gastric remnant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多發群體:行胃大部切除術後患者
  • 常見症狀:上腹部無規律疼痛、飽脹不適、食慾減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上消化道出血、貧血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併發症,治療,

病因

胃癌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術後胃內環境改變及鹼性十二指腸液反流有一定關係。胃切除後胃酸缺乏與鹼性十二指腸液反流,使胃內呈低酸狀態,有利於細菌繁殖,可能為產生亞硝胺類致癌物質的細菌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另一方面,膽汁等鹼性十二指腸反流物的長期刺激,可以破壞胃黏膜屏障,加重慢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使局部腸化生、不典型增生,導致癌變。又因胃黏膜屏障的受損,使致癌物質能直接與胃黏膜接觸,從而促使癌的發生。

臨床表現

臨床症狀與一般胃癌相似,對消化性潰瘍手術多年之後,又出現上腹部無規律疼痛、飽脹不適、食慾減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上消化道出血貧血症狀者,應考慮為殘胃癌的可能。

檢查

1.腫瘤標誌物及肝功檢查
血CEA可升高,當癌變向後壁、胰腺侵及時,血CA199亦可升高。當腹腔淋巴結腫大侵及肝門時,可有肝功及血膽紅素升高。
2.鋇餐檢查
可見殘胃體積變小,胃壁黏膜不規則,有隆起或潰瘍缺損,重則出現吻合口狹窄,胃液滯留現象。
3.胃鏡檢查
內鏡下可見殘胃局部不規則隆起,中有潰瘍,病灶大多近吻合口,亦有胃底近賁門處。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4.B超檢查
B超檢查,可在口服造影劑後見局部胃壁增厚及不規則隆起,有時可探及腹腔淋巴結腫大,而超聲內鏡檢查更進一步了解病灶侵及胃壁的層次,局部活檢更能明確診斷。

併發症

胃癌局部糜爛滲血,可引起慢性消化道出血。當癌變侵及胃壁血管可引起大出血,甚至有出血性休克
反覆少量多次出血可出現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當腫瘤侵及胃體、胃底時亦可出現大細胞性貧血
3.梗阻
當癌腫侵及賁門口可出現吞咽困難,當癌變在吻合口,影響胃內容物排空可出現嘔吐,甚至輸出口梗阻症狀。
4.腹水
少數病人局部病灶不明顯或由胃壁向腹膜浸潤,可出現腹水及腹壁浸潤現象。在腹水中可找到腫瘤細胞,腹水內CEA及LDH、GGT高於血內指標。

治療

殘胃癌一旦確診,儘早手術切除,手術中應儘量切除病灶及周圍淋巴結。當發現肝有轉移時,可作肝病灶切除或局部固化。術後化療同胃癌的治療。對於不能手術切除的殘胃癌,可參考胃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全身化療及局部治療等,可提高生活質量及延長生存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