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戰國銅箭鏃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戰國銅箭鏃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時期
- 類別:武器
殘戰國銅箭鏃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殘戰國銅箭鏃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戰國銅箭鏃 戰國銅箭鏃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戰國三棱銅箭鏃 戰國三棱銅箭鏃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戰國晚期,隨著鐵制兵器的發展,稱雄數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銅兵器開始逐步走向衰落。但在這個階段,銅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別是在秦代,承戰國餘緒,仍較多使用青銅兵器,並在銅兵器的形制和製作技術方面有所發展。1974年春,陝西驪山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出土了青銅劍、青銅鈹、銅戈、銅戟、銅矛、弩機、箭鏃、銅殳...
中國古代的鑄劍術古代有六種冶銅工匠分別是:築、冶、鳧、栗、段、桃。築,制削刀;冶,制箭鏃、戈、戟;鳧,鑄鐘;栗,制量器;段,制鎛器(泛指農具);桃,鑄劍。鑄劍而專列為一門工種,可見其重要性,這是與當時中原銅劍的興盛密切相關的。那么,鑄劍術的基本情況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程式和工藝,在戰...
所以,到戰國末年,三棱銅鏃以其優勢逐步取代了各式銅鏃,成為箭鏃的主要形制。陝西秦俑坑出土的銅鏃數以萬計,三棱銅鏃占99.85%,足以說明先秦時期已由多種鏃型趨於單一形式的三棱鏃。箭桿古代稱“梃乾”,一般用竹或木兩種材料製做,嵌於箭頭之下。箭桿為圓柱形,用箭端製作而成。古時候,人們把用竹製做的...
古代有6種冶銅工匠,分別是築、冶、鳧、栗、段、桃。築,制削刀;冶,制箭鏃、戈、戟;鳧,鑄鐘;栗,制量器;段,制器(泛指農具);桃,鑄劍。將鑄劍專列為一門工種,可見其重要性,這是與當時中原銅劍的興盛密切相關的。那么,鑄劍術的基本情況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程式和工藝?在戰國時期,中原鑄劍術...
垓下遺址在秦末漢初屬沛郡,為軍事重鎮,劉邦和項羽在垓下及周邊地區發生了楚漢戰爭——垓下之戰,同時史書記載“霸王曾踞城而戰”,遺址出土的銅箭鏃、鐵箭鏃、楚蟻鼻錢等文化遺物對確切了解這段歷史頗具價值。保護措施 1980年,垓下遺址被固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文物古蹟,1985年7月19日—22...
反映了春秋戰國時青銅鑄造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在銅兵器發展的同時,戰車、戰船、弓箭、皮甲、櫓盾、雲梯等採用了許多先進技術,也都得到了發展。成書於春秋末期的《考工記》,集中反映了當時手工業技術的水平,比較完整地記述了製造兵器的工藝和規範,如對材料選擇、加工工藝、檢驗手段等都有科學的敘述。尤其是書中...
郛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市區北部,占地面積為40萬平方米。郛堤城遺址城牆呈方形,四面城牆殘存,東南西北各約500米,出土有綠釉殘陶缽、三棱銅箭鏃、古盔等。郛堤城遺址內的瓮棺葬時代為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晚期至西漢(前202年—8年)早期,瓮棺葬群規模龐大、類型多樣、分布密集、年代清楚...
鄗在春秋時屬晉,戰國時歸趙。因地處晉、趙邊陲,諸侯攻伐常為征戰之地。齊伐晉,中山侵趙,燕攻趙,都在這裡進行過戰爭。今固城店村民翻地挖土,常常發現斷矛、殘劍及銅箭鏃等兵器。鄗是歷史上的古城,曾做過魏公子信陵君的湯沐邑。趙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7年),秦乘趙長平新敗,進圍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魏...
在青銅時代早期,還大量使用著石兵器,特別是骨鏃;在鐵器時代的早期,也還大量使用著青銅兵器。青銅時代 兵器 大約在夏朝,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經商、西周、春秋到戰國時期,延續約2000年。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已出現了青銅器,如在甘肅省東鄉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青銅小刀,就是實物證明。到了...
考古發現的青銅弩機晚至戰國時期,根據考古資料證明,最晚在商周以出現了弩。弩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木弩轉變成青銅弩機的弩。秦單人弩分為蹶張和臂張兩種,都有所裝備,蹶張弩是腳踏弓於,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所以弩的發射速度遠不如弓。但發射出的箭鏃威力極大。飛行速度幾倍於弓。所以蹶張弩機發射時,...
墓室里留下一把青銅鑿,長12.5厘米,寬4.5厘米,鑿兩側弧形向外挑起,呈“風”字形,是典型的越國青銅鑿。墓道里,則有越國黑皮陶雙耳汲水罐及一隻泥質陶的杯子,兩者皆應為戰國時期的越國盜墓者所遺留。盜墓者沒有留下多少隨葬品:兩組原始青瓷器,均為官窯燒制,胎薄精緻、釉色均勻、器型規整,無蓋。一...
采菱城遺址,又稱黃楚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黃楚、金雞兩村,總面積約498000平方米,為戰國至漢代城址。1981~1985年,先後數次考古調查發掘采菱城遺址,城址為長方形,城垣南北長約830米,東西寬約600米,城垣為黃色粘土夯築,四周有護城河,是湖南省保存較好的古城址之一。在城內採集到...
陶器多為夾砂紅陶、灰陶和細泥陶殘片,火候較好,紋飾為粗繩紋和細繩紋兩種,其他可以辨認的器物有空管、短足豆柄,還有高低不等的鬲足若干,長5厘米的陶網墜一個。經省文物專家考察,遺址文化層堆積情況為:底層為晚商文化,厚1.8米;中層為春秋戰國文化;上層為漢唐文化。確認為商代延緩至秦漢時期的村落遺址。
鄗邑,在春秋時期屬於晉國,戰國時期歸趙國。因地處晉、趙邊陲,各諸侯國相互攻伐之間,常為征戰之地。齊國伐晉國、中山國侵趙國、燕國攻趙國等,都在鄗邑進行過戰爭。今天河北柏鄉固城店的村民們翻地挖土,還常常發現斷矛、殘劍及銅箭鏃等兵器。鄗邑是歷史上的古城,曾做過魏公子信陵君的湯沐邑。走進古鄗舊址,...
遺蹟所處時代大體為漢代,有的遺蹟甚至早到戰國或更早。發掘揭露出了一批和冶煉相關的窯、爐遺蹟以及一些諸如工棚、機械遺址、大型水井等冶煉作坊必須的附屬設施遺蹟。文物遺存 綜述 曉店青墩遺址出土陶罐、豆、簋、杯、瓶、盤、鬲、鼎等陶器和青銅劍、戈、鏃等。2007年 2007年,發掘出土陶、瓷、銅、鐵、石等不...
展廳中的陳列物品包括白堊紀時期恐龍蛋化石(國家一級文物)、西漢鐵澆斗(國家三級文物)、餘杭出土的西漢雙耳釜,漢代農具、杭州復興橋出土的宋代油燈盞殘片、明末清初彩繪觀音石造像(國家三級文物)、三國時期銅錢紋墓磚、清乾隆順莊執業戶管、南宋鐵錐刀、良渚時期弦紋柱形黑陶器、戰國箭鏃、杭州捷運工地上出土的...
(19) 潘春旭、黃宗玉、倪 婉、陳官濤:“長江中游地區戰國青銅箭鏃的鏽蝕形態”,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6, 52(3): 327-330 (20) Qiaoliang Bao, Han Zhang, and Chunxu Pan: “Electric-field-induced micr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6, 89: 063124. ...
孫郭胡城址,位於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向陽湖鎮鐵鋪村,占地約2萬餘平方米,是戰國時期的古城遺址。2006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組織了專業考古隊對孫郭胡古文化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在發掘清理過程中,專家們發現,原來的土台竟是城樓,而土牆則是古城牆。離城牆不遠處是一條壕溝,在城內發掘清理時,還出現了...
據《灤縣文史資料》記載,村東管河岸邊 ,當地稱“河沿上坎兒”有戰國時期古戰場遺蹟,曾出土過青銅戈和青銅箭鏃。北小寨村正處在燕國邊界,山戎、令支和孤竹各諸侯國地界在這裡犬牙交錯,這些小諸侯國都和燕國發生過多次戰爭,當年齊桓公伐山戎,滅孤竹的戰場就在這一帶,發現古戰場遺蹟並非偶然。北小寨磚廠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