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廢軍人教堂

殘廢軍人教堂

殘廢軍人教堂,又稱恩瓦立德新教堂,建造在巴黎市中心,是為了表彰“為君主流血犧牲的人”。建築師阿·蒙薩特摒棄了仿羅馬耶穌會教堂和仿哥德式教堂的陳習,而採用了正方形的希臘十字式平面,四角是四個圓形的祈禱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廢軍人教堂
  • 外文名:Dome des Invalides
  • 又稱:恩瓦立德新教堂
  • 建造地:巴黎市中心
基本簡介,基本信息,建築結構,

基本簡介

殘廢軍人新教堂(恩瓦立德新教堂) (Dome des Invalides,1680~1706年)是第一個完全的古典主義教堂建築,也是17世紀最完整的古典主義紀念物。
殘廢軍人教堂殘廢軍人教堂
教堂是給殘廢軍人收容院造的,目的是紀念“為君主流血犧牲”的人。因此,於·阿·孟莎作了一個大膽的設計,不顧教堂的使用問題,使它背對著收容院,以聖壇和舊有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相接,使新教堂的整個形體完全擺脫舊收容院建築群,向南呈現在寬闊的廣場林蔭道之前。他採用了正方形的希臘十字式平面和集中式體形,鼓座高舉,穹頂飽滿,全高達105m,成為一個地區的構圖中心。
建築頂部用有力的鼓座高高舉起飽滿有力的穹頂,構成了集中式的紀念碑。穹頂高達105米,是教堂垂直構圖中心。穹頂由三層殼體構成,頂上還加了一個文藝復興時期慣用的採光亭。穹頂面上12根肋之間鋁製貼金的戰利品浮雕,在綠色底上襯托出,輝煌奪目。也點出建築主題:不止是一座宗教建築,更是為了炫耀路易十四的輝煌偉業。
恩瓦力德內部明亮,裝飾很少,不外加飾面。柱式組合表現出嚴謹的邏輯性,脈絡分明,莊嚴而高雅,沒有宗教的神秘感和獻身精神。

基本信息

開工日期:1680年
竣工日期:1735年
所在地:法國
設計師:Jules-HardouinMansar
規模指標:
地點:Paljs,法國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680~1735年
設計者:Jules-HardouinMansar
結構及主要材料:磚、石、拱、穹頂及木結構
風格:古典主義
主要特徵:建築平面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個圓形的禮拜堂,中間的十字形平面的上方是一個大穹頂。穹頂的構造有三層,室內一層內面為彩畫頂棚,最外一層為木結構上的鉛皮屋面,表面有紀念勝利的浮雕。外立面和室內空間都採用雄壯的古典柱式,嚴格尊循法國巴洛克構圖原則,空間構成相當集約,其莊嚴和壯麗在巴洛克建築中實屬少見。

建築結構

穹頂分3層,外層用木屋架支搭,覆著鉛皮。中間一層用磚砌,最裡面一層是石頭砌的,直徑27.7m,當時在巴黎是最大的穹頂。穹頂分里外層,為的是使內部空間和外部形體都有良好的比例。這種做法在波斯的清真寺和東歐的正教教堂里早已使用,在西歐則於這時才有。
內層穹頂的正中有一個直徑大約16m的圓洞,從圓洞可以望到第二層穹頂上畫著的耶穌基督。教堂內部明亮,裝飾很有節制,全是土黃色的石頭構件,沒有外加的色彩,單純素約的柱式組合表現出嚴謹的邏輯性,脈絡分明,宗教的神秘和獻身感情沒有容身之地。這是古典主義的“素描”式形體美的實踐。
教堂外貌簡潔,幾何性明確,莊嚴而和諧。中央兩層門廊的垂直構圖使穹頂、鼓座同方形的主體聯繫起來。門廊中央開間用雙柱,雖然不合古典主義的法度,但它們因此而與鼓座呼應,鼓座的倚柱又和穹頂的肋呼應,造成向上的動勢,集中到採光亭尖尖的頂端。外形的處理有巴洛克手法,例如鼓座的斷折檐部和倚柱,採光亭的方位扭轉90°,以角柱居中朝前。
穹頂表面,12根肋之間,有鉛做的“戰利品”做裝飾,全部貼金,十分華麗。這是巴洛克的“繪畫”式色彩美的實踐。通常古典主義在建築外觀上占優勢,而巴洛克在內部占優勢,而這座教堂卻相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