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物

它是除生命之外的物質及其形態集合,與生物對應,物質的矛盾規律推動著物質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到多分子體系的轉化,推動著物質從多分子體系到原始生命的演化,推動著物質從原始生命到動植物到人類的進化,生物也由此產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死物
簡介
有沒有一種東西,它既不影響別的,也不受別的影響?它完全遺世獨立,無視世間一切事物(包括它自身)而存在?我把這種東西叫做“絕對死物”,以區別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絕對靜止”這一概念。
事物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世界的基本特徵,這一特徵表面上來源於科學家們發現的四種力,本質上來源於我在前面談到的“刺激-反應”機制,這種機制是所有法則的源泉。比如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在承認它的同時還可以繼續問:為什麼萬有引力會起作用?有沒有可能它忽然失效?即使我們將四種力合併為一種力,我們還可以問:這種力為什麼會起作用?有沒有可能它忽然失效?拿我們目前普遍認同的宇宙大爆炸來說(它是一切時間和空間的起點),我們還可以問:什麼東西觸發了這次大爆炸?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解釋:存在一種機制,這種機制比所有的力更基本,它是一切力和法則的源泉,它是宇宙萬物之母,它就是“刺激-反應”機制,基本力運動源於真空能量。20世紀80年代,霍金等人提出的無中生有的場景是一個徹底解決宇宙創生問題的最滿意方式。當時,理論物理學界認為四維時空中只有一族定律,無邊界量子宇宙學不僅是自洽的,還是自足的,單憑物理定律即能預言宇宙中的一切,這一點對於宗教的含意非常深遠,“上帝”在這個場景中已無立足之處。
“刺激-反應”機制,我在前面的博文中舉了兩個例子,踢足球、拍桌子,並說明它是我們人類感覺和生存本能的來源。其實我們熟悉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即是最典型的“刺激-反應”機制的產物。這一理論特彆強調環境對生物的刺激作用,和生物對這些刺激的反應,也即是所謂的“適應”。為了更好地說明這種機制,我再舉個例子。從這個例子,我們會更形象地體會到這個機制的微妙之處。
公元1054年的7月5日,在距離我們的地球7000光年遠的地方發生了一個事件:一顆超新星爆發了。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每隔幾十年就發生一次,就好像夏天田野中螢火蟲的閃光一樣。這個現在被我們稱作“蟹狀星雲”的超新星可能沒有想到:遠在7000光年外的一顆叫做地球的行星上,它的這一動作被一種奇特的生物(我們人類)、分別用兩種奇特的方式記錄了下來:位於亞洲的中國人把它用文字記錄在一本叫做《宋匯要》的書中,位於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則用繪畫的形式把它記錄在山洞的岩壁上。
這個例子的微妙之處在於:看起來無足輕重的事件,居然會影響到某個遙遠角落的某種生物,使它們做出某種難以理解的舉動。這還只是“刺激-反應”機制的眾多奧妙之一。
那么有沒有“刺激-反應”機制不起作用的地方或時候呢?以前的科學家認為有,它就是“以太”,它是絕對靜止的,所有事物的發生、變化都是以它為背景的,它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可後來,科學家們又從物質的角度來研究以太,推導它的各種性質,轉而認為以太只是某種神秘物質,這使得以太假說走向終結。我們對於永恆不變的事物至今了解不多,我們認為一無所有的“真空”,也充滿所謂“虛粒子”的誕生、湮滅而產生的暗流。
絕對死物,“刺激-反應”機制對它不適用,因為它脫離了作用和被作用這一對關係,它終結了我們人類的所有想像。它也不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由於“無”尚且可以生出“有”來。這種東西,絕對不能動,也絕對沒有東西可以動得了它,即使最基本最原始的“刺激-反應”機制,也奈何不了它。它就是永恆,我們可以感知它的存在,它是不可知的,我們永遠無法真正了解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