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於天敏 等 著 叢 書 名:
版 次:1
頁 數:30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理論與實務》分別就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內涵和法律依據,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價值、基本特點、基本原則、基本方式,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實體問題、證據問題、程式問題以及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機制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論述。《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理論與實務》選題新穎,結構合理,邏輯嚴謹,行文流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對論題的實證分析,有不少創新之見,對於檢察機關死刑案件法律監督能力的提高和相關制度的完善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序
前言 守望死刑正義
第一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概述
一、死刑概述
(一) 死刑的概念、性質和特徵
(二) 死刑制度的歷史沿革
(三) 死刑存廢之爭
二、法律監督概述
(一) 法律監督的含義
(二) 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制度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內涵
(一)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概念
(二) 幾個白肯立需要明確的問題
四、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法律依據
(一) 憲法依據
(二) 法律依據
(三) 相關法律解釋依據
(四) 地方規範性檔案
(五) 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第二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價值分析
一、保證案件質量
(一) 提高案件質量的意義和要求
(二) 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在死刑案件中的重要性以及對加強案件質量的積極作用
二、加強人權保海想障
(一) 人權概述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對保障人權的重要意義
三、保障司法公正
(一) 司法公正的內涵以及重要意義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對保證司法公正的刪騙雄特殊要求
四、增進社會和諧
(一) 社會和諧思想起源、發展與“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辯證關係
(三) 死刑案件的法律監督對社會和諧以及法制建設的積極作用
第三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特點
一、監督主體的專門性
(一) 監督主體專門性的基本內涵
(二) 監督主體專門甩墓廈糊性的法理基礎
二、監督對象的特定性
(一) 監督對象特定性的基本內涵
(二) 對監督對象載體——死刑案件特殊性的理解
三、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一) 監督內容全面性的基本內涵
(二) 監督內容全面性的法理基礎
四、監督方式的司法性
(一) 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並非“一般監督”
(二) 檢察機關腿頁乘譽法律監督是訴訟程式內的司立體連法監督
五、監督目的的正當性
(一) 監督目的正當性的基本內涵
(二) 監督目的正當性的拓展和豐富
六、監督程式的法定性
第四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原則
一、依法獨立監督原則
(一) 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堅持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意義
(四) 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實現
二、客觀公正原則
(一) 客觀公正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的法紋芝罪理基礎
(三)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的意義
(四) 客觀公正原則的實現
三、全面監督原則
(一) 全面監督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全面監督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堅持全面監督原則的意義
(四) 全面監督原則的實現
四、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
(一)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意義
(四)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實現
五、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
(一) 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意義
(四)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實現
第五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方式
一、通過審查核實證據對死刑案件偵查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審查核實證據的法律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審查核實證據的法律意義
(三) 死刑案件審查核實證據的具體做法及要求
二、通過檢察引導偵查的方式對死刑案件偵查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檢察引導偵查法律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檢察引導偵查的價值
(三) 檢察引導偵查的具體做法
三、通過出席法庭對庭審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通過提出糾正意見對庭審的程式性違法活動進行監督
(二) 通過訊問(詢問) 、舉證、質證、發表公訴(出庭) 意見、辯論對庭審的採信證據、認定事實、定罪量刑進行監督
四、通過抗訴對判決、裁定進行法律監督
(一) 死刑案件二審程式抗訴
(二) 死刑案件審判監督抗訴
五、通過偵查司法職務犯罪對死刑案件的偵查、審判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司法職務犯罪偵查法律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司法職務犯罪偵查的意義
(三) 司法職務犯罪類型及犯罪立案偵查的具體做法
六、通過採取糾正違法的方式對死刑案件在偵查、審判、執行環節進行法律監督
(一) 死刑案件糾正違法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死刑案件糾正違法的意義及原則
(三) 死刑案件糾正違法的具體做法
七、通過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的方式對死刑案件進行法律監督
(一) 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的界定及法律依據
(二) 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監督方式的合理性及存在價值
(三) 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監督方式的具體做法
第六章 死刑案件實體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實體問題
(一) 死刑適用的總標準——“罪行極其嚴重”內涵不明確,導致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實體法依據不夠具體
(二) 死刑適用的具體標準抽象、模糊,導致檢察機關對法院量刑監督有效性降低
(三) 死刑立即執行與死刑緩期執行的界限不明確,導致檢察機關對法院量刑監督針對性不夠
(四) 影響死刑適用的自首、立功等法定情節和被害人過錯、被告人賠償等酌定情節界定不明確,直接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實效
(五) 赦免制度過於原則,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對死刑犯赦免申請權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實體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法治意識還需提高
(二) 人權意識還需強化
(三) 法律本身存在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實體問題的改革完善
(一) 我國死刑適用總標準的重構
(二) 我國死刑適用具體標準的矯正
(三) 我國死刑緩期執行適用的條件
(四) 自首、“幫助立功”與死刑適用
(五) 被害人過錯與死刑適用
(六) 被告方積極賠償與死刑適用
(七) 我國死刑赦免制度的完善
第七章 死刑案件證據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證據問題
(一) 死刑案件“證明標準”偏低,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質量、效果
(二) 證人、偵查人員出庭制度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削弱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力度
(三)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獨立性
(四) 傳聞證據規則沒有確立,一定程度上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效果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證據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法治意識、人權意識需提高
(二) 立法不完善
(三) 傳統文化意識影響證人出庭
(四) 社會治安形勢影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傳聞證據規則的完善、確立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證據問題的改革完善
(一) 我國死刑案件證明標準的重構
(二) 完善我國證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基本構想
(三) 健全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構想
(四) 確立我國傳聞證據規則的基本構想
第八章 死刑案件程式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程式問題
(一) 死刑案件偵查監督程式存在的問題
(二) 死刑案件審判監督程式存在的問題
(三) 法律監督自身運行存在的問題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程式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法運行的外部原因
(二) 法運行的內部原因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程式問題的改革完善
(一)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程式問題改革和完善的基本路徑
(二) 死刑案件程式法律監督的改革和完善
第九章 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合理的訴訟構造
(二) 缺乏外部監督
二、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三、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的改革完善
(一) 實踐探索情況
(二) 立法改革和完善
第十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機制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有效引導偵查的機制
(二) 檢察一體化機制貫徹不深入
(三) 審判監督工作的銜接機制不健全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機制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認識不到位
(二) 貫徹落實現有機制不力
(三) 法律監督存在制約因素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一) 偵訴協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二) 檢察一體化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 公訴、審判銜接工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參考文獻
(二) 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是訴訟程式內的司法監督
五、監督目的的正當性
(一) 監督目的正當性的基本內涵
(二) 監督目的正當性的拓展和豐富
六、監督程式的法定性
第四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原則
一、依法獨立監督原則
(一) 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堅持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意義
(四) 依法獨立監督原則的實現
二、客觀公正原則
(一) 客觀公正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的意義
(四) 客觀公正原則的實現
三、全面監督原則
(一) 全面監督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全面監督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堅持全面監督原則的意義
(四) 全面監督原則的實現
四、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
(一)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意義
(四) 貫徹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原則的實現
五、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
(一) 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法理基礎
(三)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意義
(四)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原則的實現
第五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的基本方式
一、通過審查核實證據對死刑案件偵查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審查核實證據的法律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審查核實證據的法律意義
(三) 死刑案件審查核實證據的具體做法及要求
二、通過檢察引導偵查的方式對死刑案件偵查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檢察引導偵查法律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檢察引導偵查的價值
(三) 檢察引導偵查的具體做法
三、通過出席法庭對庭審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通過提出糾正意見對庭審的程式性違法活動進行監督
(二) 通過訊問(詢問) 、舉證、質證、發表公訴(出庭) 意見、辯論對庭審的採信證據、認定事實、定罪量刑進行監督
四、通過抗訴對判決、裁定進行法律監督
(一) 死刑案件二審程式抗訴
(二) 死刑案件審判監督抗訴
五、通過偵查司法職務犯罪對死刑案件的偵查、審判活動進行法律監督
(一) 司法職務犯罪偵查法律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司法職務犯罪偵查的意義
(三) 司法職務犯罪類型及犯罪立案偵查的具體做法
六、通過採取糾正違法的方式對死刑案件在偵查、審判、執行環節進行法律監督
(一) 死刑案件糾正違法監督方式的界定
(二) 死刑案件糾正違法的意義及原則
(三) 死刑案件糾正違法的具體做法
七、通過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的方式對死刑案件進行法律監督
(一) 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的界定及法律依據
(二) 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監督方式的合理性及存在價值
(三) 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監督方式的具體做法
第六章 死刑案件實體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實體問題
(一) 死刑適用的總標準——“罪行極其嚴重”內涵不明確,導致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實體法依據不夠具體
(二) 死刑適用的具體標準抽象、模糊,導致檢察機關對法院量刑監督有效性降低
(三) 死刑立即執行與死刑緩期執行的界限不明確,導致檢察機關對法院量刑監督針對性不夠
(四) 影響死刑適用的自首、立功等法定情節和被害人過錯、被告人賠償等酌定情節界定不明確,直接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實效
(五) 赦免制度過於原則,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對死刑犯赦免申請權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實體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法治意識還需提高
(二) 人權意識還需強化
(三) 法律本身存在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實體問題的改革完善
(一) 我國死刑適用總標準的重構
(二) 我國死刑適用具體標準的矯正
(三) 我國死刑緩期執行適用的條件
(四) 自首、“幫助立功”與死刑適用
(五) 被害人過錯與死刑適用
(六) 被告方積極賠償與死刑適用
(七) 我國死刑赦免制度的完善
第七章 死刑案件證據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證據問題
(一) 死刑案件“證明標準”偏低,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質量、效果
(二) 證人、偵查人員出庭制度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削弱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力度
(三)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獨立性
(四) 傳聞證據規則沒有確立,一定程度上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效果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證據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法治意識、人權意識需提高
(二) 立法不完善
(三) 傳統文化意識影響證人出庭
(四) 社會治安形勢影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傳聞證據規則的完善、確立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證據問題的改革完善
(一) 我國死刑案件證明標準的重構
(二) 完善我國證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基本構想
(三) 健全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構想
(四) 確立我國傳聞證據規則的基本構想
第八章 死刑案件程式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程式問題
(一) 死刑案件偵查監督程式存在的問題
(二) 死刑案件審判監督程式存在的問題
(三) 法律監督自身運行存在的問題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程式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法運行的外部原因
(二) 法運行的內部原因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程式問題的改革完善
(一)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程式問題改革和完善的基本路徑
(二) 死刑案件程式法律監督的改革和完善
第九章 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
一、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合理的訴訟構造
(二) 缺乏外部監督
二、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三、死刑案件覆核程式法律監督的改革完善
(一) 實踐探索情況
(二) 立法改革和完善
第十章 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機制
一、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有效引導偵查的機制
(二) 檢察一體化機制貫徹不深入
(三) 審判監督工作的銜接機制不健全
二、死刑案件法律監督產生機制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認識不到位
(二) 貫徹落實現有機制不力
(三) 法律監督存在制約因素
三、死刑案件法律監督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一) 偵訴協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二) 檢察一體化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 公訴、審判銜接工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