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老題乾明寺壁

歸老題乾明寺壁

《歸老題乾明寺壁》是北宋詩人張士遜所做的一首七言詩。表達了作者歸老還鄉後看到幾十年前自己的墨跡之後的感慨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歸老題乾明寺壁
  • 作品別名:雍熙中植桐於蕭寺壬辰登科後告老來寺留題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輿地紀勝
  • 文學體裁:律詩
  • 作者:張士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歸老題乾明寺壁(1)
桐枝手種有桐孫,二紀重來愧此身(2)。
三代衣冠聯貴仕,十州軒冕接清塵(3)。
耕桑雖喜多新隴,耆舊堪嗟少古人(4)。
蕭寺門前題粉壁,又逢丁巳對壬辰(5)。

注釋譯文

(1) 此詩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85《京西南路·均州》有載。詩題為:《雍熙中植桐於蕭寺壬辰登科後告老來寺留題》。“歸老”,辭官養老。“告老”,官員年老辭官。“乾明寺”,據《襄陽縣誌》載,在襄陽鳳凰山。“鳳凰山在縣南七里,梁武帝立寺其上。”《輿地紀勝》則言“梁韋睿于山立寺。”究竟是梁武帝立寺還是韋睿立寺,還是梁武帝令韋睿立寺,不可詳考。“蕭寺”,泛指佛寺。相傳梁武帝造佛寺,命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寺”二字,後世因稱佛寺為蕭寺。鳳凰山寺如果是梁武帝所立,當為接近“蕭寺”本源的佛寺。梁武帝蕭衍姓蕭,故稱。此寺宋代尚存,《五燈會元》載,青原下十二世法雲秀禪師法嗣廣禪師住襄州鳳凰山乾明寺。光緒王萬芳編纂《襄陽府志》據詩定乾明寺在陰城鎮。 “雍熙”,宋太宗年號,公元984——987年。“壬辰”,宋太宗淳化三年(992)。
(2)“桐孫”:桐樹新生的小枝。庾信《詠樹》詩有“楓子留為式,桐孫待作琴”之句。“二紀”: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二紀則為二十四年。張士遜從壬辰歲登科入仕,到丁巳歸來,其間正好二十四年。
(3)“三代衣冠”,《輿地紀勝》作“三匹衣魚”,於理可通。“三匹”,指布匹之多、之長。“衣魚”,蟲名。即蠹蟲,蛀蝕衣物書籍之蟲。故《爾雅·釋蟲》注曰,“衣書中蟲。”詩人以書中蠹蟲蛀蝕書籍之多喻指自己讀書之勤、讀書之苦。惟其如此,才能舉進士而為“貴仕”。“十州”,《輿地紀勝》作“十洲”,當是。十洲指《十洲記》,即《海內十洲記》。據傳為東方朔撰著。《隋書·經籍志》有著錄。《文選注》、《經典釋文》多引用此書,其書辭藻華麗,唐人作詩行文、選字用典,許多也都取材於此書。“軒冕”,卿大夫的軒車和冕服。借指官位和爵祿之高。“清塵”,車後揚起的塵埃。“清”,敬辭。《漢書》卷57《司馬相如傳·諫獵書》:“犯屬車之清塵。”顏師古注曰:“塵為行起塵也,言清者,尊貴之意也。”後因用作對人的敬稱。如晉盧湛《贈劉琨並書》:“因緣運會,得蒙接車,自奉清塵。”張士遜在這裡的意思是說,自己熟讀了《十洲記》,能詩善文,這才能象盧湛那樣“得蒙接車,自奉清塵”,成為官場中一員。
(4)“耕桑”,種田養蠶,泛指農業生產勞動。“新隴”,新墳。“耆舊”,故老,年老的故舊。《輿地紀勝》作“耆艾”。“耆”,年六十為耆。“艾”,年五十為艾。“耆艾”,泛指年壽長久。
(5)“蕭寺”,詳註(1)。此句,《輿地紀勝》作“蕭寺前題粉壁在”。“又逢”作“又書”。“丁巳”,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按天干地支計年屬丁巳。“壬辰”,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屬壬辰年。(魏平柱 注評)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天禧元年(1017),是一首題寫在襄陽乾明寺粉壁上的詩。詩人雍熙年間(984——987)曾經植桐於此寺,淳化三年(992)舉進士,步入仕途,離開家鄉。二十四年後,歸老還鄉,重來佛寺。看到三十年前親手種植的桐樹枝葉繁茂,看到舉進士後所題寫的墨跡猶存,追懷往事,感慨系之,寫下了這首詩並再次題於寺壁。

作者簡介

張士遜(964——1049),字順之,北宋襄陽陰城(今湖北襄陽老河口)人,詩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中進士,仁宗朝曾三度拜相。為鄖縣主簿,除射洪令,遷侍御史。歷江西、廣東、河北轉運使。真宗天禧元年(1017),歸老還鄉。天禧四年(1020)以樞密直學士判集賢院。五年,擢升樞密副使。仁宗天聖六年(1028),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七年,以刑部尚書知江寧府。明道元年(1032),復拜同平章事。二年,出判河南府。寶元元年(1038),復拜同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以太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諡文懿。著有《應制》、《春坊》、《雜文》等集十種。《宋史·藝文志》著錄晏殊張士遜《笑台集》一卷,均佚。《宋史》卷311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