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燕堂筆記(繁體豎排版)》是作者多年積累的文集,均為作者結束外飄生活回到北京後所寫的一些文章,諸如對名人的評價,一些友人圖畫的前言,編後,或是讀書感言之類。其中包括給他人寫的序、書評、心得、編後以及給自己寫的序等文章,語言生動,清新明快,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文集。
基本介紹
- 書名:歸燕堂筆記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頁數:365頁
- 開本:16
- 作者:崔陟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繁體中文
- ISBN:9787501030088, 750103008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歸燕堂筆記(繁體豎排版)》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序:自語堂前
給別人寫的
戲說皇宮——《中國古代宮廷生活》序
醍醐灌頂般的享受——《何初樹故事集》序
抑不住的聰慧——殷偉《女子遊藝》序
實實在在,又親親切切——崔金生《京韻雜述》序
縱是片羽也輝煌——毛憲民《故宮片羽》序
一樣的心愿——毛憲民《皇宮祈福》序
獨特帆麓遊方式——趟本新《武當一絕》序
一個永恆的主題——翟鴻起《老饕說吃》序
戲樓戲館話滄桑——侯希三《戲樓戲館》序
永遠的記憶——趙書《踏歌尋典》序
禮多人不怪——崔金生《北京禮俗》序
滌盡塵埃是輕鬆——殷偉《蘭湯沐芳》序
識得廬山真面目——朱萬章全八朋畫事》序
慢慢道皇城——劉建斌《皇城春秋》序
有話就得說——周桓《梨園快語》序
藕絲一樣的眷戀——董夢知《街巷雅趣》序
讀詩是一種享受——崔墨卿《詩裹乾坤》序
無窮樂趣戲中來——翟鴻起《老票說戲》序
雖無完人有高賢——楊明珠《宗臣史家》序
風行水上自成紋——劉建斌《俚語言情》序
自有驚雷震天下——張寶章《雷動星流》序
壯遊天下樂融融——韓春嗚《天涯芳草》序
品味另一種風情——劉雲《品味西部》序
又說洪洞——柴瑞祥《天下洪洞》序
形影相隨的朋友——殷偉《文化生肖》序
收藏生活的樂趣——夏紅《收藏拾趣》序
長城的故事——孟廣臣《烽火長城》序
默默耕耘的必然結果——朱萬章《粵畫訪古》序
心靈的對話與溝通——葉鵬飛《南田遣韻》序
天下華人的偶像——侯新偉《三孔掌故》序
自有異香天體來——殷偉《天體生香》序
詩人情懷最真誠——劉雲《開國上將和他的少將女兒》序
葉鵬飛《書法與詩詞十講》序
劉雲《詩情畫意——題畫詩集錦》序
認識張有清
又道啟功
讀詩更覺書品高
啟功先生周年祭
留在心頭的溫暖——懷念楊仁愷先生
懷念一位老友
風流儒雅亦吾師——記著名書法家佟韋先生
性情中人陳克永
結識盤錦文化人
我們的谷大爺
以情作書有所成
同一條街兩位友人
匯江河而人汪洋——記楊魯安先生對文物的收藏和捐獻
恰是書齡正妙時
金聲玉振集大成——陳其銓先生書法藝術淺評
碧天雲散大江流——沈鵬先生詩文賞析
疑公曾夢筆生花——王清堂先生書法賞析
飲茶賞印樂其問——佃介眉先生印章賞讀
紅與白之間的魅力——喜讀萬玉德先生印章
質樸中的純真——楊魯安藏珍館印章賞析
喜看和諧人印來——讀程揚《和諧社會印譜程揚篆刻》
大象無形寫精神
對同宗人到來的喜悅
詩情畫意戲中來——讀馬志峰戲畫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淺評圖注《紅樓夢》
天下戲迷是知音——邱之辰《戲迷說戲》讀後
破碎的美
永遠的時髦——讀《瓷繪霓裳》之欣喜
半部《書畫記》偶讀——與清人吳其貞共論晉唐法書
書法中的“仿生學”
書法心態
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閱——生活與藝術間的小插曲
三國戲
懷念與崇敬——《中國畫的靈魂哲理性》編後
一個敢於說話的人——《中國書法墨跡鑑定圖典》編後
步步進入詩境來——《詩外籮藏張大幹書畫》編後
民意的選擇——《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楹聯牌匾》編後
自信贏得天香來——劉放《大篆孫子兵法》編後
愛其人,更愛其畫——馬海方《老北京人兒——馬海方人物畫集》編後
瓷枕雖小乾坤大——王興《磁州窯畫枕上的故事》編後
劉藝《草書蘭亭序、出師表》編後
塘萍《養生謠》編後
給自己寫的
在語林中徜徉——《書家語林》後記
書家下筆宜三思——《書家語絲》序
我的故事——《崔陟故事集》後記
說不盡的戲緣——《說戲》後記
戲情書趣皆有緣——《書法與戲曲十講》後記
關公精神之永在——《關公文化》後記
此情綿綿——《石頭與鐵撞擊的火花》後記
謹以辛勤表虔誠——《孔子文化》後記
告別舊居
深深的懷念
後記
給別人寫的
戲說皇宮——《中國古代宮廷生活》序
醍醐灌頂般的享受——《何初樹故事集》序
抑不住的聰慧——殷偉《女子遊藝》序
實實在在,又親親切切——崔金生《京韻雜述》序
縱是片羽也輝煌——毛憲民《故宮片羽》序
一樣的心愿——毛憲民《皇宮祈福》序
獨特帆麓遊方式——趟本新《武當一絕》序
一個永恆的主題——翟鴻起《老饕說吃》序
戲樓戲館話滄桑——侯希三《戲樓戲館》序
永遠的記憶——趙書《踏歌尋典》序
禮多人不怪——崔金生《北京禮俗》序
滌盡塵埃是輕鬆——殷偉《蘭湯沐芳》序
識得廬山真面目——朱萬章全八朋畫事》序
慢慢道皇城——劉建斌《皇城春秋》序
有話就得說——周桓《梨園快語》序
藕絲一樣的眷戀——董夢知《街巷雅趣》序
讀詩是一種享受——崔墨卿《詩裹乾坤》序
無窮樂趣戲中來——翟鴻起《老票說戲》序
雖無完人有高賢——楊明珠《宗臣史家》序
風行水上自成紋——劉建斌《俚語言情》序
自有驚雷震天下——張寶章《雷動星流》序
壯遊天下樂融融——韓春嗚《天涯芳草》序
品味另一種風情——劉雲《品味西部》序
又說洪洞——柴瑞祥《天下洪洞》序
形影相隨的朋友——殷偉《文化生肖》序
收藏生活的樂趣——夏紅《收藏拾趣》序
長城的故事——孟廣臣《烽火長城》序
默默耕耘的必然結果——朱萬章《粵畫訪古》序
心靈的對話與溝通——葉鵬飛《南田遣韻》序
天下華人的偶像——侯新偉《三孔掌故》序
自有異香天體來——殷偉《天體生香》序
詩人情懷最真誠——劉雲《開國上將和他的少將女兒》序
葉鵬飛《書法與詩詞十講》序
劉雲《詩情畫意——題畫詩集錦》序
認識張有清
又道啟功
讀詩更覺書品高
啟功先生周年祭
留在心頭的溫暖——懷念楊仁愷先生
懷念一位老友
風流儒雅亦吾師——記著名書法家佟韋先生
性情中人陳克永
結識盤錦文化人
我們的谷大爺
以情作書有所成
同一條街兩位友人
匯江河而人汪洋——記楊魯安先生對文物的收藏和捐獻
恰是書齡正妙時
金聲玉振集大成——陳其銓先生書法藝術淺評
碧天雲散大江流——沈鵬先生詩文賞析
疑公曾夢筆生花——王清堂先生書法賞析
飲茶賞印樂其問——佃介眉先生印章賞讀
紅與白之間的魅力——喜讀萬玉德先生印章
質樸中的純真——楊魯安藏珍館印章賞析
喜看和諧人印來——讀程揚《和諧社會印譜程揚篆刻》
大象無形寫精神
對同宗人到來的喜悅
詩情畫意戲中來——讀馬志峰戲畫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淺評圖注《紅樓夢》
天下戲迷是知音——邱之辰《戲迷說戲》讀後
破碎的美
永遠的時髦——讀《瓷繪霓裳》之欣喜
半部《書畫記》偶讀——與清人吳其貞共論晉唐法書
書法中的“仿生學”
書法心態
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閱——生活與藝術間的小插曲
三國戲
懷念與崇敬——《中國畫的靈魂哲理性》編後
一個敢於說話的人——《中國書法墨跡鑑定圖典》編後
步步進入詩境來——《詩外籮藏張大幹書畫》編後
民意的選擇——《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楹聯牌匾》編後
自信贏得天香來——劉放《大篆孫子兵法》編後
愛其人,更愛其畫——馬海方《老北京人兒——馬海方人物畫集》編後
瓷枕雖小乾坤大——王興《磁州窯畫枕上的故事》編後
劉藝《草書蘭亭序、出師表》編後
塘萍《養生謠》編後
給自己寫的
在語林中徜徉——《書家語林》後記
書家下筆宜三思——《書家語絲》序
我的故事——《崔陟故事集》後記
說不盡的戲緣——《說戲》後記
戲情書趣皆有緣——《書法與戲曲十講》後記
關公精神之永在——《關公文化》後記
此情綿綿——《石頭與鐵撞擊的火花》後記
謹以辛勤表虔誠——《孔子文化》後記
告別舊居
深深的懷念
後記
文摘
對孔子的崇拜是在他生前就有的,那是他的弟子和其它的崇拜者。死後還有弟子為他守墓。可惜的是當時的形勢對他不利,也就是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因此崇拜也未能形成大氣候。到了漢朝,崇拜孔子的大氣候才開始形成,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的形象不斷完美,崇拜者日眾。可以說一直到今天,這種崇拜還是存在的。當然信奉的方式已經不同,人們已經從表面進入到比較深的層次;由單一的崇拜進入到對孔子文化的研究和繼承。這應該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過去,縣縣有孔廟,人們只是燒香禮拜,被動地希望孔夫子和其它神靈一樣,帶來什麼好的運氣。在今天,人們已經思考孔子文化和今天形勢的聯繫,用來指導參照我們的工作。可以說已經由被動到主動,孔子文化的根扎得更深了些。雖然在各地的孔廟裹都有祝願樹,學子們掛滿了“學業有成”的紅色綢條和祝願卡,誰都知道這個裹面已經有相當成分的遊戲行為。
過去有個很普遍的說法,那就是統治階級利用包括孔子在內的偶像來麻痹人民,以有利於他們的統治。其實,造句話是應該仔細剖析的,統治者固然有穩固統治的意思,這完全是從他本身的利益出發的。那么,他要選偶像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什麼樣的人物呢?自然是近乎完人的楷模,這個人在道德或學問,要不就是某一方面,非常可取的,說出來要人人信服才行。說實在的,要成為這樣人物的候選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拍拍腦袋就算一個,那樣的話,我們面前的聖人就得比庸人還要多。而且成為這樣的人選,也不是哪一朝的哪一個統治者說了算的,必須要經過民意測驗,要在眾人先承認的基礎上,來決定誰是最後的當選人。另一方面,前朝確立的,後邊的朝代也不敢隨意改變,一定要順從天意,也就是民心,免得後院起了火。
過去有個很普遍的說法,那就是統治階級利用包括孔子在內的偶像來麻痹人民,以有利於他們的統治。其實,造句話是應該仔細剖析的,統治者固然有穩固統治的意思,這完全是從他本身的利益出發的。那么,他要選偶像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什麼樣的人物呢?自然是近乎完人的楷模,這個人在道德或學問,要不就是某一方面,非常可取的,說出來要人人信服才行。說實在的,要成為這樣人物的候選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拍拍腦袋就算一個,那樣的話,我們面前的聖人就得比庸人還要多。而且成為這樣的人選,也不是哪一朝的哪一個統治者說了算的,必須要經過民意測驗,要在眾人先承認的基礎上,來決定誰是最後的當選人。另一方面,前朝確立的,後邊的朝代也不敢隨意改變,一定要順從天意,也就是民心,免得後院起了火。
後記
《歸燕堂筆記》均為我結束外漂生活回到北京後所寫的一些文章,諸如對名人的評介,一些友人圖書的前言,編後,或是讀書感言之類,約四十萬字。
有的朋友戲言,這可以說是我的全集了。其實不然,我雖碌碌,卻完成許多文字的創作,除本書與序中提到的三十本書外,尚有《書法與戲曲十講》、《閱公文化》、《孔子文化》、《隸書三十日》、《書林外史》等圖書正在出版社的編輯過程中。
還有一些雜文,短小也頗用了些心機,日後有機會可編成《歸燕堂雜文》;
我偶作一些舊詩,可與慧齡的新詩編成《歸燕堂唱和集》;
從少年時學習治印,也可以編成《歸燕堂印存》;
出版《崔陟故事集》後,又有一些故事,也編成續集;
這些年自知努力,揮毫不止,若時機成熟,也可編成《歸燕堂墨跡》;
關於戲劇的評論文章,在《說戲》出版後,或許還有《歸燕堂戲文》。
有的朋友戲言,這可以說是我的全集了。其實不然,我雖碌碌,卻完成許多文字的創作,除本書與序中提到的三十本書外,尚有《書法與戲曲十講》、《閱公文化》、《孔子文化》、《隸書三十日》、《書林外史》等圖書正在出版社的編輯過程中。
還有一些雜文,短小也頗用了些心機,日後有機會可編成《歸燕堂雜文》;
我偶作一些舊詩,可與慧齡的新詩編成《歸燕堂唱和集》;
從少年時學習治印,也可以編成《歸燕堂印存》;
出版《崔陟故事集》後,又有一些故事,也編成續集;
這些年自知努力,揮毫不止,若時機成熟,也可編成《歸燕堂墨跡》;
關於戲劇的評論文章,在《說戲》出版後,或許還有《歸燕堂戲文》。
序言
今天《歸燕堂筆記》得以出版,實為幸事。回首開始寫作的歷程,十分感慨噓唏;一開始只是為謀求生路,在小報上寫幾個豆腐塊兒罷了,哪敢指望出書。也許是蒼天睜眼,到一九九二年才有了《崔陟故事集》的出版;到今天連同教材已有三十本了,除了一兩種是出版社請人寫前言、編後外,我沒有請過名人動筆,因為人家不可能太客觀,評價作者往往拔高,有過譽之辭;而且有人就是自己寫,請名人簽個名,寫的時候,就借這個機會把自己使勁吹呼一番,說得天花亂墜。我乾脆就自己寫,還能有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在這本書裹“寫給自己的”那一部分,就是為自己的書所寫的:前言“後記”,裹邊如實地記載了我,還有我的妻子慧齡,共同奮鬥的經歷,有一點是肯定的,那是真實的,絕無杜撰。
在這本筆記裹,我仍然自己作序,也許已經養成了習慣。首先說明一下,這歸燕堂是怎么回事,是我的書齋名,可是並沒有一問懸掛這樣匾額的書房,我在北京所居住過的地方,或者是進行過文學、書法創作、讀過書的地方都可以這么叫。
要是從根兒上說,那可是說來話長了,我和妻子慧齡都是北京生、北京長的學生,一九六九年一起下了鄉並結了婚;後來在河北省邯鄲工作,按說日子也還順溜,可就是想回北京,慧齡甚至說過,只要回北京,掃大街部行!
在這本筆記裹,我仍然自己作序,也許已經養成了習慣。首先說明一下,這歸燕堂是怎么回事,是我的書齋名,可是並沒有一問懸掛這樣匾額的書房,我在北京所居住過的地方,或者是進行過文學、書法創作、讀過書的地方都可以這么叫。
要是從根兒上說,那可是說來話長了,我和妻子慧齡都是北京生、北京長的學生,一九六九年一起下了鄉並結了婚;後來在河北省邯鄲工作,按說日子也還順溜,可就是想回北京,慧齡甚至說過,只要回北京,掃大街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