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林村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匯口鎮,是古代桑落洲遺址。周邊景點有長江,雷池,鄱陽湖,廬山,桃花源,龍感湖,周瑜點將台,周瑜墓,牧鵝林,九江口,桑家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歸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安徽省宿松縣
- 著名景點:雷池,鄱陽湖,廬山
簡介,景點介紹,
簡介
古桑落洲是周瑜練兵點將的地方,當年周瑜在桑落洲練兵點將,修建巢湖城,最終成就了周瑜的輝煌戰績。
景點介紹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時人皆呼其為周郎。漢末偏將軍,南郡太守,右都督。廬江舒人。建安四年(199年),周瑜攻皖城,得大小二喬。隨後拔彭澤,下尋陽,在桑落洲修築軍事營壘,築巢湖城(巢湖城遺址在今天曹湖,後世簡化成曹湖,這就是曹湖村的由來)。按照八卦的原理和桑落洲形態,修建了九洲八卦陣。這座九洲八卦陣修建歷時10年左右。建安一十三年(208年),周瑜就是從桑落洲出發,才有了赤壁大戰的輝煌戰績。這點可以從袁宏《東征賦》中窺見一斑。“爾乃出桑落,會通川,背彭澤,面長泉”,這其中的“桑落”就是古桑落洲。也就是當年周瑜此練兵點將時的軍事營壘。想當年,周瑜為右都督,程普為左都督,屯兵在桑落洲。程普在桑落洲紮營的地方,後世稱之為程營。
周瑜在桑落洲上修建的九洲八卦陣,規模龐大,氣勢恢宏,有包藏宇宙,吞吐萬物之機。洲與洲之間互為聯動,按照八卦原理修建而成。修繕了九洲,疏通了九條江,把水匯入大澤之中,按照八卦命名原則,命名這個大澤為雷池,這就是雷池的來歷。自此,潯陽才有九江之名。據《潯陽記》記載:“九江在潯陽郡北,五里名曰烏江,遠則百餘里。大禹所疏,桑落洲上下三百餘里合流”。又根據東晉張須元《緣江圖》記載“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烏土江,五:白蚌江,六:白烏江,七:(缺字)江,八:沙提江,九:廩江。參差隨水短長,或百里,或五十里,始於鄂陵,終於江口,會於桑落洲”。唐代賈耽曰“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烏,曰感,曰蚌,此八洲者曲折,而與江為九” 。又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而桑落洲剛好處在這個位置。這就表明,巢湖故城在桑落洲上。袁宏的《東征賦》對這座城有過描述,“鑽靈龜以相土,橫酆鎬之制度,窮河洛之規矩。經始郛郭,築室葺宇建,金城萬稚,崇庸百堵。......修城以營郭,引通流而發津”最好的詮釋巢湖故城的規模和修建過程。建安一十五年(210年),周瑜西征途中,在巴丘(湖南)得了重病,返回柴桑後,沒多久就病故了。按周瑜的遺願,他被葬在了自己一手經營的巢湖故城中了。也就匆匆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這種安葬方式,漸漸就成了東吳的一種習慣,守軍將領一般都葬在駐防地。左都督程普,就葬在九江瑞昌的防地上。程普在東吳的位置不亞於周瑜,同樣是葬在駐防地,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種習慣已經是一種傳統了。
歸林村
歸林湖
![歸林村 歸林村](/img/e/a8c/nBnauQzYwUGZlJGN0IWYkF2N3MTNhlzNiVjMmFTNwImYxMjYyETOzczN4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歸林湖 歸林湖](/img/e/e2f/nBnauUmMkRGNhBjMhRjZ0IjMjZjNkdTMyQmM1ImZ1UDZ2Q2MlVWO1cTO3I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周瑜墓原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古桑落洲巢湖故城裡,始建於公元210年。隋唐時期,因桑落洲崩岸,在此守墓的周本家族把周瑜墓搬遷到宿松圭山。這就是宿松《周氏宗譜》里記載的“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的由來。這裡的故城就是巢湖故城。今墓在宿松縣西北,破涼鎮梅墩畈圭山上。墓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約5畝,北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以3×6×12小車紋漢代大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圍繞以石刻欄桿,旁建木質六角“談笑亭”。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建國前柱已遭破壞,建國後,“文革”期間,表層碑碎,僅留下衰草荒丘。六十年代,興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黃大口水庫。
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東晉300年左右,袁宏就在周瑜墓所在地桑落洲鄧林來緬懷周瑜。在他的《東征賦》里,開篇就是“惟吾生於末運,托一葉於鄧林”,這個鄧林,就是周瑜墓所在地的封樹。南北朝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對雷水處,有周瑜廟”,唐代徐堅《初學記》記載“江水對雷州之北側,有周瑜廟”。南唐時期徐鉉 《騎省集》中《故汝南縣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銘並序》“公瑾葬舒之宿松,今裔孫奉祀者百餘家”。宋元時期,馬令,陸游《南唐書-周本傳》“瑜葬宿松,即墓為祠,子孫居其旁者,猶數十家”。明代解縉《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慶宿松”,《文毅集》有詩曰“皖水青林繞墓田”。根據《水經注》記載,“青林水,至尋陽,通大雷”。這青林水就是雷水。明末清初,釋照影在《安慶》中寫道“欲尋公瑾墓,目落大龍西”。董樵在《同安江上》“三月同安江,桃花夾岸明。春風公瑾墓,細雨呂蒙城”。同安江,也就是安慶段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