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地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簡明醫彀》卷二。具有滋陰養血,降火清熱之功效。主治傷寒壞證,身熱口渴,舌苔及舌如煨熟豬腰子。臨床常用於治療傷寒虛熱證,證見身熱口渴,心煩神昏,舌光紅無苔,脈細數。
基本介紹
- 名稱:歸地養榮湯
- 別名:歸地養營湯(《傷寒廣要》)
- 出處:《簡明醫彀》卷二
- 功用:滋陰養血,降火清熱
歸地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簡明醫彀》卷二。具有滋陰養血,降火清熱之功效。主治傷寒壞證,身熱口渴,舌苔及舌如煨熟豬腰子。臨床常用於治療傷寒虛熱證,證見身熱口渴,心煩神昏,舌光紅無苔,脈細數。
歸地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簡明醫彀》卷二。具有滋陰養血,生津退熱之功效。主治傷寒壞症,身熱口渴,舌苔及舌如煨熟豬腰子。組成 當歸、生地(懷慶,極大...
歸脾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瘡瘍經驗全書》卷一。具有益氣補血,清熱通絡之功效。主治繭唇久不愈者。歌訣 歸脾養榮芎芍地,苓草麥升梗陳皮。芪術山梔防風蓮...
歸地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簡明醫彀》卷二。具有滋陰養血,降火清熱之功效。主治傷寒壞證,身熱口渴,舌苔及舌如煨熟豬腰子。臨床常用於治療傷寒虛熱證,證...
芎歸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二。具有益氣活血,解毒排膿之功效。主治瘰癧,流注,及一切不足之症,不作膿,或不潰,或已潰不斂,或身體發熱...
參歸養榮湯,來源於《寒溫條辨》卷四。主治稟賦嬌怯,或素病虧損,邪留心下,令人痞滿,因下益虛,失其健運,愈令痞滿。參歸養榮湯-《寒溫條辨》卷四 【...
參歸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回春》卷三。具有瘧疾截住後調養血氣之功效。組成 人參、當歸、茯苓(去皮)、白朮(去蘆)、陳皮、砂仁、厚朴(薑汁炒)、山藥(炒)...
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慈幼新書》卷七。主治麻疹血虛,疹出色白,按之稍紅。組成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人參,白朮,黃芪,甘草。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固本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具有補益氣血,生肌斂瘡之功效。主治骨疽已成,脾胃虛弱,氣血兩虛,骨不吐出,或即出不能收斂。
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二。主治風中血脈,四肢不舉、口不能言;及痰迷心竅,不省人事,舌強不能語言,痰涎壅,盛,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清氣養榮湯,是一副中藥配方,婦女氣血不調,赤白帶下,四肢倦怠,五心煩熱 辨證 陰虛內熱。【治法】清熱利水,和營止帶。【方名】清氣養榮湯。【組成】當歸...
調中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略六書》卷二十八。主治孕婦赤白痢,脈虛浮數者。組成 生地四錢,人參一錢半,山藥(炒)三錢,茯苓二錢,白芍(炒)一錢半...
滋陰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四。具有益精補血,潤燥止咳之功效。主治消渴。汗下過多,內亡津液,或病後水虧火炎,口燥咽乾。組成 當歸二錢,...
復元養榮湯是一副中藥,主治婦人血崩,血去過多,心神恍傯,戰慄虛暈者。來源 《壽世保元》卷七。組成 遠志肉1.5克 人參4.5克 酸棗仁(炒)3克 黃...
調中養榮湯是一劑藥方,主要用於孕婦赤白痢,脈虛浮數者。【處方】生地4錢,人參1錢半,山藥(炒)3錢,茯苓2錢,白芍(炒)1錢半,葛根1錢半,當歸3錢,...
調經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內經拾遺方論》卷一。主治血枯經閉。組成 歸身一錢半(4.5g),川芎七分(2.1g),白芍八分(2.5g),熟地一錢(3g),...
除濕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傳燈》。具有除濕養榮之功效。主治濕從下受,微腫而痿弱。組成 當歸,川芎,白芎,熟地,牛膝,杜仲,木瓜,苡仁,續斷,...
補益養榮湯方義 方中熟地、歸身、芍藥、川芎、白茯苓、白朮、人參、甘草、八位益氣養血,可補虛損勞怯之不足;陳皮理氣和胃,可使滋補之品無礙脾生濕之弊;...
清熱養榮湯是一種藥,由柴胡、丹皮、地骨皮、生地、當歸、白芍、元參、茯苓、麥冬肉、生甘草組成,功效是主治虛勞,內熱骨蒸。方名 清熱養榮湯 組成 柴胡、丹皮、...
疏風養榮湯 藥物組成 白芍、當歸、生地、柴胡、防風、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處方來源 《醫學傳燈》卷上。方劑主治 痘疹輕者,微寒微熱,脈細微數,愈而...
參附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疫論》卷一。主治因他病先虧,或因新產後氣血兩虛,或稟賦嬌怯,疫邪留於心胸,令人痞滿,因下益虛,失其健運,邪氣留止...
赤白帶下,四肢倦怠,五心煩熱。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醫案醫話醫論》:“清氣養榮湯: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白豆蔻,陳皮,黃連。”
固肝養榮湯,中藥方劑,用於無時冷熱淚症(淚道阻塞)。兩目搐昏,不疼不腫,視力不健,或冷或熱,時常流淚。用法用量 水煎服。方劑名稱 當歸固肝養榮湯 方...
溫經養榮湯是一劑處方,方劑主治風痹。血不榮筋,風入節絡。方劑名稱 溫經養榮湯 藥物組成 生地3錢(切片,紅花炒),熟地3錢(切片,砂仁炒),枸杞3錢,...
承氣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瘟疫論》卷上,具有潤燥兼下熱結之功效。主治瘟疫下證,以邪未盡,不得已而數下之,間有兩目加澀,舌反枯乾,津不到咽,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