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鐘擺:中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變革研究(1978~2022)》是2024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鐘擺:中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變革研究(1978~2022)
- 作者:陳頎
-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2833804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土地開發的自主權和收益分配是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焦點。基於歷史制度主義視角,本書發現,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經歷了從對農民賦權到限權再到賦權的發展軌跡,體現為“制度鐘擺”。本書認為,漸進式改革中存量與增量機制的互構形塑了上述鐘擺現象。存量機制是士地公有制及城鄉二元產權結構。增量機制是國家對地方政府和農民的賦權。國家借增量改革來解決存量制度的效率問題,引發國有地權和集體地權相關方的博弈,由此制度變革在賦權與限權間往復。當前,農地新政很難繞開限權制度的制約而完全實現賦權於農民的目標。這源自社會產權未完全發育、國家權力高度嵌入土地市場的路徑依賴。由此,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如何發展並不取決於國有和民有方案是否兼容,而在於如何解決權力嵌入下社會產權的重構難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回顧 三 研究視角和材料說明 四 核心概念 五 章節安排第二章 土地發展權與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的境外經驗 一 農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衍生的歷史背景 二 國有模式的歷史演變:英國經驗的啟示 三 私有產權主導的分配製度:土地發展權轉移的美國經驗的啟示 四 公私統籌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五 小結第三章 計畫經濟時期的土地公有制和管理體制 一 新中國成立后土地制度的發展線索 二 二元地權結構和“蜂巢型”管理體制 三 徵收體制的起源、發展和實踐機制 四 對改革開放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改革的延續性影響第四章 賦權:“共享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的建構(1978~1993年) 一 歷史背景:農村改革與“鄉村工業化” 二 農村土地發展權的賦予 三 “共享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 四 效益與局限第五章 限權:“城占鄉利”的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及其困境(1993~2013年) 一 歷史背景:從“鄉村工業化”向“城市化”的轉型 二 限權:土地出讓制度與管理制度的改革 三 實踐機制:地權的差序配置與時空切割 四 一體兩面:“城市化奇蹟”與制度困境第六章 再賦權:農地新政與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改革的前景(2013~2022年) 一 新政背景:從“土地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 二 再賦權:農地新政的推進 三 改革的前景與局限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一 賦權、限權與再賦權:改革的制度鐘擺 二 制度鐘擺何以可能 三 制度變遷的時序、路徑依賴與改革困境參考文獻附錄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重要土地政策、法規編目和釋義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年)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
作者簡介
陳頎,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研究員,社會學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為政治社會學和歷史社會學;近年來以“土地制度變革與轉型期的地方政府行為”“家與轉型中國”為議題,在《社會學研究》《社會》《學術月刊》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曾獲第十三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五屆“余天休社會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等獎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yu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一般項目等多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