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學與民生史觀

歷史科學與民生史觀

《歷史科學與民生史觀》是黃文山所著作品,出自於《黃文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歷史科學與民生史觀
  • 作者:黃文山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黃文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編者:趙立彬
作者簡介,編者簡介,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黃文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學者。他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主要的社會思潮都有密切的關係,曾經受到無政府主義的深刻影響,對馬克思主義有較深的了解,後服膺三民主義,親身參與了國民黨意識形態的建構。在學術上,黃文山在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都有相關著述和譯述,特別是大力倡導“文化學”,是近代中國開展“文化學”學科構建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思想界、學術界和教育界都具有較大的影響。

編者簡介

趙立彬,男,1967年生,湖南邵陽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重點為中國近代思想史,著有《民族立場與現代追求——20世紀20—40年代的全盤西化思潮》、《西學驅動與本土需求——民國時期“文化學”學科建構研究》,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作品原文

一、科學底目的,據我們所知,是要找尋現象的法則;法則找到以後,便可以拿它們作根據,對於現象加以種種預測和控制。什麼叫做法則?法則就是對於現象的不變的類型之一種敘述。根據這點常識來推論,我們相信歷史科學底目的,自然是希冀發見歷史演變的因果法則,如果這種法則可以發見的話,則我們對於未來的事象,就可以預斷或支配了。我們試讀科學史,便知過去一百多年間,物理科學因為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已經收穫了不少的成果,但在社會科學方面,文化現象,太過繁頤,所以歷史的理論家,儘管提出過不少的“史觀”或歷史解釋,然而截至現今,其中堪稱做真確的歷史法則的,還是鳳毛麟角。
二、歷史的思辨,一向叫做歷史哲學。今日我們所謂理論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文化學等種種新興科學,名目雖然不同,實際卻還是側重歷史法則或社會法則的發現或建立。大凡歷史的臆測,總離不開一個時代的觀念的體系之影響。十九世紀是一個進化論與唯物論的世紀,當時的學者之一切思維,多半為這兩種主要的思潮所範疇而莫能外。現在偉大的生命哲學潮流,已經在廿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奔騰澎湃著。在德國繼狄爾泰而起的哈德加、耶士柏士等生命哲學家的思想,已漸漸成為時代思想的主流。在我們的國度里,根據“生的原則”,來解釋宇宙,文化,社會的新企圖,現在雖然正在開始萌芽著,但這種努力,實在可以說是繼進化論唯物論而起的一支生力軍。在歷史科學中,唯生論的歷史觀或民生史觀亦可算是歷史的一種新綜合。我們在沒有解釋由“生的原則”演變出來的民生史觀以前,請先把史學學說,追溯一過,好讓大家知道民生史觀與歷史科學的關係。【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