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經驗,通過鮮活的例子、鮮明的對比和令人信服的推理等方式引導讀者對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該書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故事講思想、以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來講述共產黨的偉大。從“為什麼能夠建立新中國”“為什麼能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為什麼犯過嚴重錯誤還能得到人民支持”等十五個問題出發,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15個“謎底”。全面描繪了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歷史軌跡,準確解讀了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能建立新中國? | 第二章 為什麼能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 | 第三章 為什麼犯過嚴重錯誤還能得到人民支持? |
---|
一個國家的“兩個世界” 建立多黨派聯合政府 農民“躺著翻過身來” 信任的流失 國共兩黨的鮮明對比 | 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 平抑物價和統一財經 “不要四面出擊” 土地制度改革和發展經濟 “新舊社會兩重天” | 動機與效果的嚴重背離 犯錯誤期間也有重要成就 領袖與民眾同甘共苦 正確對待所犯錯誤 |
第四章 為什麼沒有像蘇東共產黨那樣喪失執政地位? | 第五章 為什麼能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 | 第六章 為什麼能把中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
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改變中國命運 把改革、發展與穩定結合起來 “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 | 糧食是中國人的命根子 聯合國最後一批援華糧食 袁隆平的傑出貢獻 糧食安全仍需警鐘長鳴 | 扭住經濟建設不放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打開國門擁抱世界 把科技教育作為支點 |
七、為什麼能實現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的結合? | 八、為什麼能實行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 | 九、為什麼能使各民族和睦相處? |
---|
計畫經濟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關鍵先生”鄧小平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的中國氣派 | 曇花一現的中國多黨制 並非兩黨制的國共合作 眾望所歸的民主聯合政府 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豐富與發展 | 尊重歷史,尊重現實 “史無前例的創舉” 開明的民族政策 無神論者面對宗教 |
十、為什麼能保持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定? | 十一、為什麼能使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不斷發展? | 十二、為什麼能贏得眾多開發中國家的支持? |
---|
“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主權問題不能談判 “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金絲雀依舊歡叫 | 台灣歷史和台灣問題的由來 和平解放、“一國兩制”與和平發展 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 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 共同反抗殖民主義的歷史 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和平解決邊界爭端問題 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對外援助 倡導構建和諧世界 |
十三、為什麼能高效抗震救災和成功舉辦奧運會? | 十四、為什麼能喚起民眾、凝聚人心? | 十五、為什麼能管理好有8000多萬黨員的大黨? |
---|
執政黨堅強有力 獨特體制優勢盡顯 “鋼鐵長城”守護中國 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 理論創新使黨立於時代潮頭 行動口號喚起億萬民眾 時代精神和榜樣產生無窮的影響力 優秀文化與文藝作品“照亮人心” 暢通思想溝通渠道未雨綢繆 | 在有人群的地方建立和發展組織 要求黨組織和黨員保持先進性 注重黨的思想理論建設 強調嚴格紀律和按制度辦事 不斷最佳化黨的執政方式 |
(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犯過像“
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卻依然能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擁護?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沒有像蘇東共產黨那樣喪失執政地位?《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這本書承擔的使命,就是努力解開這些中國共產黨之“謎”。這些“謎”一般的問題,是該書主編、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教授近幾年在同外國政黨交流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國內許多人希望得到回答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中,謝春濤教授主持的團隊形成了這部著作。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在闡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成功這樣一個大命題的時候,作者不迴避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挑戰和今天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書的結語部分專門對中國共產黨能否成功應對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
作者認為,中國共產黨今天面臨五個方面的挑戰:一是轉變發展方式問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對有限的資源和脆弱的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二是社會穩定和諧問題。就業問題、勞資關係、貧富差距和地區差距等問題威脅著社會穩定。三是黨的自身建設問題。主要是黨記憶體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四是和平發展問題。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國際社會出現了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對中國發展不利的聲音。五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宗教等問題。作者在指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的應對措施進行了概要介紹,包括提出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新思路;包括加強自身建設,推動海峽兩岸交流,完善民族宗教政策等等。最後得出結論:中國共產黨將一如既往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跨越各種障礙,實現他們的既定目標。
藝術特色
獨特文風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一改許多黨史類著作冗長而又沉悶的文風,形成了“以故事講思想”“讓別人來評述”的風格。這是該書在寫作上的鮮明特點。比如,在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建立新中國?”這個問題時,作者專門對當年的國共兩党進行了比較,說:“1948年1月,蔣介石在一次講演中聲色俱厲地說:‘老實說,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頹唐腐敗;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被淘汰了。’蔣介石嚴責自己領導的政黨……概導源於國民黨領導力的衰微。”
而司徒雷登對國民黨失掉大陸原因的總結是:“‘1947年、1948年和1949年,當他們(共產黨)節節勝利,占領了一個又一個地區、一座又一座城市的時候,他們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受人歡迎的解放者的行動。’‘共產黨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於其成員對它的事業抱有無私的獻身精神,可悲的是某些國民黨員缺乏這種精神。’”
作者以自己手中掌握的豐富歷史資料,有根有據地回答了人們關心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作者力避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
生動感性
創新是科學的本質。尊重科學,包括要尊重人的思維特點和規律。書是寫給人看的,這就需要考慮人的思維有什麼特點。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告訴人們,人的認識是從感性認識一步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因此,很多搞研究的人追求形成理性認識,這是對的。但是當把自己獲得的認識反饋給社會、傳遞給旁人的時候,就必須把你已經得到的理性認識還原到感性的事件中去,這樣才能使讀者真正理解和懂得研究的成果。《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這部著作,好就好在15個問題都是深層次問題,而回答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時作者選擇了用最生動最感性的形式來回答,這就是尊重人的思維特點。
作品影響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是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慶祝建黨90周年重點圖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
作品評價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這部著作不僅有可讀性,也有說服力,被認為是廣大讀者看得進、讀得懂、願意讀的,並能夠幫助我們解讀中國共產黨成功之“謎”的黨史讀物。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評)出版信息
2012年4月,《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修訂版)》由新世界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者簡介
謝春濤,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黨校從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理論的教學研究工作。出版有《大躍進狂瀾》和《廬山風雲——1959年廬山會議簡史》等專著,主編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轉折中國——1976—1982》《
共和國五十年圖史》《中國簡史——從孔夫子到鄧小平》(英文版)等書,發表文章百餘篇。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和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近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和中國共產黨執政經驗。1998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現為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並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聘為客座教授或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