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峽口

《歷史的峽口》是2015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歷史的峽口》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文集
  • 作者:王軍
  • 出版:中信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王軍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06
ISBN:978-7-5086-5203-0
頁數:311頁
價格:79.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華社記者王軍最新推出的重磅作品,選取了作者2010年以後撰寫的9篇最新作品。記敘落點跨度150多年,其間,是中國近代以來被迫的轉型,也是人類最大規模的轉型。規模空前的社會轉型正在中國進行著,追求現代化的腳步使人們忽略了城市化本身的複雜性,對建築文化和鄉村文明的戕害、對城市規劃的短視、對城鄉利益的分配不均無不令人哀嘆。中國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決勝的時刻到來——公私關係之再造、地權契約之重建,邦本所系,正在奮力推進之中。這一轉型還沒結束,正在衝擊前方的峽口。前方的峽口已透過來光亮,如何沖得過去?
本書試圖從歷史的角度定格這一場宏大敘事的若干鏡像,包括晚清之北京、北洋之北京、國民政府之南京、新中國之北京以及南國水鄉,鉤沉歷史,發力當下,把這些故事放在更加遼闊的背景下書寫,更能讓我們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明資源,助中華巨輪駛過歷史的峽口。
王軍,新華社高級記者,供職於《瞭望》新聞周刊,北京市政協特邀委員,著有《城記》《採訪本上的城市》《拾年》。曾策劃“梁思成建築設計雙年展”(2001年)、“北京城記憶數字影像展”(2003年)等。

目錄

前言
壹 圓明園的記憶
“自圓明園焚毀至今日,歷七十二年。”1932年,滕固為《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一書作序,“毀後殘跡,經自然銷磨以及強有力者之竊劫,所存遺物,為數已微。吾人執筆述此,儼如描想千年前之古物,能不令人嘆息。”
貳 首都計畫的百年大夢
1928 年北伐成功之後,國民政府營造南京。這是15 世紀初明成祖朱棣改建北京之後,中國首都城市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規劃建設,並牽扯一場規模同樣可觀的技術與政治之爭,見證了辛亥革命終結帝制之後,中國在那個動盪年代裡的光榮與夢想。
叄 革命風潮, 向故宮盪去
“即使我人不自惜文物,亦應為世界惜之。還觀海外,彼人之保惜歷史物品如彼,吾人宜如何努力?豈宜更加摧殘?”
肆 建築師林徽因的一九三二
“思成又跑路去,這次又是一個宋初木建—— 在寶坻縣—— 比薊州獨樂寺或能更早。這種工作在國內甚少人注意關心,我們單等他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時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
伍 梁陳方案的成本
新中國成立之初,梁思成、陳占祥提出的在北京西部近郊建設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的方案,是在經濟上不可行嗎?
陸 城市化轉型
公民財產權在城市化進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的城市化可望由土地財政模式轉向不動產稅模式;強拆式的城市化也可望演變為契約式的城市化。一系列深層次改革將由此引發。很大程度上,中國社會能否順利轉型,衝出“歷史的三峽”,在此一役。
柒 再造魅力故鄉
“請大家放心,我們會讓全世界關注我們美麗的水鄉,因為我們對高樓毫無感覺,我們的陳家祠堂比高樓重要!”在廣東佛山農村,3000多位南宋遺民的後代欲對抗城市化“霸權”。他們的訴求,對中國現行土地制度形成挑戰。
捌 中國城鎮化的盛世危言
在這一輪中國快速城鎮化過程中,小汽車成為規則的主導者。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迅速上升,從本世紀初的32%躥升至目前的57%,高於50%的國際警戒線,能源安全成為頭等大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的海軍裝配了第一艘航空母艦。
玖 大北京的未來
在資源環境壓力空前逼迫之下,新設中央行政區的建議被再次提出,它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首都描繪了怎樣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