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漩渦中的身份嬗變:丁玲小說創作研究》是2008年5月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漩渦中的身份嬗變:丁玲小說創作研究
- 作者:魏穎
-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5月
- 頁數:279 頁
- 定價:20 元
- 開本:32 開
- ISBN:978781105684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坦白地講,博士學位論文選擇丁玲作為我的研究對象,絕非我的初衷。我想研究《紅樓夢》,想研究金庸,想以一系列女作家為個案,來研究女性的現代性體驗在中國的發生、發展……剛跨進北京師範大學的時候,我的想法很多很多,但是,經過與童慶炳老師、王一川老師三番五次地論證之後,我最終老老實實地,甚至可以說是無奈地選擇了丁玲———一個在這充滿喧囂的時代日益被冷落、被邊緣化的課題。
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一個作繭自縛的過程:有多少次可以瀟灑玩一回的機會,卻忍忍放棄了;有多少次半夜披衣起來,把突然冒出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有多少次頂著酷暑、冒著寒風,來往於國家圖書館、北師大圖書館、湖南圖書館查找資料……我封閉著自己,想把紛亂的思緒編織成絢爛的花紋,最終化作一隻美麗的蝴蝶,破繭而出。
論文寫作的過程,也是一次心靈煉獄的過程。在王一川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我一步一步學會了做學問的規範,同時也從“丁玲現象”中參悟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在熟讀丁玲的作品、了解前人對丁玲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嘗試考察丁玲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小說中所折射的身份意識及其嬗變軌跡,由此“借一斑而窺全豹”,透視一代知識分子艱難的精神軌跡以及中國現代社會歷史文化進程的複雜性。
全文由九個部分組成,即緒論、正文六章、結語和附錄。緒論為丁玲研究綜述、理論背景及本文結構。主要梳理了丁玲研究中的七種研究角度,在總結這七種研究角度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指出新的探索的必要性,進而引出本文研究的理論背景和思路,並介紹了本文大致的結構框架。
第一章分析丁玲“五四”時期創作的小說所折射的女性身份危機意識。在細讀《夢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記》《韋護》等文本的基礎上指出這一時期丁玲在靈與肉、情與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愛情與革命之間反覆徘徊,表現了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第二章分析丁玲在左聯時期向“左”轉後,寫下的一系列認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小說。並進一步將丁玲的《水》與蕭紅的《生死場》放在一起比較,在比較中突出丁玲在《水》中表現的鮮明的階級意識和革命認同。
第三章分析丁玲延安時期創作的小說中所表現的雙重知識分子身份意識。本章一方面通過細讀《東村事件》《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夜》等小說來考察丁玲的“傳統的”知識分子身份意識,即站在啟蒙立場上審視解放區的歷史積重,直面和暴露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表現出知識分子獨立的人格精神和批判勇氣;另一方面通過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和張煒的《古船》放在一起比較,分析這兩部小說的修辭差異是由不同的社會文化語境所決定的,同時在比較中突出表現丁玲的“有機的”知識分子身份意識,即甘當無產階級革命文藝事業的“齒輪和螺絲釘”,為主流意識形態服務。
第四章闡述了丁玲在新時期的生活與創作,並以《杜晚香》為個案,分析了丁玲站在人民代言人立場上進行創作的複雜的心理動因。
第五章論述了丁玲小說創作的思想藝術淵源。指出丁玲的母親、瞿秋白、胡也頻、馮雪峰和毛澤東對丁玲的人生觀、價值觀、創作觀有直接影響,湖湘文化則對丁玲的創作具有潛移默化的濡染作用。
第六章將丁玲的小說創作與蕭紅、沈從文的小說創作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探討丁玲獨特的思想、創作道路和人生抉擇,並從中透視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命運。
結語進一步指出丁玲的創作與作家的精神軌跡的同構關係。在幾經打磨之後,這篇博士學位論文終於可以付梓出版了。回眸昨天,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童老師、王老師當初在我的論文選題上的良苦用心,他們是要讓我懂得做學問和做人的真諦———如果功力未到,是無法孕育出璀璨的明珠的,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要沉住氣,不張揚,厚積方能薄發!
敝帚自珍,我自己看《歷史漩渦中的身份嬗變》,就像一朵素樸的小花,雖然不是那么艷麗、搶眼,卻是從我心底里認認真真地開出來的,它開得不媚俗,不討巧,不放肆,也許這也是一種風格。這是我的第一本書。“萬丈高樓平地起”,以後我肯定還會有其他著作問世,但《歷史漩渦中的身份嬗變》始終是我理想藍圖中的一塊基石。
最後,我想說的是,能選擇自己想走的路,需要機緣;能堅持自己所走的路,需要勇氣;能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需要的是機緣+勇氣+毅力。我深信,只要我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路向上攀登,終有一天,功到自然成,我會欣賞到那片我想看到的風景。
圖書目錄
緒 論…………………………………………………………… (1)
第一章 “五四”時期的女性身份……………………………… (18)
第一節 自我“鏡像”中的生命言說
———從比較視角看丁玲的創作與生活的互動關係
……………………………………………………… (21)
第二節 “我”之言說下的身份危機
———評《莎菲女士的日記》……………………… (40)
第三節 在裂縫中重生
———論《韋護》的愛情悲劇內涵………………… (53)
第二章 左聯時期的革命身份………………………………… (67)
第一節 丁玲創作轉向的過程…………………………… (68)
第二節 在“群聲喧譁”之中
———評丁玲的《水》與蕭紅的《生死場》……… (79)
第三章 延安時期的雙重知識分子身份……………………… (93)
第一節 丁玲在陝北……………………………………… (93)
第二節 欲潔何曾潔,雲“淫”未必“淫”
———漫議《東村事件》和《霞村》的文化指向空間
…………………………………………………… (102)
第三節 “鏡像”中的認同焦慮
———評《在醫院中》…………………………… (115)
第四節 從互文性看《夜》……………………………… (124)
第五節 文化語境中的修辭差異
———略論《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與《古船》…… (133)
第四章 新時期的人民身份………………………………… (157)
第一節 新時期丁玲的生活與創作…………………… (157)
第二節 在“能指盛宴”的背後———評《杜晚香》……… (165)
第五章 丁玲小說創作的思想藝術淵源…………………… (179)
第一節 母親———生命的源泉和沃土………………… (179)
第二節 生命中“遇見”的四位男人…………………… (182)
第三節 湖湘文化情結………………………………… (195)
第六章 丁玲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人生抉擇…………… (204)
第一節 丁玲與蕭紅…………………………………… (204)
第二節 丁玲與沈從文………………………………… (222)
結 語………………………………………………………… (248)
附錄1 曾克、陳明訪談錄…………………………………… (257)
附錄2 丁玲的小說作品·活動年表………………………… (261)
參考文獻……………………………………………………… (266)
後 記…………………………………………………………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