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乘》,明代古籍,是於今可見的濟南第一部地方志書,刊刻於明崇禎六年(1633),作者是劉敕。
《歷乘》,明代古籍,是於今可見的濟南第一部地方志書,刊刻於明崇禎六年(1633),作者是劉敕。
龍洞莊,明崇禎六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傳說大舜黃河治水,與一作惡黑龍相鬥,後黑龍不敵逃至藏龍澗一處山洞,此山洞得名為“龍洞”,龍洞莊也因此而得名。歷史沿革 原名川流莊,明崇禎六年(1633年)《歷乘·輿地考》載:“龍峒...
天鏡泉位於五龍潭公園西南隅。因泉水平明,日月星雲倒影如天垂鏡而得名。概述 明代劉敕纂《歷乘》載:“天鏡泉,昔名江家池,張元平(張鶴嗚)觀察改為天鏡泉,其泉清澈可愛”。清代郝植恭收錄《七十二泉記》。今池長14.5米,寬13...
穆家樓 位於轄區東北部。因明代穆深宅邸坐落在此處,故名。據1633年(明崇禎六年)《歷乘·人物列傳》載:“穆深,歷城人,七歲能文……,戊子中亞魁,壬辰登第時, ……擢銓部郎。 ”穆深宅邸,明萬曆年間建,引為街名時間不詳...
望鶴亭 ,在趵突泉東北隅。據明崇禎《歷乘》記載,原稱“漱玉亭”,崇禎年間歷城知縣貴養性改稱“溪亭”。相傳,因這裡風景清幽,常有仙鶴翔來,所以清代乾隆年間將此亭更名為“來鶴亭”,後又更名為“望鶴亭”。相傳,因這裡風景...
附:明人劉敕《歷乘》所載的十六景 “三山不見”“齊煙九點”千佛山的王靈官 黔婁和黔婁洞 “第一彌化”和紅卍字會 黃石崖 大佛頭·橛山·開元寺 龍洞、佛峪的紅葉 第三輯 七十二名泉 趵突泉的“三股水”金線泉和悠然亭 馬跑...
4.“柳溝”說。明崇禎年間《歷乘》和《歷城縣誌》分別記載,李攀龍墓在“黃崗下柳溝”和“柳溝”。5.“藥山之麓”說。清順治年間,山東提學道施閏章曾親往李攀龍墓憑弔,並重新撰寫了《李滄溟先生墓碑》,碑文明確提出,李攀龍墓在“...
濟南飲馬池 在山東省統計局院內(濟南百貨大樓對面)辦公樓前。明嘉靖《山東通志》載:飲馬池“在都司北,池有芙蓉堤,繞文廟東,俗呼疊道。”明崇禎《歷乘》、清乾隆《歷城縣誌》、道光《濟南府志》亦有載。都司,即山東都指揮使...
明劉敕《歷乘》載:“天鏡泉……昔名江家池,張元平(即張鶴鳴)觀察改為‘天鏡’,其泉清澈可 愛。”清道光《濟南府志》又載:“天鏡泉……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縲朊肌!此 ?很少乾涸,串串水泡從池底冒出,於水面炸裂,織成...
“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大清河,偽齊劉豫乃導之東行,為小清河。”明劉敕《歷乘》載:“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環城而東,合黑虎泉諸泉之水,東北繞華不注山,經章丘、鄒平、新城諸縣入海。此劉豫之運河,今迷其故道。”
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歷城縣誌·地域考》載有:府廒街。1924年《續修歷城縣誌·地域考》載有:洪字廒街。明崇禎六年(1633年)《歷乘·建置》載:廣儲倉:城東南隅。後因城市建設消失,於2009年申 請註銷。
2016年,濟南市圖書館完成了《歷乘》《齊乘》《歷城縣鄉土調查錄》《濟南金石志》《歷城金石志》等六部濟南重要館藏地方文獻的再造出版。 [8] 濟南市圖書館機構榮譽 2015年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
明崇禎六年(16331《歷乘》載:“正覺寺,南門外,成化十三年(1477)重修,崇禎四年(1631)大火而正殿獨存。”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歷城縣誌》記:“正覺寺舊在府城內,名開元,成化間移舜田門(今歷山門)外,崇禎壬申(1632)藏經雖...
明代《歷乘》載:“佛峪,龍洞山東,逶迤而入,兩山夾合,寺最奇峻,亦可藏修。 ”般若寺創建於隋文帝時期,距今有1千多年。寺有歷代人士摩崖題記30餘處,行筆流暢,詞意雅致。 寺前沿崖邊修有廊亭1座,寬2米、長20餘米。在廊...
明崇禎六年(1633年)《歷乘·建置》載:火神廟:南門外。圮壞莫修。崇禎四年十二月,大火三日,士民焚禱如市。德藩重修,廟貌改觀。1934年《濟南市政府市區測量報告書》載為:“離明街”。後因城市建設消失,於2005年註銷 。
經查《歷乘》《歷城縣誌》,發現前人誤把寧海王墓當作濟寧王墓記載。《明史》卷一○四《諸王世表》、卷一一九《列傳·英宗諸子》皆有記載。壙志石藏四門塔文管所,寧海王墓現被列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寧海王朱載㘧,為第三...
明劉敕《歷乘》載:“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環城而東,合黑虎泉諸泉之水,東北繞華不注山,經章丘、鄒平、新城諸縣入海。此劉豫之運河,今迷其故道。”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chū)。濼(luò)水出焉,東...
明末劉敕在《歷乘》中記述道:“德藩有濯纓泉、灰泉、珍珠泉、珠砂泉共匯為一泓,其廣數畝。名花匝岸,澄澈見底;亭台錯落,倒影入波;金鱗竟躍,以潛以詠;龍舟輕泛,簫鼓動天。世稱人間福地、天上蓬萊不是過矣。且當雪霽、...
明末《歷乘》載“今竭”。民初《續修歷城縣誌》稱:“華不注山下泉源灌注陂地,交屬荷稻之利,村民賴之。”清代乾隆年間濟南詩人朱曾傳詩說:“華山高高白雲流,華泉脈脈綠波柔。”據清道光《濟南金石志》記載,清嘉慶十九年尚有...
長春觀,元至元四年修建,明弘治、正德、嘉靖 、萬曆年間多次重修。其“廟宇宏敞,殿堂巍峨,朱戶碧瓦,翠柏成蔭”。《歷乘》載:“長春觀”,西門外,丘外機潛修處,平地一洞,蜿蜒數里,今沒民舍。後長春觀為一文化機關所在,大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