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光明日報記者站30年

歲月:光明日報記者站30年

基本介紹

  • 書名:歲月:光明日報記者站30年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499頁
  • 開本:16
  • 品牌:光明日報出版社
  •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部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0658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歲月:光明日報記者站30年(1978-2008)》是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序言/1
閆百琨他們撐起了光明日報事業的“半壁江山”——簡述光明日報駐地記者隊伍的發展/1
王茂修往事如煙——憶一次失敗的採訪/9
陸永龍我是草原上的光明人——內蒙古記者站13年憶和議/16
莊建小人物記下的瑣事/23
徐冶在雲南記者站的10年雜憶/34
杜弋鵬不得安寧/40
張貽復從“旋轉在夜空”到“戰鬥於高地”/51
史美聖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半個世紀的師生情——記江澤民總書記和他的老師朱物華教授》採訪札記/57
謝軍喻為“重磅炸彈”的往事——披露“韓琨事件”的前前後後/63
王莉華痴情光明永戀新聞/70
路清枝一定要盯住頭條下大力抓好頭條——采寫聯合國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陳永川的體會/79
藺玉堂記者站30年記憶拾零/85
耿建擴吹去黃沙始見金/97
楊榮程瑜,無畏的戰士——山西盂縣濫伐國有天然林系列報導回顧/103
高平草原啊草原,為你魂牽夢繞/118
苗家生濃墨重彩謳歌英雄模範人物/128
畢玉才我的“光明元年”/135
宋言榮我的指揮處女作
——“胡鈴心現象”的發現、聚集與影響記者站的DIY/141
肖玉華往事追憶在宣傳蔣築英的日子裡/150
曾毅推開光明日報的門/156
楊開民國門初開訪西德/164
鄭晉鳴一腔熱血三身冷汗
——采寫《增長並不等於發展》的前前後後/170
朱慶不拘一格選人才/178
盧良一起轟動全國的違紀案件——“德清事件”連續報導追憶/190
葉輝一次特殊的採訪/197
嚴紅楓家事瑣事銘心事/212
陸健“心理救災”能否納入救災預警/225
李陳續30年裡“三代人”/230
雷良鈞光明日報江西記者站建站3年(1979-1981)工作小結/238
王紹雄從光明旅社說起/243
陳有仁深山密林尋“寶”記——記在福建省尤溪縣的一次採訪/248
高建進青春伴我光明行/254
趙秋麗駐站“三味”/259
邢兆遠惟將至情融沂蒙
——采寫《紅色沂蒙:文化甘泉潤山野》情感軌跡/268
凌翔難忘陝南那座小城/274
劉先琴那雙眼睛在看著我/282
崔志堅心態如水愈靜愈深愈甘甜/289
夏斐生死豪情:江源風雪5晝夜/296
夏靜三峽採訪情/308
唐湘岳為了神聖的誓言/315
龍軍在路上的溫暖——《青春賽跑者》采寫札記/329
吳春燕心事浩茫生命如花/336
易運文做一個時代的記錄者和思考者/343
楊連成那片海灣那座半島那場“風波”/358
劉昆光明的話題/364
樊雲芳
丁炳昌 從故紙堆里發掘出的新聞——曾侯乙編鐘的采寫/382
余長安探尋民族民間文化瑰寶記/394
夏桂廉山城駐站的日子陸永康事跡報導前後/407
張國聖記憶的碎片/418
劉炳琦我與陝西文物考古/425
白建鋼夢中記者站/432
李汀與“光明”有關的日子
——瑣憶1983——1986/438
李蔚當代“宣付國史館”大案始末
——從光明日報一期引起中央高度重視的內參說起/446
陳宗立一次深入採訪推出一個先進典型/455
莊電一“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在寧夏記者站23年的記憶1463
黃冬元邊疆記者的苦與樂——帕米爾高原採訪雜談/474
王瑟用紅其拉甫海關精神采寫紅其拉甫海關/483
馬振華我為生命呼籲——一份內參采寫感錄/490
附錄
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關於《光明日報》在各省、市、自治區
建立記者站的通知/494
1978年以來記者站歷任記者名單/496
後記/498

後記

為了紀念光明日報駐地記者站恢復30周年,記者部醞釀彙編出版《歲月》這本書,請各地記者,包括曾經在記者站工作過的同志,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來。把自己精彩的回憶寫出來。這個決定得到報社編委會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地記者的熱烈回響。特別令人感動的是,許多已經離退休的老記者和已調離光明日報的同志,聞訊後拿起擱置多年的筆,熱情為《歲月》撰稿。報社機關黨委原專職副書記閆百琨同志當年是記者部副主任,曾參與恢復記者站的工作.他因患白內障視力極差,仍堅持為《歲月》撰寫文章,回顧重建記者站的情況。且多次修改,四易其稿,還送到街上列印社自費列印。年近八旬的江西記者站老站長雷良鈞同志,在提交書稿時還附了一封感人的信。信中說:“接記者部出書徵稿通知後,幾次動筆不成,想放棄不寫又感有負那激情時光。這幾天頭腦輕鬆些,趕緊匯集了一些初步素材,但思維能力、記憶程度使我無法再深入下去,只好草草寄供參閱。作為終身從事新聞(我十七歲參加學運就在學生會任職‘新聞股長’),又在光明日報社工作生活整30年的老兵,希望在‘白紙黑字’上留點痕跡以慰晚年。”從這些老同志的稿件中.看到了駐地記者在激情歲月里叱吒風雲的蹤跡,他們從撥亂反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起筆,到為改革開放大潮推波助瀾,撰寫出大量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新聞報導,宣傳了像蔣築英、欒弟、華山搶險英雄群體等一批具有震撼力的先進典型。一些已經調離光明日報的同志,聽說記者部要編輯出版《歲月》,主動為這本書撰稿,字裡行間飽含著他們對光明日報的深情。原陝西記者站記者白建鋼在題為《夢中記者站》的文章中寫道:“記者站歲月生命是濃縮的,熱血象火一樣燃燒,生活象夢一樣度過;其人生體驗是豐富的,見識廣博,考驗嚴峻,學壇政界,跨度巨大。”
在崗的中青年記者在完成繁重的報導任務的同時,擠時間為《歲月》錦上添花.他們是駐地記者隊伍的新生代,如今正在續寫光明日報的輝煌。

序言

1978年5月11日,在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懷、支持下,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引發了全黨、全國範圍內的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半個月後,5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出了“關於《光明日報》在各省、市、自治區建立記者站的通知”。短短一年時間,在各省、市、區黨委宣傳部、組織部協助下.全國大多數省、市、區恢復建立了《光明日報》記者站。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本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恢復駐地記者站30周年。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報社記者部組織編寫了這部《歲月》。作者是或曾是本報駐各地的記者,他們滿懷深情,以心寫作,構成了這部書厚重而親切、深邃而生動、巨觀而又具體的特殊價值。
這是一段難忘的歷史。各地記者站都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在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熱潮中恢復建立的。全書55篇稿件中,關於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關於撥亂反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關於相關省、市、區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關於理論、教育、文化、科技、衛生、法制、環保等各方面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采寫報導過程和記者的認識等等,都有所反映,貫穿著一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紅線,使我們不時聽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前進的腳步聲。伴隨著這個腳步聲,我們也看到了光明日報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的發展和各位記者同志在這個時期中的成長、進步。
這是一份崇高的使命。光明日報是一張黨中央十分關懷、重視,廣大讀者十分喜愛的中央黨報。各位記者不管是建國前的老革命,還是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無論過去做什麼工作,從他們進入光明日報的第一天起,就把中央的囑託、讀者的期望牢記在心,認真履行一個黨報記者的神聖職責,堅持黨性原則,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民眾,熱情謳歌時代,真誠反映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