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淌——一個人的新聞足跡》錄入了作者(范時鳴)近40年來創作的主要新聞作品。包括449篇評論、95篇新聞及24篇其他作品。 《歲月流淌——一個人的新聞足跡》內容包括《紅色歲月的緒言》、《改革歲月的建言》、《發展歲月的昌言》、《少年求學》、《戎馬嘶鳴》、《落地有聲》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歲月流淌:一個人的新聞足跡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514頁
- 開本:16
- 作者:范時鳴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9153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圖書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范時鳴,1952年8月生,江蘇如東人。1970年12月入伍,歷任班長、副艇長、幹事、副科長、科長、倉庫政委兼政治處主任。1986年7月南京師範大學夜大學中文專科畢業,1996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1998年10月轉業至南京市鼓摟區工作,曾任區司法局副局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政協九屆、十屆委員,十屆常委、提案委主任。
《歲月流淌——一個人的新聞足跡》彙編了作者近40年來創作的主要新聞作品。
《歲月流淌——一個人的新聞足跡》彙編了作者近40年來創作的主要新聞作品。
作者簡介
1952年8月生,江蘇如東人。1970年12月入伍,歷任班長、副艇長、幹事、副科長、科長、倉庫政委兼政治處主任。1986年7月南京師範大學夜大學中文專科畢業,1996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1998年10月轉業至南京市鼓摟區工作,曾任區司法局副局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政協九屆、十屆委員,十屆常委、提案委主任。現為區委宣傳部調研員、區政協委員、江蘇省雜文學會會員
圖書目錄
序一/陶世賢
序二/劉根生
上篇
歲月三言
紅色歲月的緒言
改革歲月的建言
發展歲月的昌言
下篇
三言歲月
少年求學
戎馬嘶鳴
落地有聲
後記
序二/劉根生
上篇
歲月三言
紅色歲月的緒言
改革歲月的建言
發展歲月的昌言
下篇
三言歲月
少年求學
戎馬嘶鳴
落地有聲
後記
圖書文摘
重視節糧教育注意粗細搭配
——軍區後勤船運一中隊節糧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軍區後勤部第二船運大隊一中隊黨支部遵照毛主席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教導,對幹部戰士進行節約糧食的教育,增強大家愛惜糧食的觀念,加強用糧的管理,在保證大家吃飽的前提下,為國家節約了不少糧食。
一中隊的有些同志一度認為,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增產了,浪費一點沒啥了不起。為此,黨支部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於糧食_T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斷地對部隊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教育。他們利用助民勞動的機會,請貧下中農介紹戰天鬥地,奪得農業豐收的事跡,使大家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粒粒糧食都是貧下中農用汗水換來的。當地的今年的自然災害雖然被戰勝了,但別的地方今年的自然災害嚴重,造成糧食減產怎么辦?我們必須豐年想到歉年,絕不能麻痹大意。從此,幹部戰士自覺地節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過去,炊事班經常用糊鍋巴餵豬,經過節約用糧的教育,他們努力提高烹調技術,減少糊鍋巴。一旦有糊鍋巴,就把它煮成香噴噴的稀飯,既調劑了一伙食,又減少了浪費。這箇中隊每年都要收穫一批南瓜、山芋,以往都用來做豬飼料。為了挖掘節糧的潛力,炊事班同志把南瓜、山芋和主糧搭配起來給大家吃。
為了備戰備荒,這箇中隊還注意儲備一部分糧食,並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每周檢查一次,每月翻倉一次;在霉雨和高溫季節,勤通風、勤翻曬,堅持“儲新吃陳”。多年來,全隊沒有發生過糧食霉爛的現象。
(1972年12月31日《人民前臻》一版)
努力運輸工農業生產急需物資
——南字二五一部隊自覺服從地方黨委的一元化領導
南字二五一部隊自覺服從地方黨委的一元化領導,努力完成地方黨委交給的任務,進一步加強了軍政、軍民團結,發展了大好形勢。這個部隊常年擔負著繁忙:的戰備運輸任務。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飛躍發展,地方黨委經常要求部隊幫助運輸工農業生產的急需物資。在戰備運輸時間緊,和支援地方運輸發牛矛盾的情況下,部隊黨委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擁政愛民’’和“抓革命,促生產”的教導,狠批林彪分裂黨,破壞軍政、軍民團結的罪行。通過學習和批判.大家增強了黨的觀念,把努力完成地方黨委交給的任務,積極支援工農業生產,看成是尊重和維護地方黨委的一元化領導,發揚我軍擁政愛民光榮傳統,密切軍政、軍民關係的大事來抓。為了解決戰備運輸和幫助地方運輸在時間上的矛盾,部隊黨委經常對幹部戰士進行我軍性質、宗旨和光榮傳統的教育,充分調動幹部戰士的革命積極性。同時,抓緊部隊的專業技術訓練,提高幹部戰士在夜間和氣候惡劣條件下的執勤能力,加快船舶周轉率。使拖運噸位越來越多,運輸周期越來越短,為完成地方黨委交給的運輸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部隊黨委還經常派人與地方黨委取得聯繫。利用運輸回空、船艇修好試航等機會幫助地方運輸。
一次,地方正在修建的江堤遭到洪水威脅,急需大量石頭護堤。地方黨委要求部隊援助。當時,部隊所有拖船都在外執勤.只有幾條駁船在碼頭。部隊黨委討論研究後。一致認為,地方黨委提出的這一任務,關係到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堅決完成。他們立即通知在附近幫助兄弟部隊搞施工運輸的NI 210號拖船,利用卸貨的間隙時間,回來拖駁船給地方運石頭,再利用駁船裝卸石頭的時間,給兄弟部隊搞施工運輸。N1210號拖船的幹部戰士發揚我軍連續作戰的作風,存兩地穿插拖運,運石頭一一千多噸,使江堤及時得到加固,保護了堤內人民民眾和國家財產的安全。
去年,這個部隊不僅超額完成了戰備運輸任務,還幫助地方運輸工農業生產急需物資8990噸,受到了地方黨委和人民民眾的好評。
(1974年12月23日《人民前線》三版)
支援地方運輸 人民解放軍南京部隊某船運大隊指戰員,在批林批孔運動推動下,發揚我軍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在完成部隊戰備運輸任務的同時,積極支援地方運輸,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作出了貢獻。
奮勇救木排
去年6月,江蘇省木材公司轉運站的一條木排在長江里遭受颶風襲擊,被風浪打散了。眼看國家財產就要受到損失,南京部隊某船運大隊黨委聞訊,立即派出三中隊“一二一二”號船支援搶救。全船人員牢記毛主席關於“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教導,連夜冒著大雨,頂著風浪,緊急出航。趕到現場一看,十幾里長的江面上到處漂浮著散亂的木頭。“決不讓國家財產遭受損失!”全船幹部戰士不顧一夜航行的疲勞,立即同木排上的工人一起投入了打撈浮木的戰鬥。這一帶水流湍急,要把漂浮在水面上的大木頭重新集中編排,困難很大。“一二一二”號船船舷較高,人站在舷裡面繫繩索夠不著浮木,而站在舷外面隨時都有掉下江去的危險。負責系浮木的槍帆班的同志想到毛主席關於“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教導,毫不畏懼,他們在班長戴向勤帶領下,有的用繩子把自己拴在船上,有的互相拉著手,堅持站在舷外系浮木。同船的機電班、航海班也抽出一部分人員支援槍帆班。經過軍民共同奮戰.終於把散亂的木頭重新集中起來,捆綁成排。P3-5
——軍區後勤船運一中隊節糧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軍區後勤部第二船運大隊一中隊黨支部遵照毛主席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教導,對幹部戰士進行節約糧食的教育,增強大家愛惜糧食的觀念,加強用糧的管理,在保證大家吃飽的前提下,為國家節約了不少糧食。
一中隊的有些同志一度認為,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增產了,浪費一點沒啥了不起。為此,黨支部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於糧食_T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斷地對部隊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教育。他們利用助民勞動的機會,請貧下中農介紹戰天鬥地,奪得農業豐收的事跡,使大家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粒粒糧食都是貧下中農用汗水換來的。當地的今年的自然災害雖然被戰勝了,但別的地方今年的自然災害嚴重,造成糧食減產怎么辦?我們必須豐年想到歉年,絕不能麻痹大意。從此,幹部戰士自覺地節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過去,炊事班經常用糊鍋巴餵豬,經過節約用糧的教育,他們努力提高烹調技術,減少糊鍋巴。一旦有糊鍋巴,就把它煮成香噴噴的稀飯,既調劑了一伙食,又減少了浪費。這箇中隊每年都要收穫一批南瓜、山芋,以往都用來做豬飼料。為了挖掘節糧的潛力,炊事班同志把南瓜、山芋和主糧搭配起來給大家吃。
為了備戰備荒,這箇中隊還注意儲備一部分糧食,並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每周檢查一次,每月翻倉一次;在霉雨和高溫季節,勤通風、勤翻曬,堅持“儲新吃陳”。多年來,全隊沒有發生過糧食霉爛的現象。
(1972年12月31日《人民前臻》一版)
努力運輸工農業生產急需物資
——南字二五一部隊自覺服從地方黨委的一元化領導
南字二五一部隊自覺服從地方黨委的一元化領導,努力完成地方黨委交給的任務,進一步加強了軍政、軍民團結,發展了大好形勢。這個部隊常年擔負著繁忙:的戰備運輸任務。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飛躍發展,地方黨委經常要求部隊幫助運輸工農業生產的急需物資。在戰備運輸時間緊,和支援地方運輸發牛矛盾的情況下,部隊黨委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擁政愛民’’和“抓革命,促生產”的教導,狠批林彪分裂黨,破壞軍政、軍民團結的罪行。通過學習和批判.大家增強了黨的觀念,把努力完成地方黨委交給的任務,積極支援工農業生產,看成是尊重和維護地方黨委的一元化領導,發揚我軍擁政愛民光榮傳統,密切軍政、軍民關係的大事來抓。為了解決戰備運輸和幫助地方運輸在時間上的矛盾,部隊黨委經常對幹部戰士進行我軍性質、宗旨和光榮傳統的教育,充分調動幹部戰士的革命積極性。同時,抓緊部隊的專業技術訓練,提高幹部戰士在夜間和氣候惡劣條件下的執勤能力,加快船舶周轉率。使拖運噸位越來越多,運輸周期越來越短,為完成地方黨委交給的運輸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部隊黨委還經常派人與地方黨委取得聯繫。利用運輸回空、船艇修好試航等機會幫助地方運輸。
一次,地方正在修建的江堤遭到洪水威脅,急需大量石頭護堤。地方黨委要求部隊援助。當時,部隊所有拖船都在外執勤.只有幾條駁船在碼頭。部隊黨委討論研究後。一致認為,地方黨委提出的這一任務,關係到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堅決完成。他們立即通知在附近幫助兄弟部隊搞施工運輸的NI 210號拖船,利用卸貨的間隙時間,回來拖駁船給地方運石頭,再利用駁船裝卸石頭的時間,給兄弟部隊搞施工運輸。N1210號拖船的幹部戰士發揚我軍連續作戰的作風,存兩地穿插拖運,運石頭一一千多噸,使江堤及時得到加固,保護了堤內人民民眾和國家財產的安全。
去年,這個部隊不僅超額完成了戰備運輸任務,還幫助地方運輸工農業生產急需物資8990噸,受到了地方黨委和人民民眾的好評。
(1974年12月23日《人民前線》三版)
支援地方運輸 人民解放軍南京部隊某船運大隊指戰員,在批林批孔運動推動下,發揚我軍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在完成部隊戰備運輸任務的同時,積極支援地方運輸,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作出了貢獻。
奮勇救木排
去年6月,江蘇省木材公司轉運站的一條木排在長江里遭受颶風襲擊,被風浪打散了。眼看國家財產就要受到損失,南京部隊某船運大隊黨委聞訊,立即派出三中隊“一二一二”號船支援搶救。全船人員牢記毛主席關於“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教導,連夜冒著大雨,頂著風浪,緊急出航。趕到現場一看,十幾里長的江面上到處漂浮著散亂的木頭。“決不讓國家財產遭受損失!”全船幹部戰士不顧一夜航行的疲勞,立即同木排上的工人一起投入了打撈浮木的戰鬥。這一帶水流湍急,要把漂浮在水面上的大木頭重新集中編排,困難很大。“一二一二”號船船舷較高,人站在舷裡面繫繩索夠不著浮木,而站在舷外面隨時都有掉下江去的危險。負責系浮木的槍帆班的同志想到毛主席關於“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教導,毫不畏懼,他們在班長戴向勤帶領下,有的用繩子把自己拴在船上,有的互相拉著手,堅持站在舷外系浮木。同船的機電班、航海班也抽出一部分人員支援槍帆班。經過軍民共同奮戰.終於把散亂的木頭重新集中起來,捆綁成排。P3-5
後記
編完集子,等於把過去的人生重走了一遍。本書收入的449篇評論、95篇新聞及24篇其他作品,跨越了38個年頭,是我個人文字的散頁,也是社會歷史折射的片斷。承蒙鼓樓區政協這塊予我最後駐足的園地,使我有精力、有時間、有條件把曾經的歷程寫出來,把作品編出來,並得以問世。
平心而論,儘管社會少不了風雨陰晴,人生難免坎坷不順,但總起來說這個世界給我、給朋友們更多的是陽光溫暖、友愛真情,因而我心中時時充滿著明快,筆下自然流淌出樂觀向上的情懷。但願這些作品也能給大家帶來些許亮色,就不枉出版這本集子的初衷了。
在編寫過程中,除得到陶世賢主席、紀增龍常務副區長、董偉部長、丁健生部長、姚堅書記、陳家榮和華峰副主席及陳衛秘書長等領導的指導支持外,還得到陸躍進、戚文達、張國防、李增平、徐靖、毛惠英、韓正宏、吳愛玲、駱峰等領導和同志的精心指點與幫助,包括我的夫人陳慧燕給予的無私支持。
尤其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李嘯老師的封面題詞,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楊晨老師的封面設計,陶世賢主席和《南京日報》社主任編輯、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劉根生老師的開篇序言,都給本書增添了濃重亮色。
在最後的統籌編輯中,本書得到江蘇教育出版社顧華明社長、朱永貞副總編的悉心關懷和張平主任、孫興春副主任的大力提升以及嚴明瑗編輯的精心加工潤色,終使“流淌的歲月”定格在壬辰龍年的春天,帶著柳絮花香,獻給關心我、支持我、愛護我的所有人們。
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平心而論,儘管社會少不了風雨陰晴,人生難免坎坷不順,但總起來說這個世界給我、給朋友們更多的是陽光溫暖、友愛真情,因而我心中時時充滿著明快,筆下自然流淌出樂觀向上的情懷。但願這些作品也能給大家帶來些許亮色,就不枉出版這本集子的初衷了。
在編寫過程中,除得到陶世賢主席、紀增龍常務副區長、董偉部長、丁健生部長、姚堅書記、陳家榮和華峰副主席及陳衛秘書長等領導的指導支持外,還得到陸躍進、戚文達、張國防、李增平、徐靖、毛惠英、韓正宏、吳愛玲、駱峰等領導和同志的精心指點與幫助,包括我的夫人陳慧燕給予的無私支持。
尤其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李嘯老師的封面題詞,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楊晨老師的封面設計,陶世賢主席和《南京日報》社主任編輯、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劉根生老師的開篇序言,都給本書增添了濃重亮色。
在最後的統籌編輯中,本書得到江蘇教育出版社顧華明社長、朱永貞副總編的悉心關懷和張平主任、孫興春副主任的大力提升以及嚴明瑗編輯的精心加工潤色,終使“流淌的歲月”定格在壬辰龍年的春天,帶著柳絮花香,獻給關心我、支持我、愛護我的所有人們。
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序言
這本以《歲月流淌》為書名的集子,彙編了范時鳴同志近40年來創作的主要新聞作品。在一年前他從區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任上退下來,我與他談話時就鼓勵他靜下心來匯集整理,並力爭出版。想不到一年多來他在積極完成政協服務委員企業、推進“小巨人”企業成長等項工作的情況下,竟然一下子就把500多頁的本書樣稿拿到了我面前。這也更加佐證了我對他為人處事的一貫印象:要么不說,說了就做;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文貴有恆。作為一名軍隊轉業幹部,老范到鼓樓區工作10多年來承襲了人民軍隊的優良作風,為人誠懇,辦事踏實,不願碌碌無為,不肯浪費時光。他剛到司法局任上的第一年,一邊熟悉司法行政工作,一邊就不停地寫開了。1999年1月中旬他才從省司法行政系統轉業幹部集訓班畢業,2月份就開始在區委《鼓樓信息》上發稿,3月份就在《江蘇法制報》《南京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言論《“我問法”與“法問我”》、訊息《居委會來了法律顧問》《社區疑難糾紛調解中心作用大》等新聞作品,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頻頻“出名”的背後是大量的付出與犧牲,“爬格子”的艱辛我是知道的。老范在部隊多年養成的辦事認真、追求一流的性格,使他把轉業地方工作視為上了新的戰場,一旦確定了目標,便義無反顧,傾力而為。他的不少稿件都是上班見縫插針或在中午、晚上寫成的,尤其是多達600多篇的新聞評論文章,往往都是要一氣呵成的,停頓下來“意識流”斷裂,就不容易寫出精彩。因此,他把時間抓得極緊,有空就習慣性地“想寫東西”,不然就覺得“缺了什麼”。正因為如此,他到司法局任副局長第一年,在熟悉崗位、辦理事務的同時,還能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南京日報》《南京新聞台》等報刊電台發表74篇評論文章,加上其他訊息類文章達到85篇之多。這當中作者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及其能力與毅力顯而易見!
文如其人。從范時鳴同志的新聞作品及自敘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有著鮮明的大局觀、價值觀、榮辱觀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與可貴的敬業精神。因而,他在部隊期間無論到哪個崗位都能安心本職,事業為重,榮辱不驚。當戰士是名好兵,當幹部能讓組織上放心。部隊一開始培養了他,而他在以後的近30年裡不講價錢,不計得失,心甘情願地奉獻軍營,回報祖國。他刻苦訓練,握緊了槍桿子;勤奮寫作,熟練了筆桿子。握著“兩桿子”,悉心寫忠誠。船運大隊只是後勤部隊的一個團級單位,按說新聞資源有限得很。但他擔任新聞幹事的第一年就被媒體用稿50多篇,第二年達到70多篇,第三年達到80多篇,而且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到省市地方媒體層層開花結果。沒有勤奮刻苦與執著追求精神,是難以企及的。這也應了老話常說的“事在人為”,“有為才有位”。從他早年的新聞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名合格士兵到優秀軍官的成長過程。
認識范時鳴同志其實早在他轉業之前。那時我在區人事局局長任上,他作為南京軍區南京藥材倉庫政委為幹部家屬隨軍安置來找我,當時我就覺得這位部隊基層領導對下屬真的很熱心與真心。後來他轉業到區里,我作為區委分管幹部工作的副書記,自然近距離地觀察、關注他和其他轉業幹部。他在司法局顯露的工作能力與文字才華,區委和組織部門很快就注意到了,從加強鼓樓區宣傳工作出發,我推薦並經區委決定,把老范調任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乾起了“老本行”。他沒有辜負區委希望,把新聞宣傳、理論教育等工作抓得風生水起,成果斐然,有力地宣傳了鼓樓發展,提升了鼓樓形象,得到上下一致認可。以後由於年齡關係,他轉崗到區政協專委會工作,我也任區十屆政協主席。雖在職務上我們是上下級關係,但我更多地是把他視為不可多得的同事與知音。政協很多工作尤其文字方面的,我都要聽取他的意見。他也一如既往地一心撲在工作上,毫無保留地對我和政協工作給予了全力支持與幫助。這更使我感到人才難得,是金子放到哪裡都會閃光。
在范時鳴同志的《歲月流淌》成書之際,我欣然為之作序,一是想在他宣傳社會幾十年後也著重宣傳一下他自己,以彰顯一位非職業新聞人的獨特情懷;再者也是大力倡導,願有更多的同志像老范這樣痴情幹事業,渾筆寫人生!
文貴有恆。作為一名軍隊轉業幹部,老范到鼓樓區工作10多年來承襲了人民軍隊的優良作風,為人誠懇,辦事踏實,不願碌碌無為,不肯浪費時光。他剛到司法局任上的第一年,一邊熟悉司法行政工作,一邊就不停地寫開了。1999年1月中旬他才從省司法行政系統轉業幹部集訓班畢業,2月份就開始在區委《鼓樓信息》上發稿,3月份就在《江蘇法制報》《南京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言論《“我問法”與“法問我”》、訊息《居委會來了法律顧問》《社區疑難糾紛調解中心作用大》等新聞作品,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頻頻“出名”的背後是大量的付出與犧牲,“爬格子”的艱辛我是知道的。老范在部隊多年養成的辦事認真、追求一流的性格,使他把轉業地方工作視為上了新的戰場,一旦確定了目標,便義無反顧,傾力而為。他的不少稿件都是上班見縫插針或在中午、晚上寫成的,尤其是多達600多篇的新聞評論文章,往往都是要一氣呵成的,停頓下來“意識流”斷裂,就不容易寫出精彩。因此,他把時間抓得極緊,有空就習慣性地“想寫東西”,不然就覺得“缺了什麼”。正因為如此,他到司法局任副局長第一年,在熟悉崗位、辦理事務的同時,還能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南京日報》《南京新聞台》等報刊電台發表74篇評論文章,加上其他訊息類文章達到85篇之多。這當中作者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及其能力與毅力顯而易見!
文如其人。從范時鳴同志的新聞作品及自敘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有著鮮明的大局觀、價值觀、榮辱觀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與可貴的敬業精神。因而,他在部隊期間無論到哪個崗位都能安心本職,事業為重,榮辱不驚。當戰士是名好兵,當幹部能讓組織上放心。部隊一開始培養了他,而他在以後的近30年裡不講價錢,不計得失,心甘情願地奉獻軍營,回報祖國。他刻苦訓練,握緊了槍桿子;勤奮寫作,熟練了筆桿子。握著“兩桿子”,悉心寫忠誠。船運大隊只是後勤部隊的一個團級單位,按說新聞資源有限得很。但他擔任新聞幹事的第一年就被媒體用稿50多篇,第二年達到70多篇,第三年達到80多篇,而且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到省市地方媒體層層開花結果。沒有勤奮刻苦與執著追求精神,是難以企及的。這也應了老話常說的“事在人為”,“有為才有位”。從他早年的新聞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名合格士兵到優秀軍官的成長過程。
認識范時鳴同志其實早在他轉業之前。那時我在區人事局局長任上,他作為南京軍區南京藥材倉庫政委為幹部家屬隨軍安置來找我,當時我就覺得這位部隊基層領導對下屬真的很熱心與真心。後來他轉業到區里,我作為區委分管幹部工作的副書記,自然近距離地觀察、關注他和其他轉業幹部。他在司法局顯露的工作能力與文字才華,區委和組織部門很快就注意到了,從加強鼓樓區宣傳工作出發,我推薦並經區委決定,把老范調任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乾起了“老本行”。他沒有辜負區委希望,把新聞宣傳、理論教育等工作抓得風生水起,成果斐然,有力地宣傳了鼓樓發展,提升了鼓樓形象,得到上下一致認可。以後由於年齡關係,他轉崗到區政協專委會工作,我也任區十屆政協主席。雖在職務上我們是上下級關係,但我更多地是把他視為不可多得的同事與知音。政協很多工作尤其文字方面的,我都要聽取他的意見。他也一如既往地一心撲在工作上,毫無保留地對我和政協工作給予了全力支持與幫助。這更使我感到人才難得,是金子放到哪裡都會閃光。
在范時鳴同志的《歲月流淌》成書之際,我欣然為之作序,一是想在他宣傳社會幾十年後也著重宣傳一下他自己,以彰顯一位非職業新聞人的獨特情懷;再者也是大力倡導,願有更多的同志像老范這樣痴情幹事業,渾筆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