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傳真:我和當代作家

歲月傳真:我和當代作家

《歲月傳真:我和當代作家》是2009年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維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歲月傳真:我和當代作家
  • 作者:王維玲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1日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8 頁
  • ISBN:9787811195347, 7811195348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文化是每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和靈魂,而出版事業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質承載者,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從事這項偉大事業的出版人,不僅是出版活動的實踐者,而且是人類文化創造、積累、交流、傳播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民族精神的護衛者和時代精神的弘揚者。任何時代,治書修史者都肩負著神聖的歷史責任、文化責任、社會責任,在我國,這種傳統一直延續了幾千年。但是,受名利誘導和網路快餐文化的影響,出版界跟風炒作、追求市場效應一夜成名而不顧文化品位等現象時有耳聞。在種種浮躁的背後,反映出來的是出版從業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為繁榮學術和民族文化而堅守文化天職、恪守社會責任的職業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揚。

圖書目錄

柳青灑在《創業史》上的生死情
沒有皇甫村的生活,就沒有《創業史》。皇甫村和《創業史》都是柳青心上的肉
柳青把人生感悟,學識智慧,生活積累,全都獻給梁生寶、獻給《創業史》
作品無論有多高水平,應當照顧到一般情況,萬不可自視特殊
只要自己還能出汗出血,就不要靠別人。靠收容隊的思想,要不得
走過的路不算冤枉,要不怎么知道行不通呢?還不能保證以後再不走冤枉路
把我的住處搗毀了,把我的妻子逼死了,把我的身體搞垮了,除此,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
“文革”中柳青的影響反而越來越大,人們關心著他,惦念著他,想方設法保護他
重壓之下針鋒相對,逆境中寧願挨批挨斗,也絕不同流合污
如果為了總結經驗教訓,把以後的事情辦好,那是有意義的;如果反覆咀嚼痛苦來折磨自己,那又何必呢
馬葳一走,好比抽了我的筋!我是損失最大最大,已經家破人亡了
晚年孤獨寂寞的精神生活,讓他更加懷念馬蕆,他寫了一首“新木蘭詞”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推倒一切的,任何朝代的興衰,決定其命運的是人民
柳青最後的兩年,是最舒暢、最愉快的兩年,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對寫作憋足了勁,但又事事不如人意
我好了點,能走動了,就到小湯山去住,上午你陪我到農村去散步,和農民們拉話,下午我寫《創業史》
柳青逝世的噩耗在北京,在陝西,在全國傳開了。柳青生前的友好、親人,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地趕來了
柳青的兒女們把對父親的懷念和深愛,全都融化在父親的事業中。他們個個要強上進,不愧是柳青的後代
柳青十分鐘愛那些肯吃苦,又有才華的青年作者,他對他們的重視、關愛和指導感人至深
柳青對文學編輯講過的許多話,都凝聚著他的思想精華和獨到見解
圍繞重評《創業史》的論爭,讓人們對《創業史》的認識更加清醒,對柳青的認識,更加全面
梁斌心中的《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
回首往昔,最難忘的是農民父老的小米、漁船和熱炕頭。“豪氣文章紅旗譜,多情書畫白洋淀”概括了梁斌一生的文學生涯
黃胄說:“梁斌的畫,充滿激情和希望,散發著時代的書卷氣,表現意象凝重厚朴”
文藝界的情況,我也需要看看,半年來的觀察,這是一盆糨糊,你來攪攪,他來攪攪,越攪越稀。看來沒有權威,還是不行
多部頭的作品,要像炒菜一樣,魚有魚味,肉有肉味,蛋有蛋味。炒一個菜,有一個菜的味兒才好。如果三個菜都一個味,就沒吃頭了
談民族化不能不談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中心,是寫人的感情、行動,這是我國文學民族傳統最重要的內容
改,便是進步;大改,大進步;小改,小進步。不趕時間,不追求數量,不急於求成。匆匆草就,是文學的大忌
經歷過的東西,不等於理解了;就是理解了,也還有一個文字表達和技巧運用的問題。寫不下去,就放下,一直到能寫時再寫
梁斌十分崇拜託爾斯泰的《復活》這部書,他讀了三遍,讀得廢寢忘食,如醉如痴
梁斌無比熱愛家鄉,無比關心家鄉的發展和變化。由愛之深、愛之切,他寫出的散文,讓人思前想後,聯想翩翩
梁老走了,雖走得突然,但走得平靜安穩,因為他心地
坦蕩,心裡踏實,因為他建造起的藝術豐碑會永留人間不為人忘的梁斌
姚雪垠與《李自成》結下的文學情緣
《李自成》第一卷稿,到一九五七年動筆時,已經準備了十六年,僅創作筆記就記下了三十多萬字,確實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
假如不被錯劃為“右派”,兵法上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就不會作背水一戰,也就不會誕生《李自成》
毛澤東關鍵時刻兩助姚雪垠,對領袖來說,這是一件很小的事,對姚雪垠和《李自成》來說,卻是一件大事
《李自成》第一卷寫得很精彩,第二卷不如第一卷,但是也精彩,有獨到之處,也是難得的。聽說他在寫第三卷,不知第三卷怎樣
姚雪垠常常表現出一種自信自負和充滿傲氣的直率脾性,但有時也發自內心的表現出一種親近和善、欣喜讚賞的真誠
寫《李自成》之前,首先考慮和解決的就是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又為什麼失敗這么快?倘若這個問題心中無數,這部小說就沒法動筆,倘若這個問題認識錯了,小說就會全部失敗
四、五兩卷,在全書中占重要位置,不僅是全書的高潮,而且關係全書的成敗,是重中之重的關鍵兩卷
姚雪垠最後的三年,一是夫人王梅彩重病不起,給他精神上重重一擊。二是每天自早至晚收看鄧小平逝世後的專題報導,打亂了他幾十年的生活秩序,從此開始,體質迅速下滑
劉白羽八十以後的感情世界
如果說劉白羽和汪琦相濡以沫的半個世紀生活,愛的火焰始終不衰的話,那么是戰爭,又使他們懂得了深深的愛和愛的珍貴
汪琦生前說過:白羽一生未曾寫過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文學作品。汪琦生前的願望,點燃了白羽的創作火焰
毛澤東對劉白羽說:“黨內不僅有時有不理解,甚至還會有誤解。一個共產黨員遇到這種情況,又怎樣呢?還是要革命奮鬥呀”
五十九年前,劉白羽的第一本小說集是巴金親自主編的;四十年前,在劉白羽精神處於絕境時,又是巴金和蕭珊伸出了拯救的雙手
《心靈的歷程》是劉白羽晚年花時間最長,下工夫最大,也是他最看重的一部心血之作
難忘白羽
說羅楊,話《紅岩》
朱語今果斷拍板,約羅、楊寫長篇小說。並對他們說:“你們沒寫過小說,為什麼就不能學著寫?你們寫小說,目的明確,不為名,不為利,就是為了教育青年一代,為了完成烈火士的囑託
……
管樺其人其事其書其畫
韶華,一個永駐青春追蹤時代的跋涉者
路遙,一顆不該早隕的星
初版後記
新版後記

作者簡介

王維玲,1932年生,山東蓬萊人。1950年至1994年供職於中國青年出版社,歷任編輯、主任,中青社編委、副總編輯。主編過《青年文學》、《華兒女》雜誌。1987年被評為編審。是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全國青聯第七屆委員。1994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第一、第二屆全國中篇小說優秀作品獎評審。1984年主持首屆青年文學獎評選活動。1985年主持聯合國發起的國際青年中國小說、報告文學徵文評獎活動。1995年和2000年分別主持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優秀傳記文學作品獎的評選活動。2005年主持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的評選活動。2007年任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評審、第三屆中國優秀傳記文學作品獎評審會主任。自1991年至2007年任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會長,現為名譽會長。著有百餘萬字的評論文章和紀實文學。

後記

《歲月傳真》二○○三年出版後,我收到一些文友(包括作家的親人和兒女們)的來信來電,有祝賀,有鼓勵,有感謝……重要的是他們給我提供了一些新的資料、新的照片、新的函件……讓我更高興的是一些熱愛這九位作家的讀者,讀了我記錄下的這些史料後,為他們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學習和研究這九位作家,提供了許多新的內容,使他們本已經十分崇敬的作家,而今在他們的心目之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還有一些讀者,得知這本書的出版信息後,走遍書攤、書店,也尋訪不到一本。在期盼中給我寫信,並把大於書價的書款郵寄給我,讓我感奮不已!
鼓勵產生力量,而力量的原動力是信任。於是我在這種鼓勵和信任的推動下,又一次對《歲月傳真》作了一次較大的充實和增補。特別是增加了“說羅楊、話《紅岩》”一文,有關朱語今、沙汀關於《紅岩》成書過程中的一些重要內容,大都收進這篇文章之中,因而就不再單篇立目。而記述邊春光事跡的一文,因被收進本叢書《編輯之歌——紀念遠去的英才》一書中,為避免重複,只好割愛。
經過這樣的調整後,我發現新版《歲月傳真》或許真的成了記述名人、名家、名作一些片段的集子了。假若能達到這樣的客觀效果,也算是表達我對文友和讀者的一個至誠的回報吧!

序言

文化是每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和靈魂,而出版事業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質承載者,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從事這項偉大事業的出版人,不僅是出版活動的實踐者,而且是人類文化創造、積累、交流、傳播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民族精神的護衛者和時代精神的弘揚者。任何時代,治書修史者都肩負著神聖的歷史責任、文化責任、社會責任,在我國,這種傳統一直延續了幾千年。但是,受名利誘導和網路快餐文化的影響,出版界跟風炒作、追求市場效應一夜成名而不顧文化品位等現象時有耳聞。在種種浮躁的背後,反映出來的是出版從業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為繁榮學術和民族文化而堅守文化天職、恪守社會責任的職業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揚。
出版人是文化薪火的傳承者,具有堅守文化自信的歷史責任。眾所周知,出版是人類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依託,一個國家民族科學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有賴於它的出版事業。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經五千年而一脈不絕,就在於中國歷代政治家、著作家、出版家、藏書家接續幾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尊崇歷史、珍惜古籍、編修文獻、善待圖書、重視典藏的優良傳統,他們將中華文化的精髓融人歷代出版物之中,一代一代地傳之後世,肩負起了將一個時代的科學文化及思想智慧真實地記錄下來、傳承下去的歷史責任,使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與時俱豐、愈加鞏固。作為新時期文化創新和文化傳播的主體,當代出版工作者更加需要繼承傳統、關注時代,一方面自覺承擔起對民族文化傳統的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