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之痕--一個知青的新聞出版生涯

歲月之痕--一個知青的新聞出版生涯

《歲月之痕--一個知青的新聞出版生涯(精)》編著者段展樣。 《歲月之痕--一個知青的新聞出版生涯(精)》為中國人事出版社老社長回憶錄,段展樣:編審,從事新聞出版工作30餘年,1990年進入中國人事出版社工作,曾先後擔任總編室主任、總編輯等職務。 在《歲月之痕——一個知青的新聞出版生涯》中,作者段展樣(中國人事出版社原總編輯)則系統梳理了自己的新聞出版生涯,同時也展示了中國人事出版社如何發揚自己的專業優勢,“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自豪地樹立於中國出版界之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展樣
  • 書名:歲月之痕
  •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頁數:388頁
  • 開本:16
  • 作者:段展樣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歲月之痕--一個知青的新聞出版生涯(精)》編著者段展樣。
這些回憶錄,在回顧兩社發展歷程的同時,也總結了作者個人的工作心得與體會。這些心得與體會,或從大處著眼,或從細節入子,但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作者對工作規律、發展理念和改革路徑-等的探索與思考。其中特別是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堅持為部的中心工作服務,堅持專業特色,堅持產品創新等,是十分寶貴的工作經驗,也是集團無形的財富,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圖書目錄

上篇 如夢年華
第一章 青澀少年
一、漫漫洪水
二、在縣城的日子裡
三、快樂求學
四、懷念深深
第二章 青春萬歲
一、入校伊始
二、得遇恩師
第三章 成長之旅
一、青春雨露
二、動盪歲月
中篇走入社會
第四章 知青記憶
一、榜樣的作用
二、冰雪路途
三、羊虱子
四、令人喜悅的秋收分配
五、晉南的“惡俗”
六、美麗村姑
七、生死疲勞
八、熱鬧的古城廟會
九、我當“赤腳醫生”
十、風聲鶴唳
十一、胡村小報
第五章 在縣委報導組
一、訪問女勞模劉玉蘭
二、遙遠村莊
第六章 激揚文字
一、太原紀事
二、編輯瑣記
三、主編的重任
四、英雄史光柱
五、惜別的惆悵

下篇 奮鬥的里程
第七章 宏大胡同7號
一、最小辦公小屋
二、在出版社總編室
三、當好編輯工作的多面手
四、老四合院裡的苦與樂
第八章 記憶深刻的選題策劃
一、到西安組稿去
二、一次成功的選題策劃
三、《走進焦裕祿世界》出版前後
四、兩部大型圖書的策劃
第九章 寶貴的經歷
一、評聘高級職務
二、毛澤東兒媳劉思齊的一封信
第十章 西行考察紀事
一、丹麥王圍考察記
二、郭老吟詩在丹京
三、到安徒生的故鄉去
四、瞻仰列寧墓
第十一章 使命和責任
一、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制定和修改
二、目標管理責任制的主要內容
三、與目標管理責任制配套的聘約制度
第十二章 盡職盡責忠於職守
一、總編輯的職責
二、嚴格規範圖書出版程式
三、難忘的1997年
第十三章 拼搏與奮鬥
一、喜慶十年
二、公開、公平、公正的中評審
第十四章 堅持正確的新聞出版導向
一、對三審制度的強化
二、編輯工作的“質量年”
三、管理是編審工作的生命線
第十五章 “三講”是新聞出版工作的動力
一、認真學習新聞出版理論
二、新聞出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第十六章 “非典”時期
一、“非典”迅速傳播的時刻
二、“非典”中的壁報專欄
三、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出版工作
第十七章 人事制度改革是發展新動力
一、兩社合併帶來新活力 。
二、加大對新聘用人員的培養和使用力度
三、積極推進新老職工社會保險制度
第十八章 勤政廉潔嚴於律己
一、堅強務實的領導班子
二、注重質量的民主生活會
三、切實加強對報、刊的深度宣傳
四、《中國人事報》開創新局面
第十九章 有聲有色抓好黨建
一、認真做好對黨員的先進性教育
二、榜樣的力量
三、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
四、結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黨建工作
附錄主要著述目錄(1980—2008)
後記

文摘

另外,我還不喜歡他一點:他有時愛盯著女生看,當然是看與他年紀一樣的高中女生。我曾經看見一個很漂亮的高中女生,沖他發火。但他並不生氣,依然很和氣地對著那個女生笑。他這種隨和、好脾氣的性格,對我也有一些影響,認真想想,世界上有多少事是可以使你著急的呢?後來,聽說他考入了一所很好的大學,一定會有個很好的前途。
我們小組一共八個人,大多是強壯的半大小子。只有我比較瘦,弱不禁風的樣子。因為我有時犯老毛病,鼻子流血。再加上營養不夠,經常渾身無力,小組的其他成員都生龍活虎般的強壯。
我們小組裡有個叫程小紀的男孩,圓圓的臉,小小的個子。他家境貧困,一雙鞋露出四個腳趾頭還在穿。有一次,在草地里拔大棵的荊棘,他的鞋陷進污泥里,挖了半天才找出來。穿在腳上爛得沒法穿了,他用麻繩綁住照樣穿。
程小紀幹活十分認真,排隊時他站得威風凜凜,像一個真正的戰士。他特別遵守時間,從不遲到,每天都是我們小組裡到得最早的一個,每次吃飯,他都躲到一邊去吃,我偷偷觀察他,發現他的飯盒裡除了一塊玉米餅子就是成菜。我沒有驚動他,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同樣,我的飯盒裡也十分可憐:沒有炒菜,只有幾塊成菜,主食是高梁米。我們就是吃著這樣的食物,幹著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我們是愉快的。
剛步入中學,我們渾身充滿了活力,對人生充滿信心,那時,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前途。個人命運,國家災難,全都沒考慮。沒有思考也就沒有煩惱,直到我們慢慢懂得了人生,並且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我們才自認為成熟了。原來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國家的命運,每個人的前途都受國家大形勢的支配,但主觀上的努力在任何時候都不可缺少。但在當時,這就叫個人主義、個人奮鬥等,被列入批判之列。
但我想,人生如果缺少了個人的努力,社會就不能進步,環境也就變得沒有活力和色彩了。
唉!這些人生的感悟,初入社會的我們怎么會預先得知呢?哪種課堂能告訴我們呢?在我們的國家,只有生動的、鮮明的社會實踐能告訴我們生活的真理和規律。但願我們是清醒的人,而不是渾渾噩噩的糊塗人。
在我們勞動期間,《人民日報》《北京日報》都大篇幅刊登了邢燕子等“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紮根農村的先進事跡。我們就學習他們的事跡。邢燕子是一個知識青年,她中學畢業後回鄉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改變了農村的落後面貌。夏天他們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為莊稼大豐收創造條件;冬天就打草帘子,除了本隊用來保暖,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增加了副業收入。她的事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領隊的老師告訴我們,大家都要向邢燕子學習,畢業後聽從黨的召喚,“上山下鄉”為農村出力、為國家獻身。我們當時都被說得熱血沸騰,卻並不知道幾年後,我們所有在場的人,幾乎都走上了和邢燕子一樣的道路。
不久,結束了大強度的體力勞動,要到學校里正式上課了。
P36-P37

後記

中國人事出版社1988年11月由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2003年12月,中國人事出版社與人事報刊社合併為中國人事出版報刊社。2011年1月,中國人事出版社與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合併,組建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2013年9月,正式成立出版集團公司。時間跨越了25年。
在25年的時間裡,中國人事出版社在人事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秉承為人事人才工作服務的宗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宣傳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為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為人事部的中心工作服務,編輯出版了一批有關國家公務員制度、機構編制、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等方面的著作、資料和法規彙編;編輯出版了有關國家和地方行政學院的大、中專教材和有關人事幹部的培訓教材,以及人事部業務範圍內的其他有關專著、譯著和各類叢書、工具書等,並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編輯出版過國家人事部用以指導工作的機關刊物《中國人事》《人事政策法規專刊》等。
25年,在歷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中國人事出版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認真學習新聞出版理論,堅持和強化圖書三審制度,加強管理,積極進行事業創新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斷開創圖書出版工作的新局面,積極策劃為人事人才工作服務的新選題,在實踐中培養出了一批為人事人才工作服務的專家和出版工作者,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中國人事出版社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落實“新聞出版要加強管理,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的要求,嚴格遵守圖書出版的政策、法規,“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使圖書出版工作更好地為人事人才工作服務,為人事制度改革服務。
更為可貴的是,在出版社創業過程中,社領導班子成員和同志們所表現出的忘我的工作態度,不求個人名利、甘願奉獻的品格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為出版事業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後來新人學習的榜樣。
2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但是,對於中國人事出版社來說,25年的歷程,是一部充滿奮鬥史的燦爛畫卷。由於歷屆領導班子和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中國人事出版社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機構完備、人員合理、經營有方、取得較好效益並具有一定積累的出版企業。
25年,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了多種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圖書,並有百餘種圖書獲獎,體現出了專業出版社的優勢,展示了自身的價值,自豪地樹立於中國出版界之林。
我在中國人事出版社、人事出版報刊社工作了17年,擔任中國人事出版社總編輯13年。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與全社同志、與領導班子成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為能在這個集體中工作、參與和見證出版社的創業與發展而自豪。
在我擔任中國人事出版社總編輯的13年中,在我與同事們相互鼓勵、團結協作的日子裡,我和大家一樣,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收穫了諸多的幸福和歡樂,實現了我美好的新聞出版之夢。
我忘不了曾經與同事們一起冒著漫天大雪去拜望作者,策劃選題,論證圖書出版後的效益;也忘不了酷暑時節趕赴印廠,檢查圖書的印刷質量。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心頭縈繞的全是圖書編校質量、出版周期和兩個效益。多出好書,把豐富的精神食糧奉獻給讀者,成了我人生歲月中孜孜追尋的重要目標。
屈指算來,除了在農村三年插隊的日子,從1971年調入山-西省垣曲縣委報導組算起,到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青少年報刊社當編輯,再到調入中國人事出版社和主持中國人事出版報刊社工作,我的工作歷程和崗位,全部都是新聞出版。
《歲月之痕》一書主要記述了我的求學和工作歷程。在書中的中篇和下篇,我對自己的知青經歷和新聞出版生涯進行了回顧。在寫作過程中,我認真查閱了資料和原始記錄,在涉及重要事件和人物時,我都對照原件反覆核對,力求準確。作為一名親歷者和參與者,我希望能對中國人事出版社艱苦創業的發展過程進行客觀的記敘。
但是,限於資料的缺少和我個人的能力,很難做到全面和準確,請讀者諒解。
感謝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公司及張夢欣總經理,正是由於他們的策劃、支持和努力,《歲月之痕》才得以出版。
出版集團公司辦公室和孫雁副主任以及人事出版社的同事們,也為此書的寫作做出了努力和提供了資料,謹致謝意。

序言

中國人事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組建的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公司,多年來走出了一條成功的創業路程。這兩個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的出版社,一步步發展成為實力雄厚、業績突出的專業出版集團公司,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公司向著更高目標繼續向前邁進的時候,集團離退休老社長、老總編,撰寫了以反映他們從事出版工作經歷為主的個人回憶錄,給我們後來人以深刻教育和重要啟迪。
在《社長總編輯回憶錄》叢書中,作者作為創業者和親歷者,翔實、具體地記述了兩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前進的道路上,兩社幾代領導和員工,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頑強拼搏,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波折,從未鬆懈創業的信念和攀登的步伐。這正是力量的根源所在,也是事業發展的基礎。目前,集團發展壯大了,但是艱苦奮鬥、不息進取的精神是我們必須永遠繼承的光榮傳統。回憶錄中對兩社創業路程鮮活、生動的記述,是集團彌足珍貴的史料。
這些回憶錄,在回顧兩社發展歷程的同時,也總結了作者個人的工作心得與體會。這些心得與體會,或從大處著眼,或從細節入子,但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作者對工作規律、發展理念和改革路徑-等的探索與思考。其中特別是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堅持為部的中心工作服務,堅持專業特色,堅持產品創新等,是十分寶貴的工作經驗,也是集團無形的財富,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縱觀這些回憶錄,字裡行間都凝聚著作者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出版工作的熱愛。他們忠於職守、勇於開拓、埋頭苦幹、敬業奉獻的精神,使我們再次看到了這些老同志們的思想覺悟和工作責任感。我也藉此機會,向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事業奮戰過的老一輩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目前,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公司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希望,出版集團公司全體員工在黨中央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指引下,緊緊抓住文化體制改革給出版產業發展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將集團優良傳統和創業精神繼往開來,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紮實的工作,攜手同心,續寫華章,加快建設現代出版企業集團,不斷開創集團現代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新局面,為文化建設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做出更大的責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