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海觀所著的《歧路燈(插圖上下)》以敗家浪子回頭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當時教育危機的嚴重性,為社會敲響了警鐘,為誤入岐途的青年點亮了指路明燈。小說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青少年失足墮落乃至犯罪的四大原因:家教不當,父母失責,交往不慎,品志不堅。同時,作者還通過對一系列人物的塑造,生動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畫面,為後人了解封建社會的現實提供了寶貴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歧路燈/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 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 頁數:588頁
- 開本:16
- 作者:李海觀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1846144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第一回 念先澤千里伸孝思 慮後裔一掌寓慈情
第二回 譚孝移文靖祠訪友 婁潛齋碧草軒授徒
第三回 王春宇盛饌延客 宋隆吉鮮衣拜師
第四回 孔譚二姓聯姻好 周陳兩學表賢良
第五回 慎選舉悉心品士 包文移巧詞漁金
第六回 婁潛齋正論勸友 譚介軒要言叮妻
第七回 讀畫軒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薦試經書
第八回 王經紀糊塗存師長 侯教讀偷惰縱學徒
第九回 柏永齡明君臣大義 譚孝移動父子至情
第十回 譚忠弼覲君北面 婁潛齋偕友南歸
第十一回 盲醫生亂投藥劑 王妗奶勸請巫婆
第十二回 譚孝移病榻囑兒 孔耘軒正論婿
第十三回 薛婆巧言鬻婢女 王中屈心掛畫眉
第十四回 碧草軒父執讜論 崇有齋小友巽言
第十五回 盛希僑過市遇好友 王隆吉夜飲訂盟期
第十六回 地藏庵公子占兄位 內省齋書生試賭盆
第十七回 盛希僑酒鬧童年友 譚紹聞醉哄孀婦娘
第十八回 王隆吉細籌悅富友 夏逢若猛上側新盟
第十九回 紹聞詭謀狎婢女 王中危言杜匪明
第二十回 孔耘軒暗沉腹中淚 盛希僑明聽耳旁風
第二十一回 夏逢若酒後騰邪說 茅拔茹席間炫艷童
第二十二回 王中片言遭虐斥 紹聞一諾受梨園
第二十三回 閻楷思父歸故里 紹聞愚母比頑童
第二十四回 譚氏軒戲箱優器 張家祠妓女博徒
第二十五回 王中夜半哭靈柩 紹聞樓上嚇慈幃
第二十六回 對僕人誓志永改過 誘盟友暗計再分肥
第二十七回 盛希僑豪縱清賭債 王春宇歷練進勸言
第二十八回 譚紹聞錦繡娶婦 孔慧娘栗棗哺兒
第二十九回 皮匠炫色攫利 王氏舍金護兒
第三十回 譚紹聞護臉揭息債 茅拔茹賴箱訟公庭
第三十一回 茅戲主藉端強口 荊縣尊按罪施刑
第三十二回 慧娘憂夫成鬱症 王中愛主作逐人
第三十三回 譚紹聞濫交匪類 張繩祖計誘賭場
第三十四回 管貽安作驕呈醜態 譚紹聞吞餌得勝籌
第三十五回 譚紹聞贏鈔夸母 孔慧娘款酌匡夫
第三十六回 王中片言箴少主 夏鼎一諾賺同盟
第三十七回 盛希僑驕態疏盟友 譚紹聞正言拒匪人
第三十八回 孔耘軒城南訪教讀 惠人也席問露腐酸
第三十九回 程嵩淑擎酒評知已 惠人也抱子納妻言
第四十回 惠養民私積外胞兄 滑魚兒巧言誆親姊
第四十一回 韓節婦全操殉母 惠秀才虧心負兄
第四十二回 兔兒絲告乏得銀惠 沒星秤現身說賭因
第四十三回 范民姑愛賄受暗托 張公孫哄酒圈賭場
第四十四回 鼎興店書生遭困苦 度厄寺高僧指迷途
第四十五回 忠僕訪信河陽驛 賭媽撒潑蕭牆街
第四十六回 張繩祖交官司通賄囑 假李逵受刑供賭情
第四十七回 程縣尊法堂訓誨 孔慧娘病榻叮嚀
第四十八回 譚紹聞還債留尾欠 夏逢若說媒許親相
第四十九回 巫翠姐廟中被物色 王春宇樓下說姻緣
第五十回 碧草軒公子解紛 醉仙館新郎召辱
第五十一回 入匪場幼商殞命 央鄉宦賭棍畫謀
第五十二回 譚紹聞人夢遭嚴譴 董縣主受賄徇私情
第五十三回 王中毒罵夏逢若 翠姐怒激譚紹聞
第五十四回 管貽安罵人遭辱 譚紹聞買物遇贓
第五十五回 獎忠僕王象藎匍匐謝字 報亡友程嵩淑慷慨延師
第五十六回 小戶女攙舌阻忠僕 大刁頭弔詭沮正人
第五十七回 刁棍屢設圖鳥網 書遇愚自投醉猩盆
第五十八回 虎兵丁贏錢肆假怒 姚門役高座惹真羞
第五十九回 索賭債夏鼎喬關切 救縊死德喜見幽靈
第六十回 王隆吉探親籌賭債 夏逢若集匪遭暗羞
第六十一回 譚紹聞倉促謀葬父 胡星居肆誕勸遷塋
第六十二回 程嵩淑博辯止遷葬 盛希僑助喪送梨園
第六十三回 譚明經靈柩入土 婁老翁良言匡人
第六十四回 開賭場打鑽獲厚利 奸爨婦逼命赴絞樁
第六十五回 夏逢若床底漏咳 邊明府當堂撲刑
第六十六回 虎鎮邦放潑催賭債 譚紹聞發急叱富商
第六十七回 杜氏女撒潑南北院 張正心調護兄弟情
第六十八回 碧草軒譚紹聞押券 退思亭盛希僑說冤
第六十九回 廳檐下兵丁氣短 杯酒間門客暢談
第七十回 夏逢若時衰遇厲鬼 盛希僑情真感訟師
第七十一回 濟寧州財心親師範 補過處正言訓門徒
第七十二回 曹賣鬼枉設迷魂局 譚紹聞幸脫埋人坑
第七十三回 炫乾妹狡計索賻 謁父執冷語冰人
第七十四回 王春宇正論規姊 張繩祖卑辭賺朋
第七十五回 譚紹聞倒運燒丹灶 夏逢若秘商鑄私錢
第七十六回 冰梅婉轉勸家主 象藎憤激毆匪人
第七十七回 巧門客代籌慶賀名目 老學究自敘學問根源
第七十八回 錦屏風辦理文靖祠 慶賀禮排滿蕭牆街
第七十九回 淡如菊仗官司取羞 張類村呢私調謔
第八十回 訟師婉言勸紹聞 奴僕背主投濟寧
第八十一回 夏鼎畫策鬻墳樹 王氏抱悔哭墓碑
第八十二回 王象藎主僕誼重 巫翠姐夫婦情乖
第八十三回 王主母慈心憐仆女 程父執侃言諭後生
第八十四回 譚紹聞籌償生息債 盛希僑威懾滾算商
第八十五回 巫翠姐忤言沖姑 王象藎侃論勸主
第八十六回 譚紹衣寓書發鄞縣 盛希僑快論阻荊州
第八十七回 譚紹聞父子並試 巫翠姐婆媳重團
第八十八回 譚紹衣升任開歸道 梅克仁傷心碧草軒
第八十九回 譚觀察叔侄真誼 張秀才兄弟至情
第九十回 譚紹衣命題含教恩程 嵩淑觀書申正論
第九十一回 巫翠姐看孝經戲談狠語 譚觀察拿匪類曲全生靈
第九十二回 觀察公放榜重族情 簣初童受書動孝思
第九十三回 冰梅思嫡傷幽冥 紹聞共子樂芹泮
第九十四回 季刺史午夜籌荒政 譚觀察斜陽讀墓碑
第九十五回 赴公筵督學論官箴 會族弟監司述家法
第九十六回 盛希僑開樓發藏板 譚紹聞人闈中副車
第九十七回 閻楷謀房開書肆 象藎掘地得窖金
第九十八回 重書賈蘇霖臣贈字 表義僕張類村遞呈
第九十九回 王象藎醫子得奇方 盛希僑愛弟托良友
第一百回 王隆吉怡親慶雙壽 夏逢若犯科遣極邊
第一百○一回 盛希瑗觸忿邯鄲縣 婁厚存探古趙州橋
第一百○二回 書經房冤鬼拾卷 國子監胞兄送金
第一百○三回 王象藎赴京望少主 譚紹衣召見授兵權
第一百○四回 譚貢士籌兵煙火架 王都堂破敵普駝山
第一百○五回 譚紹聞面君得恩旨 盛希瑗餞友贈良言
第一百○六回 譚念修愛母偎病榻 王象藎擇婿得東床
第一百○七回 一品官九重受命 兩姓好千里來會
第一百○八回 薛全淑洞房花燭 譚簣初金榜題名
第二回 譚孝移文靖祠訪友 婁潛齋碧草軒授徒
第三回 王春宇盛饌延客 宋隆吉鮮衣拜師
第四回 孔譚二姓聯姻好 周陳兩學表賢良
第五回 慎選舉悉心品士 包文移巧詞漁金
第六回 婁潛齋正論勸友 譚介軒要言叮妻
第七回 讀畫軒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薦試經書
第八回 王經紀糊塗存師長 侯教讀偷惰縱學徒
第九回 柏永齡明君臣大義 譚孝移動父子至情
第十回 譚忠弼覲君北面 婁潛齋偕友南歸
第十一回 盲醫生亂投藥劑 王妗奶勸請巫婆
第十二回 譚孝移病榻囑兒 孔耘軒正論婿
第十三回 薛婆巧言鬻婢女 王中屈心掛畫眉
第十四回 碧草軒父執讜論 崇有齋小友巽言
第十五回 盛希僑過市遇好友 王隆吉夜飲訂盟期
第十六回 地藏庵公子占兄位 內省齋書生試賭盆
第十七回 盛希僑酒鬧童年友 譚紹聞醉哄孀婦娘
第十八回 王隆吉細籌悅富友 夏逢若猛上側新盟
第十九回 紹聞詭謀狎婢女 王中危言杜匪明
第二十回 孔耘軒暗沉腹中淚 盛希僑明聽耳旁風
第二十一回 夏逢若酒後騰邪說 茅拔茹席間炫艷童
第二十二回 王中片言遭虐斥 紹聞一諾受梨園
第二十三回 閻楷思父歸故里 紹聞愚母比頑童
第二十四回 譚氏軒戲箱優器 張家祠妓女博徒
第二十五回 王中夜半哭靈柩 紹聞樓上嚇慈幃
第二十六回 對僕人誓志永改過 誘盟友暗計再分肥
第二十七回 盛希僑豪縱清賭債 王春宇歷練進勸言
第二十八回 譚紹聞錦繡娶婦 孔慧娘栗棗哺兒
第二十九回 皮匠炫色攫利 王氏舍金護兒
第三十回 譚紹聞護臉揭息債 茅拔茹賴箱訟公庭
第三十一回 茅戲主藉端強口 荊縣尊按罪施刑
第三十二回 慧娘憂夫成鬱症 王中愛主作逐人
第三十三回 譚紹聞濫交匪類 張繩祖計誘賭場
第三十四回 管貽安作驕呈醜態 譚紹聞吞餌得勝籌
第三十五回 譚紹聞贏鈔夸母 孔慧娘款酌匡夫
第三十六回 王中片言箴少主 夏鼎一諾賺同盟
第三十七回 盛希僑驕態疏盟友 譚紹聞正言拒匪人
第三十八回 孔耘軒城南訪教讀 惠人也席問露腐酸
第三十九回 程嵩淑擎酒評知已 惠人也抱子納妻言
第四十回 惠養民私積外胞兄 滑魚兒巧言誆親姊
第四十一回 韓節婦全操殉母 惠秀才虧心負兄
第四十二回 兔兒絲告乏得銀惠 沒星秤現身說賭因
第四十三回 范民姑愛賄受暗托 張公孫哄酒圈賭場
第四十四回 鼎興店書生遭困苦 度厄寺高僧指迷途
第四十五回 忠僕訪信河陽驛 賭媽撒潑蕭牆街
第四十六回 張繩祖交官司通賄囑 假李逵受刑供賭情
第四十七回 程縣尊法堂訓誨 孔慧娘病榻叮嚀
第四十八回 譚紹聞還債留尾欠 夏逢若說媒許親相
第四十九回 巫翠姐廟中被物色 王春宇樓下說姻緣
第五十回 碧草軒公子解紛 醉仙館新郎召辱
第五十一回 入匪場幼商殞命 央鄉宦賭棍畫謀
第五十二回 譚紹聞人夢遭嚴譴 董縣主受賄徇私情
第五十三回 王中毒罵夏逢若 翠姐怒激譚紹聞
第五十四回 管貽安罵人遭辱 譚紹聞買物遇贓
第五十五回 獎忠僕王象藎匍匐謝字 報亡友程嵩淑慷慨延師
第五十六回 小戶女攙舌阻忠僕 大刁頭弔詭沮正人
第五十七回 刁棍屢設圖鳥網 書遇愚自投醉猩盆
第五十八回 虎兵丁贏錢肆假怒 姚門役高座惹真羞
第五十九回 索賭債夏鼎喬關切 救縊死德喜見幽靈
第六十回 王隆吉探親籌賭債 夏逢若集匪遭暗羞
第六十一回 譚紹聞倉促謀葬父 胡星居肆誕勸遷塋
第六十二回 程嵩淑博辯止遷葬 盛希僑助喪送梨園
第六十三回 譚明經靈柩入土 婁老翁良言匡人
第六十四回 開賭場打鑽獲厚利 奸爨婦逼命赴絞樁
第六十五回 夏逢若床底漏咳 邊明府當堂撲刑
第六十六回 虎鎮邦放潑催賭債 譚紹聞發急叱富商
第六十七回 杜氏女撒潑南北院 張正心調護兄弟情
第六十八回 碧草軒譚紹聞押券 退思亭盛希僑說冤
第六十九回 廳檐下兵丁氣短 杯酒間門客暢談
第七十回 夏逢若時衰遇厲鬼 盛希僑情真感訟師
第七十一回 濟寧州財心親師範 補過處正言訓門徒
第七十二回 曹賣鬼枉設迷魂局 譚紹聞幸脫埋人坑
第七十三回 炫乾妹狡計索賻 謁父執冷語冰人
第七十四回 王春宇正論規姊 張繩祖卑辭賺朋
第七十五回 譚紹聞倒運燒丹灶 夏逢若秘商鑄私錢
第七十六回 冰梅婉轉勸家主 象藎憤激毆匪人
第七十七回 巧門客代籌慶賀名目 老學究自敘學問根源
第七十八回 錦屏風辦理文靖祠 慶賀禮排滿蕭牆街
第七十九回 淡如菊仗官司取羞 張類村呢私調謔
第八十回 訟師婉言勸紹聞 奴僕背主投濟寧
第八十一回 夏鼎畫策鬻墳樹 王氏抱悔哭墓碑
第八十二回 王象藎主僕誼重 巫翠姐夫婦情乖
第八十三回 王主母慈心憐仆女 程父執侃言諭後生
第八十四回 譚紹聞籌償生息債 盛希僑威懾滾算商
第八十五回 巫翠姐忤言沖姑 王象藎侃論勸主
第八十六回 譚紹衣寓書發鄞縣 盛希僑快論阻荊州
第八十七回 譚紹聞父子並試 巫翠姐婆媳重團
第八十八回 譚紹衣升任開歸道 梅克仁傷心碧草軒
第八十九回 譚觀察叔侄真誼 張秀才兄弟至情
第九十回 譚紹衣命題含教恩程 嵩淑觀書申正論
第九十一回 巫翠姐看孝經戲談狠語 譚觀察拿匪類曲全生靈
第九十二回 觀察公放榜重族情 簣初童受書動孝思
第九十三回 冰梅思嫡傷幽冥 紹聞共子樂芹泮
第九十四回 季刺史午夜籌荒政 譚觀察斜陽讀墓碑
第九十五回 赴公筵督學論官箴 會族弟監司述家法
第九十六回 盛希僑開樓發藏板 譚紹聞人闈中副車
第九十七回 閻楷謀房開書肆 象藎掘地得窖金
第九十八回 重書賈蘇霖臣贈字 表義僕張類村遞呈
第九十九回 王象藎醫子得奇方 盛希僑愛弟托良友
第一百回 王隆吉怡親慶雙壽 夏逢若犯科遣極邊
第一百○一回 盛希瑗觸忿邯鄲縣 婁厚存探古趙州橋
第一百○二回 書經房冤鬼拾卷 國子監胞兄送金
第一百○三回 王象藎赴京望少主 譚紹衣召見授兵權
第一百○四回 譚貢士籌兵煙火架 王都堂破敵普駝山
第一百○五回 譚紹聞面君得恩旨 盛希瑗餞友贈良言
第一百○六回 譚念修愛母偎病榻 王象藎擇婿得東床
第一百○七回 一品官九重受命 兩姓好千里來會
第一百○八回 薛全淑洞房花燭 譚簣初金榜題名
文摘
話說譚孝移自丹徒回來,鄰舍街坊,無不歡喜。有送盒酒接風的,有送碟酌洗塵的,也有空來望望的。總因譚孝移為人端方正直,忠厚和平,所以鄰舍都尊敬親就。譚孝移也答些人情,巾帕、扇墜、書聯、畫幅,都是江南帶來的物端。
又一日,有兩個人抬了架漆盒兒進門,王中告於家主。揭開盒兒一看,無非是雞、鴨、魚、兔,水菜之類。拜盒內開著一個愚弟帖兒,上寫著張維城、婁昭、孔述經、程希明、蘇霈。抬盒人道:“五位爺刻下就到。”潭孝移吩咐王中,將水菜收了,交與廚上作速辦席;賞了抬盒人封兒,打發去訖;作速排整碧草軒上桌椅爐凳,叫德喜兒街上望著:“五位爺到時,不必走前門,即邀到後書房內。可從東胡同過來,我在後門等候。”不多一時,果見五位客從胡同進來。
譚孝移躬身前迎,五位遜讓進門。到軒上,賓主敘禮坐下。獻茶畢,孝移躬身致謝道:“諸長兄空來一望,已足銘感,何必賜貺!”五位道:“遠涉而歸,公備水菜局軟腳,恕笑。”孝移道:“不敢當的很。”敘罷寒溫,說些閒話,無非是江南風土之佳,舟楫風波之險等語。少頃,又叫德喜兒將所捎來祖上的書籍,及丹徒前輩文集詩稿,大家賞鑒。都道:“孝翁閥閱著族,早已知學有淵源,今日得讀尊先世遺文,彌令人欽仰。”孝移遜謝不迭。坐間,看詩的看詩,看文的看文,有夸句調遒勁的,有夸文致曠逸的,也有夸紙板好的。互相傳觀,須臾傍午,只見德喜兒抹桌排碟,大家掩了書本。譚孝移執杯下酒,彼此讓坐,一桌是張類村首座,婁潛齋次座,蘇霖臣打橫。一桌孔耘軒首座,程嵩淑次座,孝移打橫作陪。這些觥籌交錯的光景,不必細述。
酒至半酣,孝移一事上心,滿斟一杯酒兒,放在婁潛齋面前,說道:“我將有一事奉懇,預先奉敬此杯。”潛齋道:“有何見諭,乞明言賜教。”孝移道:“今日說明,顯得弟有不恭,待異日詣府面稟。”蘇霖臣在旁插口道:“謎酒難吃,若不說明,我先替潛老急的慌。”孔耘軒道:“你我至交,明言何妨?”孝移道:“但求潛老後日在家少等,我並懇耘軒同往。”潛齋道:“須擇弟之所能,萬勿強以所難。但今日明言為妙。”孝移道:“不是難事,只怕潛老不肯。”這程嵩淑酒興正高,攔住大笑道:“眾秀才請脫措大故套,且把譚兄高酒多吃一盅罷。譚兄總不是叫婁兄上天摸呼雷。”孝移亦笑道:“正是的。”又叫重斟前杯,說了許多閒散話兒。真正酒逢知己,乾杯不多。日已西沉,大家起席。吃完了茶,作辭起身。孝移送出胡同口道:“婁孔兩兄,不必再訂,只求後日在家少等,弟必詣府請教。”婁孔同聲道:“恭候就是。”程希明道:“今日酒是暢飲,話卻悶談。孝老從不曾有這個啞謎。”賓主俱各大笑,相拱而別。
過了兩日,正是前日所訂之期,孝移吩咐王中,飯後時,叫車夫宋祿套上車兒,再到帳房問閻相公討十數個眷弟帖兒,街上回拜客。王中料理已妥,夾著護書兒,到樓下請上車。孝移又叫拿出一個全帖,放在護書內,出街升車。叫王中將帖兒預先投遞,凡前日來賜光的,俱投帖答拜。一路上都說失候。車上又叫王中:“你坐在車頭裡,到文昌巷口,拜孔爺去。”須臾,到了文昌巷孔宅,下車。孝移直進大門,孔耘軒整衣不迭,出來相迎,請至一小書房內。
彼此稱謝已畢,孝移道:“前日相訂,惟恐大兄公出。”耘軒道:“前見孝老出言鄭重,必非閒散事體,焉敢負約。”孝移道:“多承光之甚。只如今要上潛齋家去,並邀同往。此地離北門約有三四里,乞一茶之後,登車同去,何如?”耘軒道:“到底是什麼事央他,你也叫我知道。”孝移道:“我的意思,是為小兒已七八歲了,早就該上學。因一向自己溺愛,耽擱一年。我想婁潛齋為人,端方正直博雅,盡足做幼學楷模。小兒拜這個師父,不說讀書,只學這人樣子,便是一生根腳。前日我所以不便啟齒者,沒有在我家便說請先生之理。今日我邀大兄同往,替我從旁贊助一二。”說完,便打拱一揖。耘軒道:“怪道,我說你平日也甚爽直,昨日忽而半吞不吐,原是如此細密珍重。如今將茶吃完,即便同往。”二人茶畢,同出登車。 孝移道:“宋祿,將馬兒放慢著些,我們還商量些話兒。”宋祿道:“曉得。”耘軒車中點頭道:“長兄這件事,令人敬服。”孝移道:“為人延師,人家之常,何言敬服?”耘軒道:“如今宦家、財主,兒子到七八歲時,也知請個先生,不過費上不多銀子,請一個門館先生,半通不通的,專一奉承東翁,信慣學生。且是這樣先生,斷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學生自幼,全要立個根柢,學個榜樣,此處一差,後來沒下手處。長兄此舉,端的不錯。”孝移道:“我嘗聞前輩說,教小兒請蒙師,先要博雅,後來好處說不盡。況且博雅之人,訓蒙必無俗下窠臼。”耘軒道:“是,是。”
話不多時,已到潛齋之門。門前有個書房院,正房三間,牆角有一單扇門兒。耘軒道:“我們且先到他這書房裡。”一同下車,逕到書房院來。
只見房檐下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家童,在那裡學織荻簾兒;書房內高聲朗誦。家童一聲道:“客來!”二人已進書房門內。那讀書學生,下位相迎,望上一揖,讓二位坐下。孝移便向耘軒道:“這學生二年沒見,真正長成光景。”耘軒便向學生道:“還認得我們么?”那學生道:“去年二位老伯在這裡時,我爹已對小侄說過,小侄時常記得。”孝移道:“今年幾歲?”那學生道:“九歲。”孝移見他品貌端正,言語清晰,不覺贊道:“真是麟角鳳毛,不愧潛老高雅。”耘軒道:“尊翁先生在家么?”那學生道:“適才李公祠請去寫匾。臨行時說,今日有客到,即去對說。”言未畢,家童提茶到了,學生手捧兩杯,獻與二位,自己拿一杯在門邊恭恭敬敬相陪。這譚孝移早已喜之不盡。只見那學生叫家童去李公祠對說客到,孝移道:“不必,我們即到李公祠去瞧尊先生去,並看看寫的匾。”吃完茶起身,學生出門相送,叫家童引著李公祠路徑。二人回頭一拱,這學生躬身答禮,極恭敬,卻不拘攣。二人喜的了不得,一路上不住的說道:“是父是子!是父是子!”轉過大街,離北門不遠,徑向李公祠來。
只見李公祠是新翻蓋的,砌瓮整齊。廟祝見有客來,出門相迎。婁潛齋不料二人至此,亦喜不自勝。耘軒道:“造府相訪,公出不遇。”潛齋道:“爽約有罪!”孝移道:“匾寫完否?”廟祝道:“適才寫完。”只見一面大匾,上放“李文靖公祠”五字,墨猶未乾,古勁朴老。兩人讚嘆道:“筆如其人!”潛齋道:“聊以塞責,有愧先賢。”廟祝道:“垂後留芳,全仗山主大筆。”共相大笑。廟祝又請人一座客室,邀留過午。潛齋道:“我來時已說今日有客,不能過午。不如少坐一時,我們一同回去。”廟祝不敢過強,只得說:“空過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
P6-8
又一日,有兩個人抬了架漆盒兒進門,王中告於家主。揭開盒兒一看,無非是雞、鴨、魚、兔,水菜之類。拜盒內開著一個愚弟帖兒,上寫著張維城、婁昭、孔述經、程希明、蘇霈。抬盒人道:“五位爺刻下就到。”潭孝移吩咐王中,將水菜收了,交與廚上作速辦席;賞了抬盒人封兒,打發去訖;作速排整碧草軒上桌椅爐凳,叫德喜兒街上望著:“五位爺到時,不必走前門,即邀到後書房內。可從東胡同過來,我在後門等候。”不多一時,果見五位客從胡同進來。
譚孝移躬身前迎,五位遜讓進門。到軒上,賓主敘禮坐下。獻茶畢,孝移躬身致謝道:“諸長兄空來一望,已足銘感,何必賜貺!”五位道:“遠涉而歸,公備水菜局軟腳,恕笑。”孝移道:“不敢當的很。”敘罷寒溫,說些閒話,無非是江南風土之佳,舟楫風波之險等語。少頃,又叫德喜兒將所捎來祖上的書籍,及丹徒前輩文集詩稿,大家賞鑒。都道:“孝翁閥閱著族,早已知學有淵源,今日得讀尊先世遺文,彌令人欽仰。”孝移遜謝不迭。坐間,看詩的看詩,看文的看文,有夸句調遒勁的,有夸文致曠逸的,也有夸紙板好的。互相傳觀,須臾傍午,只見德喜兒抹桌排碟,大家掩了書本。譚孝移執杯下酒,彼此讓坐,一桌是張類村首座,婁潛齋次座,蘇霖臣打橫。一桌孔耘軒首座,程嵩淑次座,孝移打橫作陪。這些觥籌交錯的光景,不必細述。
酒至半酣,孝移一事上心,滿斟一杯酒兒,放在婁潛齋面前,說道:“我將有一事奉懇,預先奉敬此杯。”潛齋道:“有何見諭,乞明言賜教。”孝移道:“今日說明,顯得弟有不恭,待異日詣府面稟。”蘇霖臣在旁插口道:“謎酒難吃,若不說明,我先替潛老急的慌。”孔耘軒道:“你我至交,明言何妨?”孝移道:“但求潛老後日在家少等,我並懇耘軒同往。”潛齋道:“須擇弟之所能,萬勿強以所難。但今日明言為妙。”孝移道:“不是難事,只怕潛老不肯。”這程嵩淑酒興正高,攔住大笑道:“眾秀才請脫措大故套,且把譚兄高酒多吃一盅罷。譚兄總不是叫婁兄上天摸呼雷。”孝移亦笑道:“正是的。”又叫重斟前杯,說了許多閒散話兒。真正酒逢知己,乾杯不多。日已西沉,大家起席。吃完了茶,作辭起身。孝移送出胡同口道:“婁孔兩兄,不必再訂,只求後日在家少等,弟必詣府請教。”婁孔同聲道:“恭候就是。”程希明道:“今日酒是暢飲,話卻悶談。孝老從不曾有這個啞謎。”賓主俱各大笑,相拱而別。
過了兩日,正是前日所訂之期,孝移吩咐王中,飯後時,叫車夫宋祿套上車兒,再到帳房問閻相公討十數個眷弟帖兒,街上回拜客。王中料理已妥,夾著護書兒,到樓下請上車。孝移又叫拿出一個全帖,放在護書內,出街升車。叫王中將帖兒預先投遞,凡前日來賜光的,俱投帖答拜。一路上都說失候。車上又叫王中:“你坐在車頭裡,到文昌巷口,拜孔爺去。”須臾,到了文昌巷孔宅,下車。孝移直進大門,孔耘軒整衣不迭,出來相迎,請至一小書房內。
彼此稱謝已畢,孝移道:“前日相訂,惟恐大兄公出。”耘軒道:“前見孝老出言鄭重,必非閒散事體,焉敢負約。”孝移道:“多承光之甚。只如今要上潛齋家去,並邀同往。此地離北門約有三四里,乞一茶之後,登車同去,何如?”耘軒道:“到底是什麼事央他,你也叫我知道。”孝移道:“我的意思,是為小兒已七八歲了,早就該上學。因一向自己溺愛,耽擱一年。我想婁潛齋為人,端方正直博雅,盡足做幼學楷模。小兒拜這個師父,不說讀書,只學這人樣子,便是一生根腳。前日我所以不便啟齒者,沒有在我家便說請先生之理。今日我邀大兄同往,替我從旁贊助一二。”說完,便打拱一揖。耘軒道:“怪道,我說你平日也甚爽直,昨日忽而半吞不吐,原是如此細密珍重。如今將茶吃完,即便同往。”二人茶畢,同出登車。 孝移道:“宋祿,將馬兒放慢著些,我們還商量些話兒。”宋祿道:“曉得。”耘軒車中點頭道:“長兄這件事,令人敬服。”孝移道:“為人延師,人家之常,何言敬服?”耘軒道:“如今宦家、財主,兒子到七八歲時,也知請個先生,不過費上不多銀子,請一個門館先生,半通不通的,專一奉承東翁,信慣學生。且是這樣先生,斷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學生自幼,全要立個根柢,學個榜樣,此處一差,後來沒下手處。長兄此舉,端的不錯。”孝移道:“我嘗聞前輩說,教小兒請蒙師,先要博雅,後來好處說不盡。況且博雅之人,訓蒙必無俗下窠臼。”耘軒道:“是,是。”
話不多時,已到潛齋之門。門前有個書房院,正房三間,牆角有一單扇門兒。耘軒道:“我們且先到他這書房裡。”一同下車,逕到書房院來。
只見房檐下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家童,在那裡學織荻簾兒;書房內高聲朗誦。家童一聲道:“客來!”二人已進書房門內。那讀書學生,下位相迎,望上一揖,讓二位坐下。孝移便向耘軒道:“這學生二年沒見,真正長成光景。”耘軒便向學生道:“還認得我們么?”那學生道:“去年二位老伯在這裡時,我爹已對小侄說過,小侄時常記得。”孝移道:“今年幾歲?”那學生道:“九歲。”孝移見他品貌端正,言語清晰,不覺贊道:“真是麟角鳳毛,不愧潛老高雅。”耘軒道:“尊翁先生在家么?”那學生道:“適才李公祠請去寫匾。臨行時說,今日有客到,即去對說。”言未畢,家童提茶到了,學生手捧兩杯,獻與二位,自己拿一杯在門邊恭恭敬敬相陪。這譚孝移早已喜之不盡。只見那學生叫家童去李公祠對說客到,孝移道:“不必,我們即到李公祠去瞧尊先生去,並看看寫的匾。”吃完茶起身,學生出門相送,叫家童引著李公祠路徑。二人回頭一拱,這學生躬身答禮,極恭敬,卻不拘攣。二人喜的了不得,一路上不住的說道:“是父是子!是父是子!”轉過大街,離北門不遠,徑向李公祠來。
只見李公祠是新翻蓋的,砌瓮整齊。廟祝見有客來,出門相迎。婁潛齋不料二人至此,亦喜不自勝。耘軒道:“造府相訪,公出不遇。”潛齋道:“爽約有罪!”孝移道:“匾寫完否?”廟祝道:“適才寫完。”只見一面大匾,上放“李文靖公祠”五字,墨猶未乾,古勁朴老。兩人讚嘆道:“筆如其人!”潛齋道:“聊以塞責,有愧先賢。”廟祝道:“垂後留芳,全仗山主大筆。”共相大笑。廟祝又請人一座客室,邀留過午。潛齋道:“我來時已說今日有客,不能過午。不如少坐一時,我們一同回去。”廟祝不敢過強,只得說:“空過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