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地區鄉土石作景觀研究

武陵地區鄉土石作景觀研究

《武陵地區鄉土石作景觀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李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地區鄉土石作景觀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梅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石作景觀銜接人類石器時代,是文化遺產中淵源最深的一種重要形式。選題定位是基於(1)約96%的武陵地區均為山石環境,石作景觀在此觸目可及,但其研究卻不多見;(2)武陵獨特的岩溶地貌使其環境處處桃源又處處河源,桃源的閉塞與河源的通達在此交織使其石作景觀表現撲朔迷離;(3)武陵的景觀地域性正受嚴重剝蝕,失卻社會價值體系認同的石作文化優勢正在全面流失!立足問題本研究期望(1)調查並整理武陵地區優秀的鄉土石作景觀並為其建立一個優質、完整、高效的檔案庫;(2)整理其物質文化內涵以面向現代的行業、教育等套用;(3)整理其非物質文化內涵以面向遺產保護、傳承甚至申遺。雖然本課題的對象是一個點,但圍繞該點在景觀特徵、造作制度、匠師傳承、地域景觀特色、河流廊道、文化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的綜合思維使課題有小中見大的特色;另外課題遵循的依託河流、點狀攝取,建立標本、縱橫關聯的工作思路也具有方法上的創新價值。

結題摘要

武陵地區鄉土石作景觀研究 《結題摘要》 鄉土石作景觀作為一種民間石作,它為塑造地域特色、傳承地域景觀、弘揚地方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武陵地區的幅員遼闊,本研究分了湖北、湖南、貴州三個主要區域進行研究。此外,我們在研究中還發掘了鄉土卵石作這一特殊的石作。 湖北地區的研究集中在恩施州。石作物品經過歷史的沉澱漸漸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融入到恩施州的文化中。與江浙掇山置石不同的是,恩施州的石作景觀更側重於公共空間,更多採用當地技藝。在觀賞層面、生產生活層面、建築層面、紀念層面、軍事層面、交通層面均有石作的身影。 湖南的鄉土研究聚焦在湘西。通過對湘西地區的鄉土石作景觀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實地調研,收集和梳理出一些優秀的鄉土石作景觀。根據對湘西鄉土石作景觀的考察,總結出了湘西鄉土石作景觀的四大特徵及材料特性,包括石材性質、石材的色彩與肌理,之後通過現象學綜合判斷的分類方法,將湘西鄉土石作景觀分成了五個類別,並為其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優質、通識的《湘西鄉土石作景觀圖集》。《湘西鄉土石作景觀圖集》採用鋼筆手繪的形式來展示,同時為圖集中的鄉土石作景觀進行代碼編制,方便讀者查閱和使用。此《圖集》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了解該地區鄉土石作景觀的直觀素材,也為今後的湘西地域性景觀的塑造提供一種新的途徑和方法。 對貴州的鄉土石作景觀研究我們歸納了5個特點:自然粗放、淵源久遠、規模運用、就地取材、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結合。在研究中還結合實際項目進行了鄉土石作的設計實踐。 卵石作為古代農耕社會古村落典型代表元素,為當前地域特色景觀設計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據。結合實地考察界定了鄉土卵石作景觀的概念與分類,揭示了其文化景觀意義,歸結了其取材便利、和而不同、根植於民、經濟適用等4 方面特徵。立足卵石構建的組織形式規律,以湘西、閩南、浙東等唐宋元明清不同年代的8 個古村落的鄉土卵石作景觀為例,探討了圖案式、結構式、均勻式3 大類鄉土卵石作景觀的小類特徵及其組織形式規律。 重新認識鄉土石作,發掘其選材、建造、功能與風貌等方面的景觀內涵對弘揚地方特色、傳承其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當代景觀規劃設計手法以至充實美麗鄉村建設內涵等均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