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區漕橋初級中學

武進區漕橋初級中學

常州市武進區漕橋初級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區南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進區漕橋初級中學
  • 地點:常州市武進區南大門
  • 時間:1906年
  • 性質:中學
發展歷史,辦學規模,

發展歷史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漕橋士紳趙頌眉、孫芝耀等為順應當時“廢科舉、興學堂”的潮流,積極培養人才,發起在漕橋鎮東樓村趙氏宗祠創辦“振聲高等國小堂”,推孫芝耀為校長。校名是從趙氏宗祠饗堂對聯“扈蹕南渡,丕振家聲”而來。
1913年(民國二年)振聲高等國小堂改為縣立,稱武進縣第六高等國小校,後又改為武進縣立第四高等國小校。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與漕橋養根國小合併,稱武進縣漕橋國小一院(後者稱二院),當時只收初小畢業的男生,以遠道學生寄宿為主。
1942年夏,時值抗戰期間,地方熱心教育人士趙介武、周玉山等發起籌建中學,擇校址于振聲高等國小堂舊址,沿用“振聲”為中學校名,聘請留美博士徐仁銑先生為校長,設國中三個班、高中兩個班,總計學生一百餘人。1943年徐仁銑先生病故後,由趙介武先生任校長,聘請史紹熙為校務主任、總理校長事宜。1945年抗戰勝利後因故停辦。1947年地方著名人士孫有光等發起恢復振聲中學,並報省教育廳備案,由孫有光先生任校董會主席,聘光華大學教授周澄為校長,開設初、高中共6個班,直至解放。1950年初、高中已有9個班,學生400餘人。1951年高中停辦,專辦國中。1952年,潘家國中補習班併入本校,全校國中總計12個班,學生600餘人。1956年武進私立振聲中學被縣接管後改為公辦,更名為武進縣漕橋中學,學校規模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1960年下半年,又恢復高中,招收高一年級2個班。1962年秋,雪埝中學高中部併入本校,當時有高中8個班、國中9個班,全校總計17個班。1963年下半年,我校高中停止招生,並將原有高一、高二學生全部併入前黃中學,直至1969年下半年再度恢復高中。
自1970年至1997年,漕橋中學在校師生員工每年均在1200人左右,是一所初具規模的農村完全中學。此間連續辦了27屆高中,計有高中畢業生3000餘人。
隨著高中階段教育結構調整,1995年起我校普高轉軌,開始招收賓館服務、賓館管理職高班,1996年起又招收服裝設計職業中專班,至2002年職高班停辦,總計培養職高畢業生420餘人。學校一度成為有國中部、普高、職高部的綜合中學,學生遍及武進全區。2001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2002年8月,學校更名為常州市武進區漕橋初級中學,在校學生800多名。
百年春秋,百年風雨。學校有今天的發展,凝聚著歷任校長、教職員工的心血,傾注著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振聲(漕橋)中學歷任校長有:徐仁銑、趙介武、周澄、郁馥庭、王友平、任國瑞、卞良春、朱德華、王曉蘇、謝良誠、萬明遠、蔣孝慶、段再新、吳正希、魯岳清、王全興、龔文偉。歷任副校長有:錢政海、魯岳清、朱新民、徐伯康、吳伯民、翟曉陽、王全興、黃卓賢、蔣衛山、龔文偉、沈亞曙、丁國榮、陳國強。學校歷史上的名教師有:史紹熙(原省常中校長)、杭海槎(原蘇州高中校長)、陳木森(鹽城才子)、樊兆庚(南師附中教師)、徐繼靖(常州名師)、周澄(光華大學教授)、徐仁銑(留美博士)、謝良誠(原武進縣教育局長)、鄭君威(原省教研室主任)、鄒興華(特級教師、省前中國際分校校長)等。學校培養了一萬三千多名畢業生,他們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作出了各自的貢獻,也湧現了許多知名校友,如:秋浦(原中國民族學會會長)、瞿葆奎(原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儲傳亨(建設部原副部長)、張青松(南極長城站首任副站長)、楊繼忠(海軍少將)、周瑞安(海軍少將)、周岳明(北大人事部長)、魯錫榮(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教授)、錢夢梧(原省人民政府秘書長)、陳如明(中國無線電頻率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鄒興華(原省前黃高中校長)等。
悠久的歷史,積澱了厚實的文化底蘊,錘鍊了今日漕中人“開拓進取、自尊自強”的精神。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在典雅優美的環境中,通過學校嚴格的管理,進一步鞏固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敬業、愛生、嚴謹、務實”的教風和“勤學、善思、文明、求真”的學風,並以其豐碩的辦學成果,不斷贏得社會各界的讚譽。繼1996年學校征地30多畝、興建綜合樓(求索樓)舉行90周年校慶、2001年興建新食堂爭創省示範國中後,值2006年學校百年校慶之際,鎮黨委、鎮政府又投入600餘萬元建成3300㎡的教學樓(振聲樓)一幢,並擴大北校區近20畝,新建學校北大門、紀念亭及長150m的校區主幹道,2009年,學校又進行了田徑場改造,建設了塑膠跑道、籃球場和聯合器械區,百年老校接連煥發出勃勃生機。
2002年學校提出的辦學目標是把漕橋國中辦成一所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管理優良、質量上乘、特色鮮明,在常武地區有較高聲譽的農村省級示範國中。學校認為,“示範”首先必須“規範”,只有領導幹部率先垂範,教職員工講究風範,廣大學生言行規範,學校才可能真正成為“示範”國中。有鑒於此,自2002年起,學校確定了分“規範化、個性化、核心化”三步發展的目標。第一步即為“規範化”階段,主要工作為“建序求穩”。在這一階段中,學校根據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建立“規範”、運行“規範”,並逐漸超越規範,從而走上人性化管理道路。這種由共性到個性的發展,為我校在2005年踏上第二步即為“個性化”階段,形成一定的揚善教育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5年,學校在不斷鞏固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基礎上,提煉了“求真、揚善、尚美”的校訓。倡導教師要按真正的教育教學規律,“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為學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提供真誠服務;教師要常懷慈善之心,善待每一位學生,用“善”的力量去淨化學生靈魂,使學生“懷善心、言善語、行善事”;教師還要幫助學生不斷追求美的境界,升華美的品質,讓學生擁有“美德”、“美智”與“美體”,全面進步,和諧發展。在此基礎上,學校努力打造“揚善”教育特色:不管在德育、教學、後勤工作等領域,還是在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中,對全校教職員工、每一個學生乃至家長等,學校都提出了明確的“揚善”要求。學校主要通過打造有形的物質環境和重構無形的制度環境兩種方式,來營造催人“揚善”的氛圍;通過短期活動開展的重點強化和長期課程滲透的潛移默化兩種途徑,來加強對學生日常的揚善教育;並通過提供科學的制度保證、及時的科研支撐和足夠的經費保障,來提高“揚善”教育實效。為此學校還積極開發、實施了校本課程《春蠶到死絲方盡》、《揚善教育》、《振聲苑》和《現代文明》,並製作了導人“揚善”的校徽、編撰了校歌《漕中之歌》。2007年12月,學校被評為武進區揚善教育特色學校。目前,學校在堅持揚善傳統特色教育的基礎上,正在著力進行“現代文明”教育。
學校分別在1999年、2003年、2006年,成功進行了三輪中層幹部競聘,並分別經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教代會通過,實施《教職工工作津貼發放辦法》、《教科研工作獎勵辦法》和《教師教學成果獎勵辦法》、《優秀教職工評選辦法》,從而進一步調動了廣大教職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02年以來,學校大力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校本培訓制度;執行“五個一”的教師自我研學制度,即給每個教師訂一本專業類教學雜誌,每年撰寫一萬字讀書筆記,每月寫一篇教學反思,每學期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上好一堂公開課(後來又要求每學期參加一次新課程論壇);實行系列化的集體研學制度,即每周一政治理論或業務學習,每周三為集體備課活動日,每周四為外出聽課日,每周五為教研組教研活動日。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2002年以來,學校各年級學生的學業成績穩步提升,學科競賽屢有建樹,有近200位學生在全國、省、市以及區級英語、數學、物理、化學、信息技術、藝術、體育等各類競賽中獲獎。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武進區校長目標管理優秀學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武進區綜合督導評估優秀級學校、武進區文明單位、武進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武進區紅旗團支部、武進區德育先進學校、武進區教育質量評估獎、常州市貫徹落實學校體衛藝工作“兩條一規”優秀級學校、常州市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武進區教育系統“團結、廉潔、開拓”好班子、優秀班子、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武進區檔案工作先進集體、常州市示範圖書館、常州市A級食堂、武進區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與管理先進學校、武進區財務管理先進集體、武進區收費規範學校、武進區揚善教育特色學校、武進區綠色學校、武進區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武進區中招工作先進學校、武進區學校主動發展優秀學校、江蘇省“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先進學校、江蘇省國中教育研究先進集體、常州市實驗室建設先進單位、武進區平安校園、常州市生態園林單位等數十項榮譽。
漕橋國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學校,一批批莘莘學子將從這個知識殿堂走向人生的輝煌。

辦學規模

學校有班級12個,教職工54人,學生520人。學校占地面積63057㎡(合94.68畝),校舍建築面積15327㎡,運動場地10765㎡,教育教學設施較齊全。學校擁有一支高效務實、開拓創新、廉潔自律的行政隊伍(11人)和一支“師德優良、學識淵博、業務精湛、團結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近三年來,我校專任教師中,中高級教師41人,占87.23%;大專以上學歷100%,本科學歷32人,占68.1%;2人已經獲得教育碩士學位,1人正在攻讀教育碩士學位,3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市學科帶頭人1人,區學科帶頭人2人,區青年骨幹教師5人。全校教師有100多篇論文發表或獲國家和省市區獎勵,60人次被上級部門表彰為武進區級以上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其中,胥靜亞老師榮獲武進區十佳女教工提名獎。另有12人次在評優課中獲區級二等獎以上獎勵,其中,龔文偉、周曉玖老師均榮獲常州大市一等獎。學校語文教研組被表彰為“常州市紅旗班組”,政史地教研組被評為武進區先進教研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