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盛村(桐廬縣副中心(分水鎮))

武盛村(桐廬縣副中心(分水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盛村為浙江省桐廬縣分水鎮下屬建成區村,由原東關村、玉泉村、白沙村、縣東村、縣西村及九龍小區(移民村)六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是原分水縣城所在地,也是該鎮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桐廬縣西北部的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盛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桐廬縣分水鎮
  • 政府駐地:武盛行政東關自然村
  • 方言:分水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事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武盛村,屬桐廬縣分水鎮,位於分水古城中,原為分水縣縣城所在地。
2004年,行政村區域調整,由原白沙村、東關村、玉泉村、縣東村、縣西村合併為新“武盛村”,因武盛街貫通五村而命名。
武盛村轄桃源山、白沙、梅坡山、彭塢、高塢、東梓塢、九龍山、荷花坪、紅廟塆、蛇皮山10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共1751戶、4733人。行政村面積9.9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40.07公頃,主導產業制筆、蔬菜。
武盛村為分水古城區,山環水抱,風光秀麗,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在1380多年前,分水街上是一個荒涼偏僻小鄉村。
公元621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登基的第四年(即武德四年)把桐廬縣西北部七個鄉劃出,另外設縣,縣界東至桐峴鄉,即新登的下港(峴口)起,以富春江中為界,與桐廬之窄溪隔江相望,南以分水江為中心線,北自桐君山起上至畢浦不屬桐廬,取一水中分之義,而命名為分水縣,縣城就在分水老城區。武德七年(624年)又撤銷分水縣建制。如意元年(692年),武則天稱帝(史上稱“後周”)後的第三年,又重新恢復縣制,取名“武盛縣”,顧名思義也。

行政區劃

武盛村,由分水鎮原東關村、玉泉村、白沙村、縣東村、縣西村及九龍小區(移民村)六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我村經濟以制筆工業為主,是分水制筆業的發源地,武盛村制筆業起步於80年代初原東關村,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成為分水鎮的制筆中心區,幾乎占據了分水鎮制筆業的“半壁江山”。

經濟事業

耕地面積2051畝,林地面積10739畝。2010年總人口達4479人,1762戶居民,181名黨員,為分水鎮第一大村。村經濟2010年總收入達149539萬元,年平均增長11.9%,農民人均收入13266元,年平均增長4.6%。目前全村制筆企業2千萬以上規模企業5家,500萬以上規模企業21家,為當地百姓致富、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領導重視,投入到位,措施得力,因此我們村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被分水鎮政府命名為“2010年度村鎮建設工作先進集體”,並榮獲2008至2010三個年度的綜合考核一等獎。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東門公園(桐廬縣分水鎮政府西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