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宮觀道樂

武當山宮觀道樂

武當山宮觀道樂是中國湖北秦巴地區優秀傳統民間文化與唐代至明代宮廷音樂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瑰寶。武當山宮觀道樂大多數情況下是"歌、舞、樂"一體的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當山宮觀道樂
  • 申報時間:2006年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湖北省
  • 遺產編號:Ⅱ-69
簡要介紹,歷史溯源,藝術特色,代表作品,傳承意義,保護措施,

簡要介紹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內,山勢雄偉,面臨丹江口水庫,背依神農架林區,連綿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餘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自古以來,武當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築遍及全山,規模宏偉,相傳上古時玄武在此得道飛升。
武當山宮觀道樂武當山宮觀道樂
"山不封不名",自東漢道教誕生之後,歷代帝王曾數次在武當舉行封山儀式,武當山的聲名日盛,明成祖時期一度曾位列五嶽之上,有"大岳"之稱。令武當山真正名揚天下的是一代宗師張三豐,他創立的武當派與嵩山少林派齊名 宮觀道樂,簡稱"道樂",又稱"齋醮音樂""法事音樂""道場音樂",是配合道場各種儀式活動所使用的音樂。
武當山宮觀道樂是我國秦巴地區優秀民間文化與唐代至明代宮廷音樂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瑰寶。武當山宮觀道樂大多數情況下是"歌、舞、樂"一體的形式。

歷史溯源

代貞觀年間,武當山始建五龍祠,自此以後,道教的正一、全真等教派先後來山開宗布道,歷代高道名師也相繼在此隱居修煉,長期的宗教活動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音樂資料。武當山宮觀道樂既保留了全真派"十方韻"的音樂特色,又具有多教派音樂混融的風韻,而且各類韻腔與法器牌子俱全,是道樂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遺產。

藝術特色

由於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樂具有傳統的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它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部分,旋律古雅,內容豐富,有祈願吉祥的喜慶之樂,還有煉養清修的恬靜旋律。聽仙樂、悟仙道,可體驗一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仙境趣味。武當山宮廷音樂與民間音樂於一體。體裁形式可分為"韻腔"和"牌子"兩大類。根據演奏場合、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又可將"韻腔"分為"陽調"、"陰調"兩類;"牌子"分為"正曲"、"耍曲"、"法器牌子"三類。
常見器樂曲牌有【山坡羊】、【梧桐月】、【迎仙客】等,唱誦曲牌有【普供養】、【斗老贊】、【王母贊】等。按其活動內容,大致分為修道法事、齋醮法事和紀念法事音樂三大類。修道法事音樂乃道士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課,簡稱"早晚課"或"早晚壇"。齋醮法事音樂,是道教祭祀祈禱的儀式活動音樂,供齋念經超度各類孤魂野鬼或亡人,藉以求福免災。
武當山的紀念法事活動主要有三月三、九月九、七月半、開光等。

代表作品

常見器樂曲牌有【山坡羊】、【梧桐月】、【迎仙客】等,唱誦曲牌有【普供養】、【斗老贊】、【王母贊】等。

傳承意義

自1982年武當山對外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來,武當山特區工委、管委會採取得力措施,加大了對武當山宮觀道樂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武當山宮觀道樂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武當山宮觀中的"玄門日誦早晚課"、"祖師表"、"薩祖鐵罐施食祭煉科範"等(全套)科儀音樂均得到及時傳承,妥善而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武當山宮觀道樂古老純真的曲調是其他任何音樂所不可替代的,它極大地拓寬了民族音樂學科,為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武當山宮觀道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