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滸山位於武漢市東郊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左嶺街道(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公司開發興建的40萬人居住的花山新城內),距市中心僅15公里,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106國道貫穿南北,京珠高速公路、合左高等級公路擦肩而過,市內18路、25路等多路公車(註:花山新城建成後市政府將安排多路車)直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山前有風景秀麗的嚴東湖,水質清潔,碧波蕩漾,四周風景麗人,長江繞山北而過直奔東海,因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白滸山
- 地理位置:武漢市東郊
- 高度:149.8米
- 距市中心:15公里
概況,白滸山戰役,白滸山八景,自然條件,地圖信息,
概況
白滸山在戰爭年代,被認為是軍事戰略要地。它東距鄂州市46公里,西距武昌大東門27公里,山的海拔高度149.8米,論地理優勢,它能扼守長江。
白滸山戰役
1938年,國民黨江防司令部在白滸山上駐紮了一個炮兵團,建有燎望指揮台和四個鋼筋水泥結構炮樓及山腳的二個海炮陣地。1938年5月,日寇沿江而上,進攻武漢,在剛接近鄂州市華容區的丁橋時,駐守在白滸山上的炮兵團向日軍開了一炮,炮彈正中丁橋,橋被炸毀,嚇得日軍倒退十餘里。這樣一來,自滸山的炮兵就成了日軍進攻武漢的重要障礙,他們動用數十架飛機集中轟炸自滸山,致使軍事設施被毀,無險可守。僅存地下部分的殘骸,戰壕也早已淤塞。
白滸山八景
白滸山早在光緒年間,就是引人入勝的遊樂區。據《武昌縣誌》記載和當地人傳說,原白滸山林木蔥茂,古色悠悠。山中二人難以環抱的桂花樹古老參天,氣味芳香,山的上半端雲霧環繞,如同天庭仙境,遊客至此,往往留連忘返。
相傳,自滸山古有八景:
“碧雲古寺” 碧雲古寺位於白滸山頂,座東北朝西南,占地約千餘平方米,上下兩層,上為正殿,下層兩側是廂房,中間為天井,寺高八丈,全為青色布瓦磚牆。寺前有參天梧桐,寺左右種有冬青樹。從白滸山下杜家村上山的道路,全為青條石所砌。每逢佳節,寺廟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來自黃石、鄂城、華容、葛店、新洲等地的朝山進香人群絡繹不絕。古寺在民國前為佛教主持,民國後為道教主持。寺廟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機炸毀,僅存廟基。
“仙人立石” 在白滸山西峰有一塊一米五高的巨石,巨石上部有一近二尺碩大的足印,傳說是赤腳大仙架雲到白滸山上空,見白滸山風光絢麗,按落雲頭,落在這塊大石上而留下的足印。故有“仙人立石”之說,此石至今尚存。
“山頂天泉” 出碧雲寺,步行丈五至東峰和西峰之間的一平地,有一水井,井徑面積1.8平方米,深約數丈。井水清如鏡,常年不枯。夏季水漲,井水則漫井口,冬季枯水季節,井水亦不枯竭。因白滸山北臨長江,素有天泉隨長江水漲而漲,長江水落而落的傳說。
“龍蟠東西” 白滸山每逢雨季,在雨前雨後,滿山雲霧繚繞,雲霧每從山拗升起,茫茫而成白罩,東西二峰時隱時現,就像一條蛟龍翻滾在白滸山的東西二峰,神秘而引人遐想,故有龍蟠東西之說。
“魏氏書堂” 在碧雲寺正對面約百米處,相傳明代有個書生魏宗賢少時曾在此讀書,晚上上山時前後都有小鬼掌燈為其照路。魏後中選翰林院,並擔任過巡撫。書堂早已蕩然無存,僅剩舊基。
“油鹽古井” 傳說在碧雲寺後,陡壁上有兩塊相連的大石頭,高約1.5米,面積約20平方米。石頂各有一洞,一個洞出油,一個洞出鹽,可供寺里僧人食用。後有一僧人暗將油鹽拿到山下去賣,敗壞了寺規,褻瀆了神靈,於是井裡再也不復出油鹽了。
“猿猴老穴” 在白滸山北面山腰有個石洞,高2米,深1.5米。據說,從前此洞是猿猴棲身之所,故稱“猿猴老穴”。後因山石塌落舊址無存。
“磯分江武” 白滸山北麓長江之濱,山邊有塊很大的磯石,呈黑色,俗稱“黑磯”。此處江水湍急,在此設有航行燈為輪船引航。在其上游約八百米江中處,也有一塊磯石呈白色,俗稱“白磯”。古時白磯的東面為武昌縣,即鄂州市,西面為江夏縣,即武漢市,故有“磯分江武”之說。因白磯矗立於江中,影響航行安全,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將其炸毀。
自然條件
白滸山北靠長江,長江像一條玉帶繞山而過,南臨嚴東湖,依山傍水。 白滸山自然生態特殊的地質構造、集濕地植被、鳥類棲息地、江灘、荒草地、茂密的樹林、翠綠的茶樹、河流、江灘、沼澤和古文物,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南國山嶽河川濕地自然景觀。瀕臨長江濕地核心保護區,且擁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以及鄰近武廣高鐵站的區位優勢。
地圖信息
地址:洪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