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前身溯源
1958年,北京建築工業學院非金屬礦系成立。
1978年,更名為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非金屬礦系。
1989年,更名為武漢工業大學非金屬資源工程系。
1971年,湖北建築工業學院非金屬礦系成立。
1985年,更名為武漢工業大學非金屬礦系。
合併發展
1993年,武漢工業大學非金屬資源工程系、武漢工業大學非金屬礦系、武漢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環境工程專業合併組建武漢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系。
1998年,更名為武漢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2001年,武漢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動力與環境學院部分專業、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部分專業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教學系、開設6個本科專業。
教學系:礦物加工與材料系、資源開發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空間信息與規劃系
本科專業:礦物加工工程、採礦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師資力量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10餘人。教學科研和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共100餘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2人。擁有一批高層次人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省級教學名師、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學科首席教授等20餘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余永富
墨西哥科學院院士:宋少先
學科建設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及院士崗位設崗學科1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湖北省重點學科2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加工
院士崗位設崗學科:礦物加工
博士後流動站: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地理學
湖北省重點學科: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1個,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個,湖北省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湖北省品牌專業1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出版教材10餘部。
國家特色專業:礦物加工工程
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礦物加工工程
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礦物加工工程
湖北省品牌專業:採礦工程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爆破工程》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4項。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礦物資源加工與環境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近5年,學院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9項;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7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餘項;在中國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0餘篇,其中SCI收錄600餘篇。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屬性 |
---|
超大規模微細粒複雜難選紅磁混合 鐵礦選礦技術開發及工業化套用 | 米子軍、陳雯、馬法成 王永章、周育、王繼光 魏兵團、白俊、秦同文、羅良飛 | |
| | |
| |
| | |
學術資源
合作交流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與來自世界5大洲的20多個國家的大學和學者建立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包括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教師短期學術訪問、研究生國際交換、學術講座等。
文化傳統
學院貫徹《
武漢理工大學章程》,開展“教書育人”、特色黨建、“責任、誠信、成才”教育,通過學風建設“三部曲”、創新培養“三重奏”、素質教育“五平台”等特色學生工作,助力學生“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目標的實現。
現任領導
地圖信息
地址:珞獅路1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