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思源廣場

武漢理工大學思源廣場

思源廣場位於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東院大學生活動中心右側,飲水思源,,感謝學校對他們的培養和教育,體現了理工學子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理工大學思源廣場
  • 地點:武漢
  • 類型:廣場
  • 寓意:莘莘學子常感懷師恩
大愛無言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北周·庾信《徵調曲》
有一種無私奉獻的品質叫忘我,有一種震顫人心的力量叫傳承,有一種高尚從容的職業叫教師,有一種沉鬱悠長的大愛沉默不言。
當一寸又一寸的粉筆在空中掉落,隨之流失消散的是一段又一段歲月,耐心的講述將時光斑駁成片片油彩,演繹出令人唏噓不已的絢麗和滄桑。一張又一張講台被年華遺忘在角落,一屆又一屆學子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軌跡,進進出出的是斷裂的青春故事。那盛滿星辰與月光的九月,見證這滿園種子,成長為天下桃李。
兩個世紀前,哲學大師康德就已闡明了一個千古不移的真理:“人唯有憑藉人,也即唯有憑藉同樣受過教育的人才可能受教育。”人類的表層文化可以依靠通商、旅遊、遷徙等方式進行傳播,深層次的精神文化機器基本框架,惟有藉助各級各類教育才能得到系統、深刻、高效而富有創意的傳播,而教師恰恰擔負這一重要的永恆的社會職能。
 用語言播種,用筆尖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教師是智慧的散播者,是治學解惑的典範。被譽為“萬世之師表”的孔丘,自幼好學。《闋里述聞》載:他大約7歲時,就開始學習五禮、五射、五御、六書和九數,懂得灑掃應對的禮節。“十五而有志於學”,30歲左右“設教閭里”。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孔子對自己提出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座右銘,他一面教學,一面求學,力求作到:好學、樂學、敏學、博學。經常“不恥下問”、“每事問”,虛心求教,“多聞”、“多見”,使得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多才多藝。 “儒學宗師”董仲舒同樣刻苦攻讀,曾“三年不窺園”,達到如痴如愚的程度。他一邊從政,一邊收徒講學,使他獲得了“漢代孔子”的美稱,一時間,許多讀書人把他視為師長,所謂“學士皆師尊之”。 “理學大師”朱熹,幼年遍讀《孝經》、《大學》、《論語》、《孟子》,立下學做聖人的宏願。14歲,“無所不學,禪、道、文章、楚辭、詩、兵、法,事事要學,出入時無數文字”。18歲鄉試得舉,次年中進士,仍不滿於自己的成就,常常夜讀,“窮究到明”。一生著述等身,學問博大精深。 名師以身示人,暢遊書海,好學不倦,無疑成為後人效仿的絕佳楷模。
思源廣場思源廣場
 教師不僅以學術見長,更是精神的燈塔。他們用心用愛建築一座知識的百花園,一個字元就是一個風景。如冰心所言:“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那些春蠶吐絲般的話語,宛如那蹦跳在草尖樹葉上的一顆顆晶瑩的露珠;紅燭映照似的教導,是響徹山川和萬物的溫暖聖歌;任勞任怨的耕耘,滋潤著足下的每一寸沃土。他們用理想為學生鋪設成功的坦途,用品格為學生架設人生的橋樑,用知識為學生搭建事業的平台,用智慧為學生展開騰飛的翅膀。一種水晶般的情愫,源於心中的那一輪日出。當一隻只勁鴿奮飛於天際,一種自豪便澎湃於心海;當一陣陣碩果的馨香又從遠處傳來,在老師生命的底片上,投影出的是“靈魂工程師”的偉大形象。涓流成河,河匯于海,自然之海給人視覺上的衝擊,知識之海給人靈魂上的升華。 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廣闊的是人的靈魂”。
思源廣場思源廣場
譚嗣同曾指出:為學莫重於尊師。教書育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亦是最孤寂的事業。風來柳疏,風過而柳不留聲;雁渡零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他們苦心採擷片片綠葉,鋪出腳下疊翠的小道;真心掇拾串串蓓蕾,變作眼前絢麗的彩霞;精心摘取枚枚錦瓣,穿成青青旖旎的花環;他們悉心收穫累累碩果,化為人生路上哲思的佳篇。開心一顆,蠶絲吐盡,育出滿園桃李;陋室兩間,蠟燭燃竭,照亮幾代新人。孤燈清影,兩袖清風,千秋仁義之師,萬世人伶之表
老師,原想收穫一縷春風,走進你,你卻給了我們整個春天。天涯海角有窮時,唯有師恩無盡處。
“恩師!”是理工大學子最真誠的謝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