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畫

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畫
  • 發布單位武漢市人民政府
一、指導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以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導向,以持續最佳化產業結構為重點,以精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為抓手,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分層分類精確施策,多措並舉精準發力,加快形成“孵化一批、培育一批、認定一批、樹標一批”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格局。
二、總體目標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型高成長企業(科技‘小巨人’‘瞪羚’‘獨角獸’)—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標桿企業”的梯次培育路徑,持續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打造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發展穩、後勁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推動一批科技型高成長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全力促進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倍增。到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6000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位居前列。
(二)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幅達到14%以上;到2021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4%以上。
(三)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每年新增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發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機構1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5.5%;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每年增長15%以上。
(四)創新標桿企業不斷湧現。著力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領軍企業以及在行業細分領域內的“隱形冠軍”“單項冠軍”等創新標桿企業。到2021年,創新標桿企業總數達到100家。
三、重點任務
(一)建立科技型企業基礎資料庫
建立科技型企業統計監測制度,全面摸清我市科技型企業現有家底,做好基礎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型高成長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創新標桿企業資料庫,及時了解有關動態,分析研判有關情況,為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提供支撐。
(二)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1.著力構建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培育機制。建立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路徑,夯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基礎。積極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著力培育科技型高成長企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制定科技型高成長企業和創新標桿企業認定標準,開展科技型高成長企業和創新標桿企業認定工作。將科技型高成長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力量,納入我市科技計畫體系支持範圍進行重點培育。
2.著力加強創新孵化載體建設。加快建設“創谷”、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雙創基地、“新兩園”(現代產業園和科創小微園)、環大學創新帶、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孵化載體,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推進國家存儲器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慧型網聯汽車基地、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和大健康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培育和聚集一批具有核心關鍵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
3.深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廣泛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鼓勵科技諮詢、智慧財產權代理、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為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加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力度,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戶20萬元獎勵;對首次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戶10萬元獎勵;對超過有效期後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戶5萬元獎勵;對有效期內整體搬遷至我市行政區域內並通過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機構認定的外地高新技術企業,可適用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市級財政按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標準給予20萬元獎勵。以上4項獎勵資金各區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予以配套。對外地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設立的與其主營業務一致的獨立法人企業,2年內參照高新技術企業在申報科技計畫項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增幅機制,逐步加大獎勵力度。
4.全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支持力度,在項目用地、科技研發項目申報、研發補貼、科技金融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每年認定一批年度創新標桿企業並向社會公布。
(三)提升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
1.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獨立或者與高校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平台,對企業牽頭新組建的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台按照有關檔案精神給予一定補助。在市級科技計畫體系中設立科技創新平台專項,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
2.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完善科技和稅務部門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聯合工作機制,強化政策宣傳,利用“網際網路+”讓企業規範、高效享受政策,確保政策落實“應享盡享”。建立企業研發項目信息庫,加強企業研發項目管理,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研發管理制度。
3.推動企業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攻克一批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對企業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市級財政給予相應支持。在市級科技計畫體系中設立科技重大專項、企業技術創新專項,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
4.加大創新產品推廣套用力度。探索創新產品分階段分類管理模式,對創新產品以事中事後監管為主。加大政府採購支持力度,試行政府首購制度,提高科技型企業產品政府採購比例。實施新技術新產品套用示範工程,制定創新產品採購、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支持政策,建立“首購首用”風險補償機制,促進裝備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軟體首版次產品的套用推廣。支持建立創新產品國際推廣渠道。
5.鼓勵企業獲得智慧財產權。鼓勵企業對自主研發成果及時申請並獲得發明專利等智慧財產權。鼓勵企業根據自身需要,通過受讓、受贈或者併購等方式獲得相關智慧財產權。建立健全企業智慧財產權特派員工作機制,運用專利導航分析方法,指導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開展發明專利布局,建立核心技術專利池。對國家級智慧財產權貫標達標企業、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的企業以及獲得一定數量發明專利授權的企業給予相應獎勵。
6.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企業圍繞智慧型化、綠色化等方向進行技術升級改造。落實“零土地”技術改造政策,定期發布企業技術改造目錄。對於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工業技術改造項目,給予最高800萬元補助。對工業智慧型化改造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助。
7.支持企業創新人才團隊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深化校友資智回漢工作,吸引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武漢黃鶴英才”“3551光穀人才計畫”、武漢市“千企萬人”支持計畫等人才計畫重點向高新技術企業傾斜。鼓勵科技型企業聯合在漢高校開展訂單式培訓,培養企業急需的專業人才。
(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及時做好企業需求和科技成果的徵集匯總,實現科技成果供給端、需求端、資金端的精準對接。鼓勵企業根據轉型升級需求,主動承接和轉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引導企業重視原創技術和前沿技術儲備。圍繞我市產業鏈、創新鏈的關鍵領域,支持企業、產業聯盟開展面向高校院所的技術難題競標、科技懸賞等“研發眾包”。在市級科技計畫體系中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企業將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
(五)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建設
做大市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若干面向產業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子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內的早中期項目。對接國家、省級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科技成果轉化等引導基金,做大市級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我市科技企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充分發揮銀行、擔保、創投、保險等金融機構作用,積極推廣科保貸、專利權質押貸、投貸聯動等創新金融產品,對企業的保證保險貸款利息及保費給予一定補貼,完善投貸聯動試點業務的風險補償機制,幫助企業獲得科技貸款和創業投資。搶抓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機遇,推動一批科技型高成長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科技部門負責全面協調推進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研究提出需市人民政府審議重要事項,統籌解決有關問題,推動工作落地落實。不斷強化各相關部門和各區之間的聯動,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考核機制。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統計分析工作,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狀況及時進行跟蹤和研究。各區、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細化配套政策和任務清單。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核心指標納入各區和各相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全力推動培育工作有效開展。
(三)加大宣傳力度。充分激發廣大企業的創新創業創造熱情,營造全社會尊重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運用各類新聞媒體,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著力提升政策的知曉度和落地率。建立創新標桿企業定期發布制度,每年認定和宣傳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創新標桿企業,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示範樣板。
本計畫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