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Hunan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又名武漢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鄭店楓樹口水庫,創建於1958年,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地方水產科研機構之一。

研究所是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存、良種選育與擴繁,水產養殖與營養,水產病害與漁業生態環境保護,水產品加工,質量安全、漁業信息化研究的市級公益型農業科研單位。

截至2015年8月,研究所占地11.13公頃;設有5個研究室;共有在職職工7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 外文名:Hunan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 簡稱:武漢水產所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武漢市農業科學院
  • 現任領導:所長:徐洪亮
  •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鄭店街(430207)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設備,科研成就,科研成果,成果轉化,文化傳統,

歷史沿革

1958年9月,武漢市郊區水產科學研究所成立。
1961年4月,市郊區水產科學研究所與養殖場合併組建武漢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漁藥GMP車間漁藥GMP車間
1984年6月,武漢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組建,水產科學研究所改屬市農業科研中心,其後市農業科研中心於1989年9月、2016年兩度更名。
2005年,漁藥GMP車間啟動建設。
2006年至2010年圍繞國家級鮊魚良種場和鱖魚良種繁育中心兩個重點平台建設項目,在鄭店山南基地總投資1200萬元。
2011年5月,研究所完成向鄭店基地的搬遷。
2012年至2014年,依託鱖魚健康養殖小區(一期、二期)建設項目入駐江夏區山坡鄉。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5年8月,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7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4人,副高以上19人(其中正高職高級工程師5人);有博士8人,碩士17人,享受國務院及省市專家津貼8人(其中國務院津貼2人)。
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艾桃山等。
科技部星火科技先進工作者:艾桃山。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李清。
武漢市政府專家津貼:朱思華、喻運珍、高銀愛、王貴英、王青雲等。
正高職高級工程師:李清、艾桃山、朱思華、喻運珍等。

科研部門

截至2015年8月,研究所下設長江特色魚類研究室、水生動物繁養與營養研究室(原肉食性魚類研究室)、水產病害與漁業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室(原魚病與水環境研究室)、水產加工研究室、水產品質量安全與漁業信息化研究室等5個研究室。
實驗中心實驗中心
研究所建有“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湖北武漢鮊魚良種場”、“湖北省漁用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淡水水產健康養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漁藥研發基地”、“武漢市鮊魚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市鱖魚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綠色新漁藥研發中心”、“華中農業大學淡水魚苗種繁育技術推廣示範站 ”等科技創新與試驗平台,設有院士專家工作站。

設施設備

截至2016年11月,研究所占地167畝,建設有科研實驗中心2200m2,苗種繁育中心32000m2,漁藥GMP生產車間20000m2,水產品加工車間1200m2,科研辦公樓2800m2,另在外建有核心中試基地1000畝。
2005年,漁藥GMP車間啟動建設,建築面積為7894平方米,投入資金600萬元,完成建設7條生產線,年產能達到5000萬元,順利通過國家農業部GMP認證。
2006年至2010年圍繞國家級鮊魚良種場和鱖魚良種繁育中心兩個重點平台建設項目,在鄭店山南基地總投資1200萬元,建成總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的名優魚類苗種繁育中心和湖北武漢鮊魚良種場。
2012年至2014年,依託鱖魚健康養殖小區(一期、二期)建設項目入駐江夏區山坡鄉,建設魚池1200畝,總投資707萬元。基於山坡鄉的水資源和自然環境資源,水科所聯合投資企業及規劃設計院共同完成 “四水農園”24000畝概念性總體規劃。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8月,研究所先後承擔國家、省、市各類科研項目並取得成果150餘項,制定地方性農業標準16項,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國家及省市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36項,獲發明專利6項,國審水產新品種1個,新產品5個。
國審水產新品種:雜交鮊“先鋒1號”。
國家重點新產品:漁用抗菌病毒中草藥口服製劑——漁用三黃散。
農牧漁業部豐收獎三等獎:武漢市五千畝精養魚池養殖綜合技術。
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水生生物對水體自淨作用的研究。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配合飼料研究——團頭魴配合飼料及其養殖技術的研究、斑鱖良種選育及其規模繁育技術的研究。
湖北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黑尾近紅高效養殖技術集成及推廣。
湖北科技成果推廣三等獎:植物源系列漁藥的推廣套用。

成果轉化

截至2015年8月,研究所成立了武漢中博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先鋒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市佳恆水產有限公司、武漢佳鑫鱖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武漢楚魚鄉水產有限公司等公司作為成果轉化的載體。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到全國20餘省市,服務漁民近30萬人次,創造社會經濟效益達30億元以上。

文化傳統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所徽為圓形,內圓下半部分通過波浪線自然形成了三條魚,象徵著研究所研究水產的職責所在,上半部為地球半球的經緯圖。
愛所、創新、恆研、厚德
愛所是正大無私的奉獻,要求每個人都把有限的個人精力投入到無限為所服務中去。
創新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戒驕戒躁,大力踐行理念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依靠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恆研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要求海納百川、雍容大度、博採眾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