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時間:2003年
  • 前身: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 教職工:96人
學院簡介,學院機構,黨政管理,機構設定,師資隊伍,學術團隊,學者教授,專業介紹,碩士點簡介,

學院簡介

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77人;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具有碩士學位57人;其中包括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十大傑出青年、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
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院士工作室,校企聯合的智慧型降噪技術研究中心;一個計算機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套用技術、智慧型技術、計算數學等3個研究所;均為湖北省智慧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
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計算機工程、 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方向)、軟體工程、網路工匪促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二級學科碩士點,導航、制導與控制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為省級重點學科。有在校本科生1381人,碩士生44人。
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有湖北省省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承擔武漢工程大學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建成兩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校級重點課程。
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共承擔科研項目9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18項;湖北省自然科學獎勵三等獎1項;累計科研進帳達到800萬元以上;教職工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重要會議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8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 檢索收錄200餘篇次。學院十分重視學術交流與合作,兆拔旬先後承辦、協辦大型學術會議3次,邀請10名余國內外知名教授來學院講學、訪問,派出10餘人留學、科研合作和考察訪問。
學院以“IT文化節”為代表的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以“計算機實踐服務中心”、“計算機愛好者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為代表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服務師生、服務淋辣婆歡社會,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各大賽事中成績優異。其中包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大賽國家級獎勵、省級獎勵多項。本科生申請3項實道盛整用新型發明專利;開展的公益活動在校內外有較好影響。
作為大學生創新實踐與科漿罪殃學技術研究緊密結合的平台,學院機器人足球隊自2002年以來,先後在漢城維也納釜山新加坡多特蒙德舊金山、青島、仁川等地的機器人世界盃比賽中,連續十年共11次榮獲世界冠軍。
學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向社會輸送了大捉斷廈量優秀人才。歷年來均有學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學府深造;畢業後申請留學的人員也逐年增加;進入華為、百度、新浪、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銀行和證券金融機構體系、中軟國際金山軟體等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企業,國家和地方政府機關,實現高端就業的同學也越來越多。還有學生積極投身國防事業,積極參與資教活動。

學院機構

黨政管理

學院黨委
黨委書記:魯曉君 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學院領導合影學院領導合影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火利 負責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
學院行政
院 長:王海暉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副院長:何成萬 負責研究生教學、實驗室建設及科研工作
副院長:黃巍 負責本科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工作

機構設定

學院辦公室
主任:熊凡
學院教學管理科
教學幹事:劉軍、蔡敦波、劉瑋、盧濤
學院科研、學科管理科
負責人:盧凌燕
學生工作辦公室
主任:王劍
學院團委
書記:王劍
教研室(中心)主任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莊朋
計算機工程教研室:徐國慶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教研室:蔡敦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徐銀霞
軟體工程教研室:易國洪
網路工程教研室:趙卿松
信息技術教研室:劉軍
實驗中心:羅克
教工黨支部書記
教工第一黨支部
教工第二黨支部
教工第三黨支部
教工第四黨支部
學院工會
主席:劉昌輝
委員:劉曉華、曾令美、章瑾、吳靜、姚峰、熊凡
學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海暉
委員:何成萬 吳雲韜 劉寶忠 李偉波 金國祥 王慶春
秘書:盧凌燕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兼學院教學督導組)
主任委員:王海暉
副主任委員:李偉辨剃戒體波
委員:何成萬 劉寶忠 金國祥 劉大革 蔡瓊 鄭更生 張 俊
秘書:熊凡
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海暉
委員:孔海霞何成萬吳雲韜劉寶忠李偉波金國祥鄭更生張俊
秘書:熊凡盧凌燕

師資隊伍

學術團隊

計算機及其智慧型化科研創新團隊
責任教授:張彥鐸
特聘教授:吳雲韜
行政助理:何成萬
學術帶頭人:王海暉 劉寶忠 金國祥
學術骨幹:劉昌輝 鄭更生 冉全 趙彤洲
學術團隊成員:趙卿松、李迅、胡宏銀、姚峰、鄔少飛、趙世平、劉軍、劉黎志、張琴、孫愛蓉、譚雲松、肖利芳、徐國慶、明岸華、陳向陽、劉曉華、鄧峰
校青年學術骨幹:鄭更生、劉軍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團隊
責任教授:劉寶忠
教學骨幹:李曉林 劉大革 謝芳 羅克 曾令美
行政助理:莊朋 姬濤
成員:徐俊武 陳青 周啟生 章瑾 郭煒 李翠紅 劉菲 孫玉昕田紅梅 伍慶華 江紅 方暉 孫宏斌 余秋惠

學者教授

張彥鐸博士,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套用專業博士生導師、武漢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任武漢工程大學副校長、智慧型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及其智慧型化科研創新團隊責任教授,兼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中國分會華中地區召集人,IEEEACM會員,湖北省第十二屆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
主要科學研究領域為智慧型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套用開發,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型計算(最佳化)、機器人路徑規劃、多機器人協作、類人機器人、智慧型檢測、仿真系統等技術。參與、完成和主持的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其中獲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集體二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多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進入三大檢索30餘篇。
王海暉,教授,博士。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研究所
現任職務: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型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武漢分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圖像處理、機器視覺、圖像理解與識別、計算機控制技術、智慧型計算等。
科研項目:共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畫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資助計畫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以及一批企業委託橫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教學工作:自2004年進入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以來,先後承擔8門本科生、研究生課程的講授任務。教學質量優良,學生評教結果一直居計算機學院前列。主要講授的課程有:數字圖像處理、機器視覺、模式識別技術與套用等。其中,作為課程負責人的“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同時,還積極參加了多門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的建設工作。獲武漢工程大學2005~2006年度教學優秀獎三等獎。
教學研究:共主持或參加了多項校級及以上教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十餘篇;2007年獲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所參與的一項教研成果2007年通過了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何成萬博士(後),教授。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智慧型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7年獲日本北海道大學信息工學科碩士學位,2005年獲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2000年在日本的軟體公司從事軟體研究和開發工作,2000年回國到武漢工程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日本軟體企業委託開發項目等。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被三大檢索收錄10餘篇次。主要從事軟體工程及軟體開發環境、軟體復用及軟體構件技術、語義Web、知識發現與數據採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吳雲韜,教授,博士(後)。2008年3月受聘為武漢工程大學“工大學者計畫”工大學子特聘教授,2009年4月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楚天學子特聘教授,任研究生處副處長,曾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兼智慧型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負責人承擔一項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畫項目和一項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畫優秀中青年人才項目。曾先後榮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項(獨立申報)、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首屆研究生“學術十傑”、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06年度發表論文先進個人、武漢工程大學08、11年度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等。主要研究興趣為陣列信號處理、自適應信號處理中的信號檢測和參數估計、智慧型信息處理、生物醫學信號分析、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定位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偉波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1982年1月江西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9年6月武漢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82年2月-2003年7月在湖北紡織建築設計院從事CAD軟體研發和技術管理工作,正高級工程師職稱,其中1992年6月-1993年9月日本東京地基基礎諮詢公司從事GIS軟體研發工作。2003年8月調入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本科教學、科研和指導研究生工作。
王慶春教授,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電力與自動化系,畢業留校後被分配到計算機系計算機教研室任教。1979年調入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任教至今。1996至1997年在武漢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國內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與自動程式設計。
劉寶忠教授,1995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光電子技術專業,獲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工業控制與檢測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是專業學術帶頭人。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主持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能力。
金國祥教授。武漢大學基礎數學博士研究生;武漢大學基礎數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理學博士學位。2006年起為碩士生導師,招收過3 屆碩士研究生。講授過以下研究生課程:Fourier分析與套用,數值分析,泛函分析,抽象代數,解析函式邊值問題等。1997、2005、2010年三次主持並完成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在三角插值、奇異積分方程數值解法諸方向上作過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把數學成果套用到隨機共振的研究中,有關成果發表在《物理學報》、《中國物理B》等刊物上。2007年獲襄樊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貳等獎。

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工程方向)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套用知識,基本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並具備良好外語運用能力的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高級專門人才。
社會對計算機人才需求總量穩中有增,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和崗位層次更加寬泛,需求主體也悄然變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需求不減,但競爭激烈。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業,廣泛運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人才需求平穩增長,但需求層次明顯提高。水利、能源、建築、醫療、新聞、出版、廣告、旅遊等行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總量沒有明顯變化。機械、化工、冶金、石油、電力、造船、輕工、紡織、汽車、製藥、物流等行業信息化步伐加大,對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需求持續增長。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急需計算機人才,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熱點。據統計,全國稅務、工商、財政、公安、海關、外貿等系統,計算機專業人才不足4%。
有教師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楚天學子及工大學子1名。博士2名,再讀博士4名。碩士及以上人員13名。師資力量雄厚,教師科研和教學能力強,能較好滿足本專業學科及教學工作需要。
網路工程專業
培養具備計算機科學與網路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網路規劃設計及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具有網路維護與管理專長、能從事網路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套用類型的人才。
學生學習數字通信原理、現代通信技術、網路規劃與設計網路協定網路編程網路互聯技術等知識,重點掌握網路工程設計和規劃、網路系統集成、網路管理和網站設計等知識。
畢業生能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知識: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所需要的數學和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網路工程設計與規劃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互連網套用系統開發技術,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技術。
2.能力:對所學知識具有綜合套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開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善於用文字和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團隊協同工作的能力和競爭能力。
3.素質: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熟練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
畢業生畢業後可從事網路套用系統開發、網路系統設計規劃、網路系統集成及計算機軟、硬體在企事業單位辦公中的套用等方面工作。
有專任教師8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7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技術專業方向)
1.專業特色
以信息技術套用為核心,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重點研究信息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管理知識。培養具備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牢固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具備創造性地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工程方法於信息系統構建和集成的能力,具備信息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管理專長,能從事企業信息管理、套用系統集成等工作的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牢固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創建集成最佳化的信息系統,並能有效維護和管理其運行的能力。培養學生鑑別和評價當前流行和新興技術並能根據用戶需求評估其適用性的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團隊協作和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操守。
2.就業領域
設定信息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管理培養方向。以主流信息系統為基礎,注重理論教育和套用技能培訓相結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工程套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夠熟練套用國內外企業信息系統,結合企業實際,實施各領域的信息管理和集成工作。
3.師資力量
有教師13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11人,全部具有碩士學位,在職博士研究生4人。主要從事資料庫技術及套用、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面向對象軟體工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
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智慧型和信息科學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夠從事該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智慧型信息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使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進行信息處理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了解人工智慧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接受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鍛鍊。以智慧型科學技術為核心的武漢工程大學機器人足球項目在國際國內屢獲冠軍,形成武漢工程大學一大特色和優勢,並在智慧型機器人和計算機視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培養方向。
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方向)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紮實的數理基礎,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套用知識,基本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實踐技能,並具備良好外語運用能力的計算機專業高級專門人才。
強調學生專業基礎的夯實,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計算科學、信息安全、計算機圖形與可視化等特色培養方向。
學制四年,授理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專業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軟體工程專業及套用知識,具有軟體開發能力,具有軟體開發實踐和項目組織的初步經驗,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能從事計算機軟體項目的設計、開發、套用,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的高素質軟體工程專門人才。
學生在專業方面主要學習軟體工程方法、軟體系統開發、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開發管理、軟體測試、軟體質量保證等課程,重點掌握軟體開發、軟體項目管理和軟體測試等知識。
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碩士點簡介

1.一級學科碩士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主要研究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系統等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信號與信息處理、智慧型機器人系統。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主要研究軟體開發和使用過程中的軟體理論、方法和技術。
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計算機軟體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工程與軟體方法學、語義Web與本體技術、軟體分析與測試、軟體需求工程。
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
計算機套用技術主要研究計算機在各領域的套用原理和技術。
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計算機套用系統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智慧型計算理論與套用、資料庫系統、計算機過程控制。
2. 一級學科碩士點 軟體工程(0835、工學)
軟體工程以提高軟體質量和降低開發成本為目標,研究軟體開發過程、方法和軟體工具等內容。
培養具有堅實的軟體工程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軟體工程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軟體工程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軟體工程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體系構件與軟體復用、軟體開發環境與工具、軟體項目管理、可視化軟體與圖像處理技術、智慧型計算與軟體、嵌入式軟體及套用。
3.二級學科碩士點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081104、工學)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是在信號處理、人工智慧、控制論、計算機技術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學科。該學科以各種感測器為信息源,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技術為核心,以數學方法與計算機為主要工具,探索對各種媒體信息進行處理、分類、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構造具有某些智慧型特性的系統或裝置,以提高系統性能。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具有廣泛套用價值的控制科學與工程的重要分支。
培養具有堅實和系統的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了解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能夠適應我國經濟、科技、教育發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和高等教育的高層次人才。具備從事模式識別、圖像處理、人工智慧、智慧型控制、智慧型感測系統、智慧型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獨立工作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型機器人系統、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信號與信息處理、智慧型網路及軟體工程、知識發現與數據採掘等。
4.二級學科碩士點 計算機套用技術(077503、理學)
主要研究如何用計算機解決各種數學問題的科學,它的核心是提出和研究求解各種數學問題的高效而穩定的算法。高效的計算方法與高速的計算機是同等重要的,計算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已與理論分析、科學實驗共同成為當代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計算數學主要研究與各類科學計算與工程計算相關的計算方法,對各種算法及其套用進行理論和數值分析,設計與研究用數值模擬方法代替某些耗資巨大甚至是難於實現的實驗,研究專用或通用科學工程套用軟體和數值軟體等。計算數學與其他領域交叉滲透,形成了諸如計算力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計算生物等一批交叉科學,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及其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得到了日益廣泛的套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積分方程的數值解法、信息安全、智慧型計算、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系統、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
5.專業學位碩士點 計算機技術(085211)
培養具有紮實的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熟悉現代計算機軟硬體平台和網路開發環境,了解相關的邊緣學科。能夠通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多種研究和套用課題。具備較強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以團隊形式進行系統套用項目開發的實際能力以及較強的外語文獻的閱讀與分析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求實的科研作風,能勝任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從事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工程、智慧型計算理論與套用、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智慧型機器人系統、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信號與信息處理、知識發現與數據採掘。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火利 負責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
學院行政
院 長:王海暉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副院長:何成萬 負責研究生教學、實驗室建設及科研工作
副院長:黃巍 負責本科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工作

機構設定

學院辦公室
主任:熊凡
學院教學管理科
教學幹事:劉軍、蔡敦波、劉瑋、盧濤
學院科研、學科管理科
負責人:盧凌燕
學生工作辦公室
主任:王劍
學院團委
書記:王劍
教研室(中心)主任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莊朋
計算機工程教研室:徐國慶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教研室:蔡敦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徐銀霞
軟體工程教研室:易國洪
網路工程教研室:趙卿松
信息技術教研室:劉軍
實驗中心:羅克
教工黨支部書記
教工第一黨支部
教工第二黨支部
教工第三黨支部
教工第四黨支部
學院工會
主席:劉昌輝
委員:劉曉華、曾令美、章瑾、吳靜、姚峰、熊凡
學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海暉
委員:何成萬 吳雲韜 劉寶忠 李偉波 金國祥 王慶春
秘書:盧凌燕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兼學院教學督導組)
主任委員:王海暉
副主任委員:李偉波
委員:何成萬 劉寶忠 金國祥 劉大革 蔡瓊 鄭更生 張 俊
秘書:熊凡
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海暉
委員:孔海霞何成萬吳雲韜劉寶忠李偉波金國祥鄭更生張俊
秘書:熊凡盧凌燕

師資隊伍

學術團隊

計算機及其智慧型化科研創新團隊
責任教授:張彥鐸
特聘教授:吳雲韜
行政助理:何成萬
學術帶頭人:王海暉 劉寶忠 金國祥
學術骨幹:劉昌輝 鄭更生 冉全 趙彤洲
學術團隊成員:趙卿松、李迅、胡宏銀、姚峰、鄔少飛、趙世平、劉軍、劉黎志、張琴、孫愛蓉、譚雲松、肖利芳、徐國慶、明岸華、陳向陽、劉曉華、鄧峰
校青年學術骨幹:鄭更生、劉軍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團隊
責任教授:劉寶忠
教學骨幹:李曉林 劉大革 謝芳 羅克 曾令美
行政助理:莊朋 姬濤
成員:徐俊武 陳青 周啟生 章瑾 郭煒 李翠紅 劉菲 孫玉昕田紅梅 伍慶華 江紅 方暉 孫宏斌 余秋惠

學者教授

張彥鐸博士,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套用專業博士生導師、武漢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任武漢工程大學副校長、智慧型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及其智慧型化科研創新團隊責任教授,兼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中國分會華中地區召集人,IEEEACM會員,湖北省第十二屆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
主要科學研究領域為智慧型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套用開發,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型計算(最佳化)、機器人路徑規劃、多機器人協作、類人機器人、智慧型檢測、仿真系統等技術。參與、完成和主持的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其中獲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集體二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多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進入三大檢索30餘篇。
王海暉,教授,博士。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研究所
現任職務: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型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武漢分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圖像處理、機器視覺、圖像理解與識別、計算機控制技術、智慧型計算等。
科研項目:共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畫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資助計畫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以及一批企業委託橫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教學工作:自2004年進入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以來,先後承擔8門本科生、研究生課程的講授任務。教學質量優良,學生評教結果一直居計算機學院前列。主要講授的課程有:數字圖像處理、機器視覺、模式識別技術與套用等。其中,作為課程負責人的“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同時,還積極參加了多門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的建設工作。獲武漢工程大學2005~2006年度教學優秀獎三等獎。
教學研究:共主持或參加了多項校級及以上教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十餘篇;2007年獲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所參與的一項教研成果2007年通過了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何成萬博士(後),教授。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智慧型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7年獲日本北海道大學信息工學科碩士學位,2005年獲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2000年在日本的軟體公司從事軟體研究和開發工作,2000年回國到武漢工程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日本軟體企業委託開發項目等。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被三大檢索收錄10餘篇次。主要從事軟體工程及軟體開發環境、軟體復用及軟體構件技術、語義Web、知識發現與數據採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吳雲韜,教授,博士(後)。2008年3月受聘為武漢工程大學“工大學者計畫”工大學子特聘教授,2009年4月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楚天學子特聘教授,任研究生處副處長,曾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兼智慧型機器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負責人承擔一項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畫項目和一項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畫優秀中青年人才項目。曾先後榮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項(獨立申報)、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首屆研究生“學術十傑”、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06年度發表論文先進個人、武漢工程大學08、11年度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等。主要研究興趣為陣列信號處理、自適應信號處理中的信號檢測和參數估計、智慧型信息處理、生物醫學信號分析、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定位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偉波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1982年1月江西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9年6月武漢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82年2月-2003年7月在湖北紡織建築設計院從事CAD軟體研發和技術管理工作,正高級工程師職稱,其中1992年6月-1993年9月日本東京地基基礎諮詢公司從事GIS軟體研發工作。2003年8月調入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本科教學、科研和指導研究生工作。
王慶春教授,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電力與自動化系,畢業留校後被分配到計算機系計算機教研室任教。1979年調入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任教至今。1996至1997年在武漢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國內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與自動程式設計。
劉寶忠教授,1995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光電子技術專業,獲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工業控制與檢測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是專業學術帶頭人。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主持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能力。
金國祥教授。武漢大學基礎數學博士研究生;武漢大學基礎數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理學博士學位。2006年起為碩士生導師,招收過3 屆碩士研究生。講授過以下研究生課程:Fourier分析與套用,數值分析,泛函分析,抽象代數,解析函式邊值問題等。1997、2005、2010年三次主持並完成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在三角插值、奇異積分方程數值解法諸方向上作過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把數學成果套用到隨機共振的研究中,有關成果發表在《物理學報》、《中國物理B》等刊物上。2007年獲襄樊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貳等獎。

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工程方向)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套用知識,基本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並具備良好外語運用能力的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高級專門人才。
社會對計算機人才需求總量穩中有增,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和崗位層次更加寬泛,需求主體也悄然變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需求不減,但競爭激烈。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業,廣泛運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人才需求平穩增長,但需求層次明顯提高。水利、能源、建築、醫療、新聞、出版、廣告、旅遊等行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總量沒有明顯變化。機械、化工、冶金、石油、電力、造船、輕工、紡織、汽車、製藥、物流等行業信息化步伐加大,對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需求持續增長。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急需計算機人才,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熱點。據統計,全國稅務、工商、財政、公安、海關、外貿等系統,計算機專業人才不足4%。
有教師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楚天學子及工大學子1名。博士2名,再讀博士4名。碩士及以上人員13名。師資力量雄厚,教師科研和教學能力強,能較好滿足本專業學科及教學工作需要。
網路工程專業
培養具備計算機科學與網路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網路規劃設計及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具有網路維護與管理專長、能從事網路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套用類型的人才。
學生學習數字通信原理、現代通信技術、網路規劃與設計網路協定網路編程網路互聯技術等知識,重點掌握網路工程設計和規劃、網路系統集成、網路管理和網站設計等知識。
畢業生能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知識: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所需要的數學和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網路工程設計與規劃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互連網套用系統開發技術,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技術。
2.能力:對所學知識具有綜合套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開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善於用文字和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團隊協同工作的能力和競爭能力。
3.素質: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熟練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
畢業生畢業後可從事網路套用系統開發、網路系統設計規劃、網路系統集成及計算機軟、硬體在企事業單位辦公中的套用等方面工作。
有專任教師8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7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技術專業方向)
1.專業特色
以信息技術套用為核心,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重點研究信息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管理知識。培養具備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牢固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具備創造性地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工程方法於信息系統構建和集成的能力,具備信息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管理專長,能從事企業信息管理、套用系統集成等工作的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牢固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創建集成最佳化的信息系統,並能有效維護和管理其運行的能力。培養學生鑑別和評價當前流行和新興技術並能根據用戶需求評估其適用性的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團隊協作和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操守。
2.就業領域
設定信息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管理培養方向。以主流信息系統為基礎,注重理論教育和套用技能培訓相結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工程套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夠熟練套用國內外企業信息系統,結合企業實際,實施各領域的信息管理和集成工作。
3.師資力量
有教師13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11人,全部具有碩士學位,在職博士研究生4人。主要從事資料庫技術及套用、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面向對象軟體工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
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智慧型和信息科學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夠從事該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智慧型信息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使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進行信息處理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了解人工智慧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接受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鍛鍊。以智慧型科學技術為核心的武漢工程大學機器人足球項目在國際國內屢獲冠軍,形成武漢工程大學一大特色和優勢,並在智慧型機器人和計算機視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培養方向。
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方向)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紮實的數理基礎,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套用知識,基本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實踐技能,並具備良好外語運用能力的計算機專業高級專門人才。
強調學生專業基礎的夯實,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計算科學、信息安全、計算機圖形與可視化等特色培養方向。
學制四年,授理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專業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軟體工程專業及套用知識,具有軟體開發能力,具有軟體開發實踐和項目組織的初步經驗,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能從事計算機軟體項目的設計、開發、套用,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的高素質軟體工程專門人才。
學生在專業方面主要學習軟體工程方法、軟體系統開發、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開發管理、軟體測試、軟體質量保證等課程,重點掌握軟體開發、軟體項目管理和軟體測試等知識。
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碩士點簡介

1.一級學科碩士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主要研究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系統等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信號與信息處理、智慧型機器人系統。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主要研究軟體開發和使用過程中的軟體理論、方法和技術。
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計算機軟體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工程與軟體方法學、語義Web與本體技術、軟體分析與測試、軟體需求工程。
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
計算機套用技術主要研究計算機在各領域的套用原理和技術。
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計算機套用系統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智慧型計算理論與套用、資料庫系統、計算機過程控制。
2. 一級學科碩士點 軟體工程(0835、工學)
軟體工程以提高軟體質量和降低開發成本為目標,研究軟體開發過程、方法和軟體工具等內容。
培養具有堅實的軟體工程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軟體工程學科的國內外發展動向和學術前沿,掌握軟體工程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軟體工程領域的創新研究及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體系構件與軟體復用、軟體開發環境與工具、軟體項目管理、可視化軟體與圖像處理技術、智慧型計算與軟體、嵌入式軟體及套用。
3.二級學科碩士點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081104、工學)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是在信號處理、人工智慧、控制論、計算機技術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學科。該學科以各種感測器為信息源,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技術為核心,以數學方法與計算機為主要工具,探索對各種媒體信息進行處理、分類、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構造具有某些智慧型特性的系統或裝置,以提高系統性能。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具有廣泛套用價值的控制科學與工程的重要分支。
培養具有堅實和系統的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了解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能夠適應我國經濟、科技、教育發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和高等教育的高層次人才。具備從事模式識別、圖像處理、人工智慧、智慧型控制、智慧型感測系統、智慧型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獨立工作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型機器人系統、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信號與信息處理、智慧型網路及軟體工程、知識發現與數據採掘等。
4.二級學科碩士點 計算機套用技術(077503、理學)
主要研究如何用計算機解決各種數學問題的科學,它的核心是提出和研究求解各種數學問題的高效而穩定的算法。高效的計算方法與高速的計算機是同等重要的,計算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已與理論分析、科學實驗共同成為當代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計算數學主要研究與各類科學計算與工程計算相關的計算方法,對各種算法及其套用進行理論和數值分析,設計與研究用數值模擬方法代替某些耗資巨大甚至是難於實現的實驗,研究專用或通用科學工程套用軟體和數值軟體等。計算數學與其他領域交叉滲透,形成了諸如計算力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計算生物等一批交叉科學,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及其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得到了日益廣泛的套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積分方程的數值解法、信息安全、智慧型計算、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系統、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
5.專業學位碩士點 計算機技術(085211)
培養具有紮實的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熟悉現代計算機軟硬體平台和網路開發環境,了解相關的邊緣學科。能夠通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多種研究和套用課題。具備較強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以團隊形式進行系統套用項目開發的實際能力以及較強的外語文獻的閱讀與分析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求實的科研作風,能勝任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從事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體工程、智慧型計算理論與套用、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智慧型機器人系統、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信號與信息處理、知識發現與數據採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