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創立於2008年,它是武漢大學在蘇州地區集產、學、研、用於一體的高層次、綜合性科技、教育和文化服務機構。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始終堅持走“以產業為先導,科技為動力,人才培養為支撐”的發展道路,最大限度地發揮武漢大學在華東地區尤其是在蘇州的視窗作用,努力為地方引進更多的技術、成果、人才和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
  • 英文名:Wuhan University  (WHU)
  • 簡稱:武大
  • 創辦時間:1893年
  • 類別全國重點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性 研究型
  • 屬性:國家重點 “985” “211”
  • 所屬地區:湖北省武漢市
  • 現任校長竇賢康
  • 知名校友:萬鄂湘 辜勝阻 劉亞洲 阮成發  陳東升 雷軍 易中天
  • 主管部門:國家教育部
  • 碩士點:347
  • 博士點:250
  • 博士後流動站:32
  • 校訓: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 專職院士:16
  • 主要院系:測繪、遙感、資源與環境、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水利水電、動力與機械、城市設計、土木工程、經濟與管理、法學、新聞傳播、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數學與統計、醫學
  • 國家重點學科:52
  • 學校代碼:10486
基本概況,主要功能,業務範圍,建設目標,研究院址,

基本概況

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2000年,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11年,學校進入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400強;2014年被國內多家權威機構評估為中國大學前5名。
揭牌儀式揭牌儀式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占地面積5167畝。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餘年來,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裡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裡激揚文字。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7個學院系、有124個本科專業。國家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43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8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38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集。現有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有8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畫領域專家、5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43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武漢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就卓著。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59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十餘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利用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套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係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套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
武漢大學率先提出“創造、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複合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現有普通本科生32441人,碩士研究生13918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僑學生1037人,另有外國留學生1477人。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了40多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100餘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武漢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45個國家和地區的415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高水平辦學成令全球矚目,國際聲譽日漸深遠。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武漢大學制定了“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明確了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的發展定位,致力於推動學者、學科、學術、學風、學生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各項工作在穩定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學校整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面。

主要功能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武漢大學華東地區集產學研於一體的高層次、綜合性、教育和文化服務機構,負責學校在蘇州市和華東地區的事物,結合蘇州市和華東地區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發展等方面的需要,充分發揮武漢大學的學科和人才優勢,為地方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發展提供全方面的服務。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

業務範圍

作為武漢大學在華東地區的惟一直屬機構,依託學校本部的教學資源,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現已面向蘇州及華東地區招收非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就地開班。
具體的專業或領域有:工商管理碩士(雙證MBA,獲全球AMBA協會的認證)、會計碩士(MPAcc,ACCA、CIMA 認證合作夥伴)、工程管理碩士(MEM)、公共管理碩士(MPA)、社會工作碩士(MSW)、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軟體工程碩士、控制工程碩士、工業工程碩士、機械工程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圖書情報碩士(MLIS)、公共衛生碩士(MPH)、電氣工程碩士等。

建設目標

致力於成為武漢大學在蘇州地區乃至華東地區科技信息集散的視窗,科技成果轉化的樞紐,人才培養的基地,政府科技諮詢服務的智庫。

研究院址

蘇州獨墅湖高教區林泉街377號公共學院5號樓
2011級在職工程碩士、會計碩士開學典禮2011級在職工程碩士、會計碩士開學典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