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藝術學院

武漢大學藝術學院

武漢大學藝術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2003年8月的武漢大學藝術學系(學校獨立建制的直屬系之一)。

學院設定戲劇影視系、表演系和戲劇影視研究所、古琴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擁有一個博士點:戲劇影視文學博士點;兩個碩士點:戲劇與影視學碩士點(包括戲劇戲曲學、電影學、表演學等特色方向)和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表演、戲劇編導、電影編導等特色方向);兩個本科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和表演專業。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形成了年齡結構較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學科互補性較強的學術梯隊。

學院已形成戲曲文化學、戲劇影視理論、戲劇影視編劇、電影理論與批評、東方電影、表演詩學、影視傳播、音樂教育學、現代藝術美學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藝術學院
  • 外文名:The School of Arts,Wuhan University
  • 簡稱:武大藝術學院
  • 創辦時間:2003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藝術
  • 屬性:211、985
  • 主管部門:教育部
  • 本科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表演專業
  • 碩士點:戲劇與影視學
    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授權點
  • 博士點:戲劇影視文學博士點
  • 院系設定:戲劇影視系、表演系和戲劇影視研究所、古琴文化研究所
辦學歷史,建設成果,科研平台,創作天地,學術資源,學術交流,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

辦學歷史

武漢大學藝術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2003年8月的武漢大學藝術學系(學校獨立建制的直屬系之一)。

建設成果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人,並聘請了譚霈生、曾永義、鄭洞天、劉綱紀、馮天瑜、梁伯龍、尚長榮、吳雁澤、王曉鷹、沈虹光、朱世慧、馮遠征、沈鐵梅、胡應明、么紅等著名學者、藝術家擔任兼職教授或來校授課、講學,形成了年齡結構較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學科互補性較強的學術梯隊。
武漢大學藝術學院
學院已形成戲曲文化學、戲劇影視理論、戲劇影視編劇、電影理論與批評、東方電影、表演詩學、影視傳播、音樂教育學、現代藝術美學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文化部文化藝術研究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在藝術學科權威、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出版了一批戲劇戲曲、影視、藝術學理論專著和音樂、表演專業教材;教師中有多人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湖北省“楚天文華表演獎”等獎勵;師生創作的戲劇、音樂、舞蹈、美術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大獎。

科研平台

學院與湖北省藝術研究院、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長江人民藝術劇院、湖北長江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多個專業實踐和實習基地。

創作天地

2018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和滾動扶持劇目遴選工作結束,《有愛才有家》入圍滾動扶持劇目。原創民族歌劇《有愛才有家》由公安縣人民政府、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湖北省交響樂團聯袂推出,是一部以麻豪口鎮福利院已故院長劉德芬的事跡為藍本創作的民族歌劇。
藝術學院先後創作了一系列戲劇:如大型校園話劇《西望樂山》、《地質師》等;一批DV作品獲獎,如《大山裡的夢》、《今年夏天》等。

學術資源

學院將搶抓發展機遇,整合資源,激發潛能,彰顯優勢,建設規模適度、特色鮮明並在中南地區居於領先地位的國內綜合性大學一流藝術學院,成為集科學研究、教學、文化交流、創作實踐於一體的戲劇影視人才培養重鎮,並在湖北乃至國家文化藝術創新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學術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與美國傑克遜威爾州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康奈爾大學、莫斯科藝術學院、韓國中央大學、嶺南大學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並多次互派訪問學者和交換培養學生。
第五屆國際交叉學科論壇專場演出圓滿成功第五屆國際交叉學科論壇專場演出圓滿成功
學院十分重視學術交流,從2015年至今,保加利亞卡麗娜教授、義大利國際合唱節組委、著名音樂劇導演Don Frantz、世界級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挪威易卜生研究中心主任Frode Helland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何成洲教授等先後來我校講學。

院系專業

學院設定戲劇影視系、表演系和戲劇影視研究所、古琴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一個博士點:戲劇影視文學博士點;
兩個碩士點:戲劇與影視學碩士點(包括戲劇戲曲學、電影學、表演學等特色方向)和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表演、戲劇編導、電影編導等特色方向);
兩個本科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和表演專業。

學科建設

學院正在積極籌建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並聘請了譚霈生、曾永義、鄭洞天、劉綱紀、馮天瑜、梁伯龍、尚長榮、吳雁澤、王曉鷹、沈虹光、朱世慧、馮遠征、沈鐵梅、胡應明、么紅等著名學者、藝術家擔任兼職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