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污水深隧主隧全長17.5公里,跨越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東湖風景區4個行政區,是目前國內傳輸流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長、首次採用旋流式入流、首次在主城區全部採用全地下式污水預處理站的排污深層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昌污水深隧
- 全長:17.5公里
環評批覆,項目介紹,項目進度,
環評批覆
2016年1月,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武昌污水深隧”已獲得武漢市環保局的環評批覆。
武昌污水深隧為武漢中心城區排澇治污供水“二年決戰行動計畫”的重點工程,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動工。
項目介紹
武昌污水深隧工程線路設計為“沙湖大道—歡樂大道—武鄂高速—嚴西湖公園—北湖污水處理廠”,項目服務範圍為沙湖、二郎廟、落步嘴污水處理廠及白玉山污水收集系統,覆蓋區域約130.35平方公里。
項目進度
2018年8月21日,全國首條深層污水傳輸隧道正式開始掘進,挖掘設備是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自主研發製造的“中鐵611號”土壓平衡盾構機。
2019年5月10日,隨著指揮人員一聲號令,武漢大東湖污水傳輸深隧項目支隧工程首台“綠投號”頂管機順利始發,標誌著這一工程正式開建。
據介紹,這項工程將在不開挖地面的情況下,在30多米深的地下鋪設排污管道。未來,武漢市武鋼周邊地區30平方公里的污水將經過這條支隧傳輸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排入長江。
武漢東湖由於地勢低洼,周邊區域污水自然匯入其中,威脅著武漢市及長江的水生態安全。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的大東湖污水傳輸深隧工程全長17.5公里,此次開工的支隧工程總長3.4公里,是大東湖污水傳輸深隧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解決臨近東湖的武鋼周邊地區污水排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