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彭齡

武彭齡,清陵川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歲貢。好讀書,教授生徒數十年,娓娓不倦。論立品則曰當思“不朽”二字,論處世則曰須明“吃虧”二字,論讀書則曰當體“吃苦”二字。博聞多識,常以古之學者自勉。於邑之文獻,留心授輯,裒集成帙。惜遺失無存矣。

基本介紹

  • 本名: 武彭齡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晉城陵川
  • 主要作品:箕山履跡考
個人作品
箕山履跡考
清·武彭齡
芳躅之於人甚矣哉!真者不可以為偽,偽者亦不妨以為真。余嘗登箕山,見巨人跡,父老猶能為我言之。然而《尚書》獨不傳朝鮮就封、疇陳《洪範》章矣。易履而行,陵志外何寂無聞耶?夫壤接商都,因淪亡而避地,於理不無可信。景慕高風,相沿以為遺蹟。非有商仁人,孰能致此哉?不必竟以為真,亦不必竟以為偽。庶乎箕山履跡與首陽芳蹤,並垂不朽矣。
【注釋】
1、箕山:即箕子山:陵川縣東二十里處。西南山麓石上有巨人履跡,相傳箕子因商淪亡避地於此,及周武王訪,他易履而去。考:探索研求。
2、芳躅:躅,足跡。芳躅,指前賢的蹤跡。
3、巨人跡:指箕子山西南山麓石上有巨人履跡。
4、《尚書》:指儒家五經之一的《書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也是關於上古時代的政事史料彙編。《尚書》按朝代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按文體分為誥、訓、謨、誓、命、典六種。主要記載了上古帝王有關政事和治國的言論,也保存了古代經濟、地理及社會性質等方面的珍貴史料。
5、朝鮮就封:周武王伐紂後,箕子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今朝鮮平壤有箕子陵。
6、疇陳《洪範》:疇,通“籌”。籌劃。《洪範》是《尚書》中的一篇。“洪”即大;“范”即法。“洪範”即根本大法。《洪範》相傳為箕子所作。
7、陵志:指陵川縣誌。
8、商都:指殷,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商代始祖契封於商;湯有天下,遂號為商。後來屢次遷都,商王盤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殷,後世因稱商為殷。
9、淪亡:滅亡、喪亡。此處指商朝滅亡。避地:猶言避世隱居。《後漢書·郅惲傳》:“(郅惲)後坐事左轉芒長,又免歸,避地教授,著書八篇。”李賢註:“避地,謂隱遁也。”
10、景慕:仰慕。
11、有商:指商代,殷商。有,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無實意。
12、庶乎:幾乎,差不多。
13、首陽芳蹤:指伯夷、叔齊故事。首陽,山名。相傳為伯夷、叔齊採薇隱居處。《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首陽山在今何地,舊說不一。《論語》何晏集解引漢馬融曰:“首陽山在河東蒲坂,華山之北,河曲之中。”蒲坂故城,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