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縣誌(1988~2000)

《武平縣誌(1988~2000)》是武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武平縣誌(1988~2000)
  • 作者:武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ISBN:978-7-80238-148-3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
  • 編纂人員:謝細忠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存真求實,全面記述武平縣自然變化和社會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武平縣誌
圖片
武平縣地圖
武平縣城區圖
交通區位示意圖
古母石
雲礤瀑布
梁野山雲海
梁野杜鵑
原始森林
劉亞樓(一九一一年至一九六五年),湘店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任空軍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林偉(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七九年),武東鄉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羅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六七年),湘店鄉人,一九六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廖步雲,(一九一四年至今),武東鄉人,一九六四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藍文兆(一九一九年至二00一年),桃溪鎮人,一九六四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林默涵(一九二二年至今),武東鄉人,文藝評論家,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文聯黨組書記
1991年4月18日,時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的項南同志(前右二)在武平視察
1995年11月17-20日,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文聯黨組書記林默涵(前中)返鄉視察
1993年6月2日,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陳光毅同志(前中)在武平企業調研
2000年7月26日,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陳明義同志(右三)在武平深入農戶調研
1996年12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賀國強同志(前左二)視察武平小康建設
2000年9月1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右一)在武平指導災後重建工作
1998年5月13日,時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袁啟彤同志(右二)在武平調研
1999年7月18日,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黃小晶同志(右一)在湘店鄉革命基點村調研
1999年7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的張家坤同志(前右一)在十方鎮視察
1995年9月,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童萬亨同志(左二)視察武平城區防洪堤建設
1998年3月11日,時任龍巖巾.委書記的張燮飛同志(右一)在武平調研
1999年10月16日,時任龍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的袁榮祥同志(右二)在東留水庫工地視察
2006年7月20日,武平縣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把武平建設成為在海峽西岸經濟區迅速崛起的閩粵贛邊經濟強縣
2006年12月27日,永武高速開工建設,武平融入廣東“珠三角”和閩南“金三角”四小時交通旅遊經濟圈
築巢引風,岩前工業集中區二十九幢標準廠房建設初具規模
福建鑫利華鎂合金有限公司生產的鎂錠
2007年4月29日,福建塔牌水泥有限公司(武平)三百萬噸旋窯水泥項目落戶岩前鎮馬頭崗
2007年4月29日,新加坡新達科技集團總投資二億元的林化產品深加工項目落戶武平縣工業園區
武平縣棒壘球有限公司車間
第三屆“11.18”龍巖洽談會上,武平縣委書記陳盛儀(左一)、縣長謝細忠(右一)向貴賓和外商介紹產品
縣城一隅
縣標
縣城東大街
碧水公園
南門夜景
虹橋春色
縣商業中心東大街一段
城區交通綠島
南門塅新區
城區平川河
武平白水泥生產線及獲獎證書
武平縣纖維板廠
武平縣膠合板廠
武平中吉礦泉水有限公司
武平縣民福南通水泥預製品廠
岩前興岩金剛石切割片公司生產的金剛石切割片
武平林產化工廠萬噸脂松香生產線外景及產品樣品、獎牌
十方鎮彭寨煙花爆竹
中堡銀多金屬礦開發區
非公有制經濟開發區一角
武平縣煤炭工業公司
在春節 後舉辦煤礦復工安全教育培訓班
舉辦礦長、安全員培訓班
在礦區舉辦煤礦一線工人安全教育活動
寧洋煤礦三工區主平硐在生產
武平縣宇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產品
福建省領導視察武平宇田汽配公司
武平縣宇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缸套車間
優質烤菸基地
1995年7月,武平試行春煙套種夏玉米獲得成功
早育秧示範基地
武平縣配製的雜交稻新組合——特優898
日旺蘭苑培植的蘭花名品:五彩寒蘭
反季節蔬菜基地
東留鄉花卉種植基地
香菇加工
洋香瓜在湘店鄉試種成功
扶持農戶發展養殖業
桃溪茶園
芳樟基地
松脂林基地
世行項目林
竹林
永平鄉人工林
武平城區防洪堤一期工程
白蓮塘水情自動測報站
武平縣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揮中心
悅洋渠管灌工程
國有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武平縣榮獲“全國土地執法模範縣”榮譽稱號
全縣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
新開發耕地
開展國土資源保護法律法規宣傳
武平縣國土資源局
環保執法人員深入企業檢查環保設施運行情況
武平縣環境監測站通過省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
環境監測人員在進行大氣環境質量監測
下鄉宣傳環保
武平縣民政局
武平縣光榮院
城廂鄉敬老院
全國模範敬老院:桃溪鎮敬老院
“8·25”洪災後重建的東留鄉黃坊新村
武平縣革命烈士陵園
對居住在邊遠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環境惡劣地方貧困戶實施“造福工程”搬遷。圖為岩前鎮靈岩村崇山下“造福工程”新村
實行幹部與貧困戶掛鈎扶貧責任制
小額信貸是實施扶貧到戶的有效舉措。圖為小額信貸扶持的個體黃牛養殖場
爭取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加大對通村公路硬化扶持力度。圖為省高速公路辦扶持鋪設的中堡鎮至新化村水泥路
為貧困戶、低收入戶進行科技知識、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圖為東留鄉背寨村胡蘿蔔栽培新技術培訓班
①武平縣廣播電視大樓
②演播室
③有線電視中心機房
④電視節目製作
省道306線十方至城關段擴建通車典禮
國道205線十方段
鄉村公路新貌
省道306線萬安段
武平縣交通局
舉辦“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理論研討會
舉辦全縣工會保障工作培訓班
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 晚會
岩前鎮邊貿市場
縣城西門市場
東留鄉食用菌早市
十方糧油批發市場
武平縣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365公頃
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南方紅豆杉,天然分布面積近666.67公頃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
鉤栲林保持原始狀態,面積近66.67公頃
陳盛儀書法作品
王永昌書法作品
練渭榮國畫作品
黃文明書法作品
客家人保護神定光占佛相傳在武平獅岩得道
民問傳統十番音樂演奏
縣漢劇團排演的古裝漢劇《藍繼子》
民間絕技“上刀山”
中央電視台等媒體聚焦武平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
街頭表演船燈
武所古街元霄花燈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編修的《武平縣誌》點校本
中華民國三十年編修的《武平縣誌》點校本
1993年10月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武平縣誌》
2007年10月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武平縣誌(1988-2000)》
1995年11月,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文聯黨組書記林默涵題詞
武平縣第一中學
武平一中現代教育中心
武平一中圖書館
武平一中教學樓
武平一中語音教室
武平一中網路管理中心
校園一景
學生作品:根雕及生物標本
武平一中運動場
武平縣實驗中學校園全景
實驗中學教學樓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張斌賢院長(右二)、朱旭東教授(右三)應邀到實驗中學講學
實驗中學學生公寓
實驗中學師生食堂
古箏表演
學生電聲樂隊
課外實踐:採集中草藥
武平縣第二中學
武平二中教學綜合樓
武平二中多媒體教室
武平二中按省頒I類標準配備的實驗室
武平三中校園
武平三中語音教學
武平三中現代信息技術教學
武平三中校園文藝晚會
武平縣廣播電視大學
電大微機教學
電大直播教室
電大校園
武平縣職業中專學校校園全景
職專校園一角
裝潢美術專業學生在上油畫課
幼帥專業學生在上語言訓練課
職專教學大樓
武平縣實驗國小
實小學生美術作品展
實小信息技術教室
實小多媒體教室
實小田徑運動會
武平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國小
附小校園全景
附小校園一角
附小電腦教室
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參加經典誦讀比賽的學生
校企聯歡活動
武平縣實驗幼稚園
老紅軍謝畢真題詞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原會長孫岩為武平縣實驗幼稚園題詞
幼兒遊戲
武平縣成龍幼稚園加盟北大幼教示範園
幼兒體操
福建省教工委領導視察成龍幼稚園
歡樂課堂
1998年9月,武平縣醫院病房大樓竣工啟用
彩超掃瞄器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GE四排螺旋CT
胃腸X機
武平縣衛生防疫站
武平縣中醫院
武平縣婦幼保健院
武平縣供電有限公司大廈
電力調度中心
實施全縣電力農網改造
城區門市
岩前110千伏變電站
龍巖市消費者協會授予福建省移動公司武平分公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武平縣婦聯授予福建省移動公司武平分公司門市“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經理接待日
武平縣政協委員視察公司
員工娛樂活動
武平縣農村信用合作社城關社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合作司領導視察本社合影留念
榮獲榮譽稱號
武平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社營業部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卷一 政區
第一章 境域建置沿革
第一節 境域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設定
第二節 變更
卷二 自然環境
第一章 氣候
第一節 四季劃分
第二節 氣候區劃
第三節 氣象要素
第二章 水文
第一節 水位
第二節 水質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礦藏資源
第二節 森林植物
第三節 森林動物
第四節 水資源與水力資源
第四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旱災
第三節 寒災
第四節 其他災害
卷三 人口人民生活語言宗教民俗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分布與密度
第二節 人口變動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四節 人口素質
第五節 婚姻家庭
第二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政策規定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節 育技術與優生優育
第四節 機構與管理
第三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農村居民生活
第二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四章 語言宗教 民俗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宗教信仰
第三節 民俗
卷四 城鄉建設
第一章 縣城建設
第一節 建設規劃與實施
第二節 舊城改造
第三節 新區開發
第四節 公共設施與園林綠化
第五節 民居建設
第二章 村鎮建設
第一節 小城鎮建設
第二節 新村建設
第三章 建築業
第一節 隊伍
第二節 設計施工
第三節 質量監督
第四節 安全監管
第四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卷五 土地管理環境保護
第一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用地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土地調查
第三節 地籍管理
第四節 土地利用與開發
第五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六節 土地執法監察
第七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質量
第二節 環境監測
第三節 污染源監督管理
第四節 污染治理
第五節 環保宣傳教育與執法
第六節 機構與管理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狀況
第二節 水土流失治理
第三節 機構與管理
卷六 農業
第一章 農業經營體制改革
第一節 雙層經營體制
第二節 農村服務體系改革
第二章 生產條件
第一節 耕地
第二節 土壤
第三節 中低產田改造
第三章 作物種植
第一節 糧食
第二節 烤菸
第三節 瓜菜
第四節 食用菌
第五節 茶果
第四章 栽培技術
第一節 耕作制度
第二節 良種推廣
第三節 糧食作物栽培技術
第四節 烤菸栽培技術
第五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耕作機械
第二節 運輸機械
笫三節 收穫機械
第四節 農副產品加工機械
第六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卷七 林業
第一章 山林資源與山林權屬
第一節 山林資源
第二節 山林權屬
第二章 造林育林
第一節 林木種苗
第二節 人工造林
第三節 林木撫育與封山育林
第四節 山地開發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一節 森林防火
第二節 森林病蟲害防治
第三節 以法護林
第四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林政管理
卷八 畜牧水產水利建設
第一章 畜牧水產
第一節 畜禽飼養
第二節 特種動物養殖
第三節 淡水養殖
第四節 疫病防治與檢疫
第五節 機構與管理
第二章 水利建設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引水工程
第三節 防洪工程與抗洪搶險
第四節 節 水工程
第五節 水利工程綜合利用
第六節 機構與管理
卷九 鄉鎮企業
第一章 經濟成分
第一節 個體辦企業
第二節 村辦企業
第三節 聯辦企業
第四節 鄉(鎮)辦企業
第二章 企業門類
第一節 工業企業
第二節 建築企業
第三節 交通運輸企業
第四節 商業飲食業服務業
第五節 農業企業
第六節 其他企業
第三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卷十 工業
第一章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國有企業改革
第二節 企業內部制度改革
第二章 經濟成份
第一節 國有企業
第二節 集體企業
第三節 個體企業
第四節 其他企業
第三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採礦
第二節 冶鑄
第三節 建材
第四節 化工
第五節 電力
第六節 森工
第七節 造紙和紙製品加工
第八節 機械
第九節 印刷
第十節 糧油飼料加工
第十一節 食品
第十二節 其他
第四章 主要企業與名優特新產品選介
第一節 主要企業選介
第二節 名優特新產品選介
第五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卷十一 交通
第一章 公路網路
第一節 國道
第二節 省道
第三節 縣道
第四節 鄉道
第五節 專用道
第六節 公路橋樑
第二章 公路建設
第一節 先行工程
第二節 通路工程
第三章 公路養護
第一節 國家養護
第二節 地方養護
第三節 鄉村養護
第四章 運輸經營
第一節 客運
第二節 貨運
第三節 搬運裝卸
第五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卷十二 郵政電信
第一章 郵政
第一節 郵路
第二節 設施
第三節 業務
第二章 電信
第一節 設施
第二節 業務
第三章 機構
第一節 武平縣郵政局
第二節 武平縣電信局
第三節 中國聯通武平營業部
第四節 福建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武平分公司
第四章 管理
第一節 郵政管理
第二節 電信管理
第三節 移動通信管理
卷十三 財政稅務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財政收入
第三節 財政支出
第四節 機構與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稅收體制改革
第二節 稅種稅率
第三節 稅費徵收
第四節 機構與管理
卷十四 金融保險
第一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節 貨幣管理
第三節 存款
第四節 貸款
第五節 代理業務
第六節 金融監督
第二章 保險
第一節 保險體制改革
第二節 保險業務
第三節 防災防損
第四節 理賠(給付)
卷十五 商貿服務業
第一章 流通體制改革
第一節 國有商業改革
第二節 供銷合作經營機制改革
第三節 糧油經營機制改革
第四節 物資經營機制改革
第五節 外貿經營機制改革
第二章 經濟成份
第一節 國有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個體私營商業
第三章 商業網點
第一節 集貿市場
第二節 批零網點
第三節 邊界經濟貿易市場
第四章 內貿商品經營
第一節 日用消費品經營
第二節 農資經營與農副產品收購
第三節 建築材料類商品經營
第四節 糧油貿易
第五節 菸草經營
第六節 藥品經營
第七節 石油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氣經營
第五章 社會服務業
第一節 旅館業
第二節 餐飲業
第三節 其他服務業
第六章 商貿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武平縣商業總公司
第二節 供銷合作機構與經營管理
第三節 糧油貿易機構與管理
第四節 縣物資公司與經營管理
第五節 菸草公司與專賣管理
第六節 縣醫藥公司與藥品經營管理
第七節 石油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氣經營管理
第七章 招商引資及對外貿易
第一節 招商引資
第二節 對外貿易
第三節 機構與管理
卷十六 經濟管理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計畫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計畫編制與執行
第三節 機構與管理
第二章 統計管理
第一節 統計方法
第二節 統計年鑑編纂與資料利用
第三節 宣傳教育與執法檢查
第四節 機構
第三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物價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物價總水平
第三節 商品價格管理和收費管理
第四節 物價監督檢查
第五節 價格認證服務
第六節 機構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四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六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七節 機構
第五章 技術監督管理
第一節 計量管理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第三節 質量監督
第四節 代碼、條碼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六章 審計監督
第一節 財政審計
第二節 行政事業單位審計
第三節 國有企業審計
第四節 金融保險審計
第五節 基建審計
第六節 利用外資審計
第七節 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第八節 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
第九節 機構
卷十七 中國共產黨武平縣地方組織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武平縣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黨員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 縣委重大工作紀略
第二章 中共武平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三節 違紀違法案件查處
第四節 執法監察
第五節 機關效能建設
第三章 黨務工作
第一節 組織工作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統戰工作
第四節 其他工作
卷十八 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
第一章 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代表選舉
第三節 縣各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 縣人大常委會主要工作紀略
第二章 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政務紀略
第三章 縣政協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縣政協全體委員會議
第三節 主要工作紀略
卷十九 社會團體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青少年組織
第一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二節 少年先鋒隊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科學技術協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六章 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工商業聯合會(商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八章 殘疾人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九章 其他團體
第一節 扶貧開發協會
第二節 老區建設促進會
第三節 老齡工作委員會
第四節 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第五節 紅十字會
第六節 計畫生育協會
第七節 老年人體育協會
第八節 天主教愛國會
卷二十 民政扶貧扶建
第一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優撫
第二節 退伍軍人安置
第二章 救災救濟
第一節 救災
第二節 救濟
第三節 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 扶貧扶建
第一節 扶貧攻堅
第二節 農村小康建設
第三節 老區建設
第四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孤寡老人供養
第二節 “五保”戶供養
第三節 麻瘋病、精神病人收治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務
第一節 地名管理和勘界工作
第二節 其層政權建設
第三節 婚姻登記管理
第四節 收養登記管理
第五節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第六節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
第七節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
第八節 殯葬管理
第六章 機構設定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事業機構
卷二十一 政法武裝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政治安全保衛
第三節 刑事偵查
第四節 治安管理
第五節 戶政管理
第六節 出入境管理
第七節 公安法制建設
第八節 監所管理
第九節 道路交通管理
第十節 森林治安管理
第十一節 消防
第十二節 武警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刑事檢察
第三節 反貪污賄略與查處經濟犯罪
第四節 法紀檢察
第五節 預防職務犯罪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七節 林業檢察
第八節 監所檢察
第九節 控告申訴檢察和舉報工作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刑事審判
第三節 民事審判
第四節 經濟審判
第五節 行政審判
第六節 林業審判
第七節 告訴申訴
第八節 判決執行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普法教育
第三節 人民調解
第四節 律師與公證
第五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綜治措施
第三節 重點整治
第四節 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
第六章 武裝
第一節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武平縣人民武裝部
第二節 正規化建設
第三節 武裝工作三大任務
卷二十二 勞動人事機構編制
第一章 勞動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節 勞動制度改革
第二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章 勞動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勞動就業與職業培訓
第三節 勞動工資與福利
第四節 勞動監察與仲裁
第五節 勞動安全與保護
第六節 勞動力市場
第三章 人事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錄用調配
第三節 管理教育
第四節 人才交流
第五節 職稱評聘
第六節 工資福利
第七節 離退休幹部管理
第四章 機構編制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黨政機構改革
第三節 機構編制管理
卷二十三 外事華僑港澳台事務
第一章 外事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涉外事務
第二章 華僑港澳同胞僑港澳事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港澳同胞
第三節 僑港澳事務
第四節 僑港澳同胞支持家鄉建設
第三章 對台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涉台事務
第三節 台胞支持家鄉建設
卷二十四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設
第一節 公民教育
第二節 學先進樹典型
第二章 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創建文明縣城活動
第二節 基層創建活動
第三節 軍警民共建活動
第三章 機構與規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精神文明建設規劃
卷二十五 科技
第一章 科技普及
第一節 科技宣傳
第二節 科技培訓
第二章 科技項目與成果
第一節 省、地(市)科技計畫項目
第二節 科技扶老區項目
第三節 “星火計畫”項目
第四節 科研成果
第三章 科技引進與套用
第一節 科技引進
第二節 技術套用
第四章 機構 隊伍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
第三節 經費管理
卷二十六 教育
第一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幼稚園(班)設定
第二節 保育教育
第二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教學
第三節 特殊教育
第三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教學
第四章 勤工儉學和德育、體育
第一節 勤工儉學
第二節 德育工作
第三節 體育工作
第五章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第一節 職業教育
第二節 成人教育
第六章 機構管理設施教師隊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第三節 設施
第四節 教師隊伍與師資培訓
卷二十七 文化旅遊
第一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民間文藝
第二節 客家文化研究
第三節 文藝創作
第四節 文藝演出
第二章 音像、廣播、報刊、圖書
第一節 電影、電視、錄像、廣播
第二節 新聞、報刊
第三節 圖書、檔案
第四節 史志編纂與譜牒編修
第三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設施
第二節 活動
第四章 文物
第一節 古蹟
第二節 革命遺址與文物
第三節 館藏文物
第五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文化機構
第二節 出版、演出、廣播電視管理
第三節 文化娛樂市場管理
第四節 文物管理
第六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資源
第二節 旅遊資源開發與宣傳
第三節 管理機構
卷二十八 體育
第一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傳統體育
第二節 職工體育
第三節 農民體育
第四節 老年人體育
第二章 學校體育
第一節 幼稚園(班)體育
第二節 中國小體育
第三節 業餘體校
第三章 體育競賽
第一節 縣運動會
第二節 參加省、地(市)運動會
第四章 機構 隊伍設施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
第三節 設施
卷二十九 醫藥衛生
第一章 管理體制改革
第一節 醫藥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第三節 合作醫療制度改革
第二章 醫療
第一節 醫療隊伍
第二節 醫療設施
第三節 醫療診療技術
第四節 急診
第三章 衛生防疫保健
第一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第三節 地方病防治
第四節 職業病防治
第五節 初級衛生保健
第六節 婦幼保健
第四章 重點衛生項目實施
第一節 農村衛生三項建設
第二節 中英婦幼保健合作項目
第三節 世界銀行貸款農村衛生人力開發項目
第四節 世界銀行貸款/英國贈款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
第五章 藥品
第一節 中藥材種植與收購
第二節 藥物加工
第三節 藥品供應
第六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管理
卷三十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謝肇齊
鐘國珍
陳仲平
陳國良
林輝才
李登嵩
王增能
李玉蓮
第二章 人物表
第一節 武平籍在縣外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與團級以上軍官名表(已知)
第二節 武平縣獲省(部)級以上表彰先進人物(勞動模範)名表(已知)
第三節 武平籍高級職稱(含博士)人員名表(已知)
第三章 烈士英名表
卷三十一 鄉鎮概況
平川鎮
岩前鎮
十方鎮
中山鎮
中堡鎮
桃溪鎮
城廂鄉
萬安鄉
東留鄉
民主鄉
下壩鄉
中赤鄉
象洞鄉
武東鄉
永平鄉
湘店鄉
大禾鄉
卷三十二 前志補遺訂正
第一章 人物補遺
鐘武
何大郎
何特聲
藍挺
鐘梅月
林偉
羅斌
聶國春
第二章 訂正
附錄
一、文獻選輯
二、詩文選
三、“南海國”都城考證專記
武平縣地方志編纂領導小組
《武平縣誌(1988-2000)》總編室
武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平縣誌(1988-2000)》編纂顧問小組
龍巖市方誌委《武平縣誌(1988-2000)》審稿小組
福建省方誌委《武平縣誌(1988-2000)》審定小組
參加《武平縣誌(1988-2000)》評稿會人員
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