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幕府時期農民反對封建的暴動、起義泛稱一揆,武州一揆指的是日本江戶時期武州秩父郡爆發的農民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州一揆
- 以農民商人:及中小武士集團為主體
- 地區:武州
- 時間:1866年
歷史背景,介紹,
歷史背景
一揆的現象產生於鎌倉朝的莊園制之下,國家政權逐漸由皇族流落武士階級,以農民商人及中小武士集團為主體,民眾領袖、武士宗族首領領導的一揆鬥爭,目的並不是在政權的確立上為推翻一個建立一個,而是爭取到原本屬於自己的特權;另外相對農民起義,一揆基本上沒有作為軍事組織在統一的旗幟下參戰,僅僅是簡單的國民暴動,便不會在階級對立的同時,從內部再形成階級,而引發內部的階級矛1866年(慶應2年)6月開始於武州秩父郡幕府領地的農村,是波及武州十四郡、上州兩郡的一次大規模的百姓一揆。橫濱開港後物價上漲,幕府實行軍政改革,徵收兵役稅和生絲改換商標稅等,貧農和佃農階層對此忍無可忍。他們成為這次暴動的主體,要求無償歸還抵押品,降低物價等,搗毀不接受要求的商業高利貸資本、豪農和橫濱商人、忍藩秩父陣屋等四百五十餘家。幕府下令武州、上州的各藩出兵,並親自出面鎮壓,但主力是豪農的自衛團及多摩地方的農民兵。
介紹
1866年是江戶時代百姓一揆最後的也是最大的高潮時期,1866年(慶應二年)在武州秩父郡爆發了農民起義,迅速蔓延至武州十四郡、上州兩郡,史稱“武州一揆”。自橫濱開港,貧苦農民不堪物價上漲,絲綢稅、兵賦等負擔沉重,起義中提出無償退還典當物品,降低物價等要求。先後搗毀商業高利貸者、豪農、豪商、忍藩秩父陣屋等450餘處。幕府除直接出兵外,更調遣武州、上州藩兵參加鎮壓。此次暴動與江戶、大坂的搗毀運動、信達暴動並列為幕末三次“改造社會”暴動(世直一揆),嚴重打擊了幕藩封建統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