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實施方案》已經武威市政府分管領導同意,武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2月26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威市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26日
- 發布單位:武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戰略部署,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21〕110號)精神,結合武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按照“上下聯動、同題共答、主動謀劃、成果共享”的思路,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根本、區域協同合作、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的玉米種業創新體系,全力破解武威市玉米種子繁育難題,力爭把武威打造成全省一流、中國知名的玉米種子繁育加工基地,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研發力量,共同開展種質資源鑑定與評價、優異種質創製和重大品種選育等技術攻關,努力突破玉米繁育制種關鍵技術瓶頸,補齊種業發展短板。
(二)堅持品牌引領、品質至上。以高品質玉米種子生產為核心,推進玉米繁育制種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機械化,完善區域公用品牌管理機制,打造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為核心的武威玉米種業新格局。
(三)堅持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重點支持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建設。強化重點項目引領,按照市場主導原則,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加強金融支持,鼓勵上市公司再融資,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堅持最佳化提升、完善體系。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育種技術創新、品種測試和繁種體系化建設,促進商業化育種平台發展,推動玉米產業由單純制種向全產業鏈轉變,加快構建現代種業體系。
三、發展目標
堅持“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採取財政投入、項目整合、企業主體、多方協同等方式,建立種質資源保護與鑑定、良種繁育、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品牌行銷、金融保險支持的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育繁推體系,顯著提升武威種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地位。到2025年,引進玉米優異種質資源20份以上,創製玉米優異新種質20份,選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種2—3個,力爭培育省內前十強種業企業1—2家,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4億元以上,市內自育玉米品種播種面積占全省玉米播種總面積的10%以上、在全國玉米主產區的播種面積達到1%以上,供種量穩定在全國玉米用種量的5.5%以上。到2030年,全市自育玉米品種播種面積占全省玉米播種總面積的15%以上,占全國玉米主產區播種面積的2%以上,供種量穩定在全國玉米用種量的6.5%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行動。依託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行動,全面普查、系統收集全市玉米種質資源,對新收集的資源進行編目、入庫(圃)保存,組織開展優異庫存種質資源活力監測與繁殖更新。重點引進作物起源中心和多樣性中心的玉米優異種質資源10份以上。探索套用超低溫等新技術對玉米特異種質資源進行復份保存,支撐種質資源供種分發需要。依託市農科院、市種子站,開展優良特異種質資源的鑑定和評價、最新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等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充分挖掘抗旱、耐密、耐瘠、宜機收等優異育種材料。加快推進河西走廊農業種質資源庫及種業研發基地項目建設,會同種業企業、科研院所對特異性種質資源的苗情、墒情、蟲情等進行集中監測。打造集種質資源鑑定、設施鑑定監測與控制、資源共享利用等於一體的智慧型設施設備和物聯網數據云平台,開展優異資源的展示和共享利用。(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相關縣區政府)
(二)加強玉米種業關鍵技術攻關。全面提升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自主研發能力,積極探索前沿玉米育種技術,加強與省內外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突破高效誘導、精準鑑別和高效加倍三大技術關鍵環節,完善升級雜種優勢利用育種技術、關鍵性狀的分子選擇及改良技術,全力提升我市玉米育種水平。利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開發特色優質農產品關鍵性狀的優異等位基因或基因組區段,保育優異種質資源。創製優異新種質20份,培育早熟、抗逆、耐密、抗倒、籽粒脫水快、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種2—3個,構建全鏈條高效育種技術體系。(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
(三)開展標準生產技術研發與集成。聚焦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建設,由市級科研推廣單位組織開展高活力玉米雜交制種生產關鍵技術、種子活力測試、玉米雜交制種親本(母本)單粒播種技術、玉米雜交種質量控制技術集成等研究,確保種子純度在97%以上,發芽率在93%以上,提出高活力品種適宜布局方案,保證良好的商品性狀。加強玉米播種期、施肥、節水、收穫期等對種子主要活力指標的影響研究,引進推廣玉米病蟲害預防、花期預測調節、種子安全脫水、無損脫粒等技術,制定高活力種子生產的關鍵技術規範,全面提升玉米制種水平。聚焦制種玉米全程機械化,開展玉米品種小區精量播種、親本乾燥、脫粒等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開展制種玉米機械化去雄、精細選別、健康檢測等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推廣,提升種子繁育機械化效率與精度。(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縣區政府)
(四)提升種業創新基礎支撐條件。積極搭建玉米種業綜合科技創新平台,探索建立開放、合作、共享和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玉米種業高端人才團隊、研發機構、優勢企業,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實現研發成果利益共享共用,支撐全市玉米產業發展。依託河西走廊農業種質資源庫及種業研發基地項目,建立“高端創新人才團隊(群體)—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產學研基地—中試基地”的研發模式,最佳化項目團隊遴選機制,引入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玉米種業研發領域優勢專家團隊,開展玉米單倍體誘導、轉基因、基因編輯、分子標記等前沿技術研究。支持市內玉米種業骨幹企業牽頭,聯合市內外玉米種業領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中下游企業產學研創新資源,共同組建武威市玉米產業企業創新聯合體,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為支撐的技術攻關體系。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支持市農科院等科研單位、種子企業持續推進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等種子研發基地的設施化、標準化、現代化建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五)推進玉米制種基地標準化建設。通過積極爭取實施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建設等制種大縣項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重點龍頭企業為主體,組織開展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高質量、標準化育苗基地建設,提高良種繁育生產和優質種苗供應能力,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新建國家級“四化”玉米制種基地1萬畝,提升改造“四化”玉米制種基地6萬畝。以市內育繁推一體化玉米種子企業為依託,加大玉米土壤連作障礙防治、鹽漬化土壤修復、土壤保育及有機質提升等集成示範。同時,積極謀劃創建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促進政策、資金、技術聚焦,打造種業示範區和樣板區。促進大中型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現代產業園區創建,重點培育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面積規模10倍以上的家庭農場。(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區政府)
(六)增強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種業企業扶優行動,在種業企業發揮主導作用上作文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省內外大型種子企業到我市發展現代種業,導入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按照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進行資源重組和資本運營,提高企業的運營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市場競爭力的玉米種業企業通過鼓勵兼併重組等方式支持優勢企業發展,加快市內企業重組步伐,促進種子產業的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鼓勵支持企業在品種測試、分子檢測、制種加工等環節開展社會化服務,培育專業化平台企業。鼓勵引導玉米制種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新品種培育、成果轉化與套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加強種業自主創新,加快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種業科研成果,提高我市種業科技含量和種業科技整體創新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縣區政府)
(七)加大資金項目支持力度。積極爭取省級科技計畫資金等,重點支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種子基地建設、科研成果獎勵、種子檢驗體系建設、扶持企業發展等。落實中央財政對制種大縣的獎勵政策,實行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輪作倒茬制度。充分發揮甘肅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投資基金投融資功能,對玉米種子龍頭企業給予股權融資支持。通過PPP模式、眾籌模式、產業基金模式、發行私募債券等多種融資模式,營造大企業投資、中小企業合作、個體積極參與的投融資環境。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建立項目庫,爭取國家及省級資金投入,積極與國家有關部委對接,鼓勵和支持省內龍頭企業參與國家玉米繁育領域的重大項目或工程,爭取國家在武威布局更多項目。強化政府資金支持項目的產學研用導向,大力扶持玉米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鼓勵企業主動承接和轉化高校、科研院所玉米繁育技術創新領域科技成果,按照轉化成果數量和取得效益進行綜合評價,依據現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獎勵政策給予獎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辦、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相關縣區政府)
(八)強化玉米種業發展支撐。實施好新一輪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高標準農田項目優先支持制種基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原則上全部用於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將優勢雜交玉米種子基地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並納入基本農田範圍予以保護。對玉米制種繁育基地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在年度土地利用計畫安排上予以傾斜支持、優先安排。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採取流轉、股份、訂單三種模式,形成以企業為牽動,整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模式,集中力量流轉玉米繁育制種用地。加強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建設,切實發揮聯繫流轉農戶、經營主體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加強人才支撐,利用市級現有人才引進政策,引進高質量的種業人才。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玉米繁育人才定向培養,鼓勵優勢種子企業引進高層次育種人才。選取一批農技推廣骨幹到高校、科研院所進修培訓,大力培養“生產技術型”“市場中介型”“經營管理型”“科技創新型”四類新型經營主體人才隊伍。(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相關縣區政府)
(九)強化風險管控。建立玉米種子生產應急和風險管控機制,實行農業生產保險制度,在已開展玉米種子生產保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建立財政、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按比例分擔保費的長效機制,完善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商業化運作的種子生產風險分散機制。建立健全種子生產標準體系和種子質量監督檢驗體系,確保基地種子生產質量。加強玉米繁育領域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和服務,開展玉米重點品種維權試點,逐步建立以智慧財產權保護為核心的玉米新品種評價管理機制。強化植物新品種權行政與司法協同保護機制,嚴把種子生產經營關鍵環節,嚴厲打擊侵犯品種權行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相關縣區政府)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統籌協調。市級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科技、農業農村的市政府領導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科研院所為主要成員單位的武威市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推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目標。(責任單位:武威市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與《種子法》《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等的有效銜接,完善玉米種質資源政策體系。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良種聯合攻關等項目,重點扶持玉米制種基地建設。組織實施重大專項等省級科技計畫項目,加強種業投資制度建設,推進玉米種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相關縣區政府)
(三)強化目標評價。圍繞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建設主要目標和任務,科學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評價通報制度,對工作任務完成好的縣區,下年度在安排項目資金時給予傾斜;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採取約談、督辦等措施,倒逼工作責任落實。(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縣區政府)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及時對武威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效、玉米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解讀和宣傳。積極做好審定、登記和引種備案品種信息的宣傳服務工作,加強玉米制種基地管理,嚴厲打擊無證生產、品種侵權、套牌侵權、制售假劣、未審先推、搶購套購、非法生產轉基因種子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與刑事法務部門的銜接,對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處理,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相關縣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