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區位於德州市西部,位於山東、河北兩省三市六縣交界之地,隔京杭運河與河北省相望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魯西北、冀東南的重要交通樞紐。文化積澱深厚,古老的京杭運河流經縣境62公里,佛文化、孝文化、運河文化相互交融,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武城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上繳稅金占地方財政收入、吸納勞動力占城鎮就業“三個比重”均達到85%以上,被命名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名稱
沿革
武城簡介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武城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民營興縣、民生安縣、生態靚縣”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等十項重點工作,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共築美麗幸福武城夢。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連續三年增幅超過35%,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單位”,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厚積薄發、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是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武城是“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擁有4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植起汽車零382年),一直隸屬清河郡。南北朝時期,初屬南宋冀州部清河郡。孝武帝大明(457-464)時,屬北魏相州部清河郡。東魏時(武定四年,546年)屬清河郡。北齊將清河郡治從今臨清東北15里處移至今河北省清河縣西北15部件、玻璃鋼中央空調、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特色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業兩大新興產業,先後榮獲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中國辣椒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迅猛,產品腳踏車配套率達60%以上,覆蓋全國80%以上的汽車廠家,被評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縣”。玻璃鋼中央空調產業持續升級。武城是全國知名的中央空調生產基地,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產量占到了全國的1/3。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不斷最佳化,培植起了辣椒、棉花、食用菌、畜牧業等農業特色產業,古貝春集團擁有兩項中國馳名商標,中椒英潮公司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各類專業市場達到45處,其中億元市場13處,輻射周邊中小城市近百個。文化旅遊業初具規模,投資80億元建設中華孝文化傳播基地,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孝女祠、佛光寺及周邊景點已投入運營,山東旅遊新亮點已具雛形。
二是城鄉變化日新月異。縣城擴容提質步伐不斷加快,實施甲馬營東進、李家戶北靠、武城鎮東移、魯權屯南融,與縣城形成五位一體組團發展格局。主城區檔次不斷提升,啟動了運河文化等3處城市綜合體,城區道路全部實現改造升級,3年內城中村、棚戶區將全部改造完成。同步實施城市水網、地下管網、地上綠網等五大工程,環境更加優美、功能日趨完善,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縣”。鎮域經濟成為一大亮點,魯權屯鎮綜合實力全市第一,被列為山東省61個經濟強鎮之一。確定了18平方公里的“一城五園六區”城鎮規劃,傾力推進千億級產業集群推進計畫,力爭在全省率先突破,爭創全市第一個鎮級市。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村社區連片成方,民眾入鎮上樓,農民收入大幅提升,生產生活明顯改善,武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始終保持全市領先。
三是發展資源持續集聚。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兩年內建成13條縣鄉公路,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十分鐘大路網”。境內國道105貫穿南北,省道254、318一縱一橫,正在建設的德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搶抓運河通航的歷史性機遇,爭取建設四女寺德州港,水陸暢通、內外循環的交通體系正在形成。客水資源全面改觀,長江水、黃河水和運河水“三水匯流”的平原水網在武城已經形成。發展環境更加優越,省委、省政府出台“一圈一帶”發展規劃,武城全域享受,財稅、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打包而至,目前已儲備項目494個,總投資2030億元。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對外來項目實行“領辦”、“代辦”制度,客商只管投資,手續政府來跑,我縣被評為“山東省投資環境最佳縣”。
四是社會形勢和諧穩定。大力實施“生態靚縣”戰略,深入推進“大綠網”、“大水網”、“大生態”建設,現在武城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成為武城的一大品牌。文化事業快速發展,我縣被評為首屆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每年確定一批“為民實事”加速推進,民生支出始終保持總支出70%以上。社會保障應保盡保,醫療服務體系健全,食品藥品監管到位,平安武城建設卓有成效,連年榮獲“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
五是發展勢頭日益強勁。投資108億元的玲瓏輪胎生產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9個月;水星集團投資4.6億元的渦輪增壓和精密機械製造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武城速度”全國領先。連續開展以“創業回鄉、人才回歸、資金回流”為主要內容的“三回”工程,打通回鄉通道,建好創業平台,大批武商回鄉投資辦廠,總投資突破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