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古城

武功古城

武功古城座落在在漆、漠、湋三水匯合之處,這在全國2600個古城中是不多見的。古人云:“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水是地的血氣,得水為尚。”漆水逶迤,繞城而過,小橋流水,盡收眼底:中亭川橫貫南北,一馬平川,村野棋布,禾黍滿園。古絲路連線東西,髙岸為陵,斷崖如山,莽原起伏,草樹煙嵐。

古人曾道:“三峰遠映嵐光合,二水分流城市連”。這五千年的歷史古鎮,負載著風雨蒼桑,書寫著人文傳奇。九街十八巷,屋舍儼然。正街如線,店鋪連連,小巷彎彎,蛇折龍蟠。若逢古會,人流如織,熙攘不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功古城
  • 始建年代: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
  • 位置: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武功鎮
古城歷史,地理構造,街巷布局,旅遊景點,

古城歷史

武功古城位於縣境西北部,始建於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為土築城,西靠稷山,東臨漆水。元末張良弼、李思齊首次增築。明洪武九年(1376),都督耿忠奉詔屯戌於此,再資增築。城周長3里220步,外有深2.7米的護城溝。有城門5個:東門名“觀瀾”;南門兩個,東名“集賢”,西名“望月”;北門兩個,東名“迎仙”,西名“來鳳”;城西緊靠稷山,無門。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縣徐奇桂重修,增築各門磚樓。乾隆十八年(1735),知縣龔師勝大修城門。嘉慶十三年(1808),知縣張樹勛在進行整修時,為緬懷聖哲先賢的豐功偉績和歌頌縣城的勝跡美景,專為城門題刻門額:東門外額“四文古治”,內額“麟閣勛名”;南集賢門外額“綠野春雲”,內額“龍圖經濟”。望月門外額“雍原秋室”,內額“許國文章”;北來鳳門外額“鳳崗晚翠”,內額“虎觀淹垓”;迎仙門外額“二水朝霞”,內額“璇璣錦繡”。鹹豐末年至光緒年間,知縣張宗睿、鄭慶崧、陳子楷、陳爾、張世英等也先後進行過修葺,力圖恢復古貌。

地理構造

武功古城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背山面水,置於台地之上。幾萬人的縣城一不缺水吃,二不遭水災,無水患之虞。冬天可遮擋寒冷的氣流,春天可迎納和暖的春風。三條河流都可作天然的沐浴場,一年四季均能享受優越舒適的環境。城外天然自成配有“四神”,前朱雀(陂地)、後玄武(祖山)、左青龍(河流)、右白虎(長道)。城內按照地形規劃為“九街十八巷”,設定有“四差”:南門向西開,西門向南開,大十字對小北街,小十字對大北街。
城垣整體似金龜,東門外教稼台俗稱龜頭,台兩側原各有水池一方,俗稱龜眼。西城牆根中段有一方凹地,俗稱龜尾,后街馬王廟後有深2丈多、廣40丈的土壕,俗稱龜心。三鑒巷徐姓宅內有隙地一方,寸草不生,俗稱龜膽。南、北四城門,則是龜足。龜頭向著漆水河,把金龜塑造得前爬後蹬,生動傳神,從東塬邊憑眺,活像一隻下山的神龜,緩緩地爬向漆水河邊戲水。故曰:“金龜戲水”。龜的壽命最長,古人以龜甲卜問吉凶,列侯的金印上鑄“龜鈕”以示地位的顯赫。古城東西崖巒高峭,漆水東繞,稷山鎮後;香山左輔,華山右弼;梁山九華,隔水對景;客山遠朝,內斂聚氣。康海《武功縣誌》稱舊縣城的地形為:“平原控其東,鳳岡冀其西,長川帶其北,終南、太白揖其南,蓋古形勝之區,強武之國也。”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武功古城地理位置之險要。

街巷布局

武功古城歷史悠久,城區設定嚴整,共有九街十八巷。由東門向西至大什字名東街;又西至小什字名學前街;又西至原麓南折出望月門名西街;由大什字南出集賢門名南街;北出迎仙門名小北街;由小什字北出來鳳門名大北街;南名宣化街。宣化街南端東折通南街名南司巷(現稱蔣家巷);西折至原麓名樂妓巷(現稱月菊巷)。由東街中段南折名后街;后街西折有兩巷通南街,北名馬道巷,南名草場巷;東街中段北折名當鋪巷;南街中段西折通宣化街,名三鑒巷;宣化街中段西折通西街,名韓家巷;十字路南至綠野村,名南關巷。出來鳳門北至徐楊堡,名北關街;東折至迎仙門,名中心街。

旅遊景點

武功古城共有文物旅遊景點20多處,“武功八景”都集中於此,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蘊,促成了武功古城璀璨文明的人文景觀。中華農耕文明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教稼台,愛國典範、民族英雄蘇武的陵園,風格獨特的城隍廟,唐太宗李世民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報本寺,雄偉森嚴的上閣寺,聖母姜嫄之墓,先周文化的發祥地鄭尚坡遺址,雄居關中西部之首的關帝廟,張載講學處的小華山。還有二水寺、客山廟、康海墓、趙家崖遺址、滸西莊遺址、東橋口、龍王廟、東嶽廟等多處文物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