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張永禕著散文集)

此情此景(張永禕著散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情此景》是張永禕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2月。

該書分12個抒“情”專輯,涉及到社會現象、江南美學、閱讀經濟、家庭故事、成長趣事、影劇評論以及音樂美術等方面的眾多內容。該書並非空泛地寫各種“情”,而是依景入情、以景襯情,情景交融,景為情設,情從景出,將以情感抒發為主要元素的散文文體特質發揮出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此情此景
  • 作者:張永禕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75萬字
  • 首版時間:2021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匯聚了作者從2000年—2021年寫作的主要散文隨筆,其中有描寫親情的《歲月如花》《父愛如山》《燭光里的媽媽》,有偏重於“遊記”的《一眼望千年》《恍如隔世的老門東》《七里山塘:一半是河,一半是街》,有闡釋江南美學觀的《詩意棲居的江南美學》《我的江南美學觀》《有一種發現,叫江南》,有研究網路時代閱讀的《微信誠心》《網路時代尤喜書香》《“閱讀經濟學”的機敏與智慧》,有思考綽號、地名、書信、語言、數字、旗袍等各種文化現象的《“綽”海泛舟非閒情》《地名的文化底蘊》《“音”語逼人》《數字的美學意趣》,有聚焦影視作品的《歲月如歌》《光陰成就經典》《從“+故事”到“故事+”》等。

作品目錄

一、親情
二、鄉情
三、感情
四、心情
五、深情
六、事情
歲月如花
父愛如山
燭光里的媽媽
陪護
點歌
“鹽”重情深
業餘“紅娘”
顏值擔當
我的大伯
做“今天”的爸爸
自畫人生版圖
妹妹
交換生
笑笑
故鄉的歌謠
悠悠故鄉情
蘇州一家人
東坎老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濱中老師
東坎老電影院
老車站
念念不忘家鄉橋
小巷裡的往日時光
家鄉的淮劇
濱海大排檔
米麵餅包油條
山芋腔
蜂窩煤
開往鄉愁的直達車
邰六爹
郵遞員的鈴聲
知了聲起
五香花生米
八旬老友的見面
古典南師
武大櫻花正濃時
致青春
無巧不成“日”
眷戀
遷居
笑意寫在臉上
小城故事
青春是一齣戲
良師益友儲福金
心有靈犀
友情無價
懷念吳功正先生
隨園
同學是一首歌
一個都不能少
同桌
歲月有痕
愛如潮水
萋萋離別情
歲月是用來感恩的
父女校友
書房
聽懂寧靜
樂在“奇”中
共享腳踏車
善待電腦
聽“說”
句號刪除問號
讀景
筷子的哲學
古塔塵緣
可望而不可即的風景
磅礴的氣勢,壯麗的畫卷
歌盈耳畔
風從延安來
詠言秋光盛春朝
修改進行時
往事值得回味
著名男“走音”歌唱家
外婆
非我莫屬的高考經歷
實實在在總是真
彩雲之上
溫差
傷心總是難忍的
賣報紙的老奶奶
可愛的小白兔
臭豆腐肥腸煲
刊緣
最後一班“捷運”
佩斯:心想事成
婚禮
少年不識愁滋味
從頭說起
還是電話好
馬克同志
送行艾力
下一站更精彩
記憶
離別
喊聲
上課
距離
時光的渡口
中山北路32號
南京五台山16號
四平路
家長會
碟片小記
憾事
點點滴滴“滴”心頭
七、神情
八、動情
九、傾情
十、凝情
十一、激情
十二、閒情
愛在古典中
歲月如歌
鴻雁
天邊
聽心靈的聲音
美麗的草原我的夢
裝滿水鄉情懷的高鐵
恍如隔世的老門東
一眼望千年
遇見黎里
七里山塘:一半是河,一半是街
揚州:朱自清的源頭活水
揚州東關街
走進嘉峪關
成都:一個讓人思念的地方
留憶容閎故鄉
躲進風雨橋
白蒲古鎮
我的江南美學觀
有一種發現,叫江南
詩意棲居的江南美學
杏花春雨江南美
令人陶醉讓人沉思的《詩意江南》
天空中最亮的星
光陰成就經典
從“+故事”到“故事+”
“團圓”,中國文化的神來之筆
有一種現象叫煽情美學
微信誠心
網路時代尤喜書香
“閱讀經濟學”的機敏與智慧
聽於丹老師講課
用生命激活經典
格言
學會肯定
自“造”自己
冰點與沸點
不顯眼卻有神
“音”語逼人
溫莎城堡
巴黎郊外
意外的巴黎
在巴黎聖母院“走後門”
我在悉尼大學短暫“留學”
克勞萊斯女士
無處不在的中餐館
倫敦羅大佑
警察與小偷
中國女排,真的“神”了
擔當,就是橫掃一切的霸氣
鄧亞萍的“三頭六臂”
張繼科,應該感謝對手
天地境界中的中國精神
不負每一份熱愛
小球友
玩的就是心跳
看球如看戲
妙在懂與不懂之間
“綽”海泛舟非閒情
地名的文化底蘊
奇書怪信
名字的密碼
數字的美學意趣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傾訴了對故鄉的思念。“思家鄉情是最深厚的,吃家鄉飯是最舒服的,看家鄉景是最愜意的,聽家鄉劇是最習慣的,說家鄉話是最自然的,見家鄉友是最親切的。鄉愁就是這些深入骨髓的韻味或者是那種叫人至死不渝的情懷,它們一直盤桓在我們心裡。”張永禕將鄉情比作沒有任何契約的終生約定,他忘不了這裡的一切,所以他寫故鄉的老街,故鄉的橋,寫濱中的老師,濱海的老汽車站。他也因家鄉的煥然一新而欣喜,但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街一巷,才是令他魂牽夢縈的。在《此情此景》中,有一篇寫家鄉方言的《山芋腔》,“只要你一開口,鄉音未改,泥土芬芳,就能找到回家的路。”所以當很多人說“故鄉是回不去的”時候,張永禕說:“我能回得去,回得去才能寫得來。”在《東坎老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中,他寫道:“我曾經打破常規,利用晚上時間,從西街往東街走,逆向而行,如倒啖甘蔗,沒想到還真的漸入佳境。抬頭望見,一輪明月正掛在天空中,皎潔的月光照在長長的街道上,形成了一條意猶未盡的光帶,使人浮想聯翩。‘月是故鄉明’,這種美好的遇見就是永不褪色的印記。”他陡然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思念的家鄉,就是那個還想回去的童年”。

藝術特色

《此情此景》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它的“理趣”。在作品中,作者並未做掉書袋之狀或好為人師之態,而是於談笑間敘事、說理、議論、抒情,盡顯其有趣味有格調之學者氣質。譬如,作者將一位五音不全卻酷愛唱歌的“麥霸”朋友比作“著名男‘走音’歌唱家”,其能耐就是唱醉自己、唱跑別人;在《修改進行時》一文里,寫自己喜歡寫文投稿,但常常是稿子“雄赳赳地投了過去,又氣昂昂地回來了”;在《山芋腔》里對自己方言腔調的自嘲“只要有山芋長期浸泡的歷史”,跑得地方再遠、時間再久,“都能聞到山芋的味道”。這種“理趣”並非插科打諢、低俗搞笑之詞,而是融合了才情學理知性的感性抒發,令讀者會心一笑。

作品評價

《此情此景》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視野之開闊,文筆之老道,處處可見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淵博雋永與深情厚重。(《江蘇工人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此情此景》
2021年12月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651-4940-5

作者簡介

張永禕,文學創作一級、文藝評論家,江南文化學者,曾受邀做客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文明之旅》欄目,講授“夢裡水鄉江南鎮”;在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中擔任嘉賓,品味“南京印象一一《背影》”。著有《與我有約》和《水做的江南》等。系江蘇省首屆紫金文藝評論一等獎獲得者。擔任南京藝術學院和南通大學特聘客座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