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紫鎮

正紫鎮

四川省榮縣正紫鎮位於自貢市西部,與樂山臨界、榮縣的西部,正紫鎮歷來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便利的交通而著稱,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昌盛、經濟繁榮而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城鎮,面積37.64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130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人口8168人(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正紫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自貢市榮縣
  • 下轄地區:轄9個行政村、130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813
  • 郵政區碼:643100
  • 地理位置:自貢市西部
  • 面積:37.64平方千米 
  • 人口:8168人(2017)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C
  • 耕地:23964畝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氣候條件,農業建設,鄉鎮規劃,鄉鎮項目,社會活動,

地理環境

正紫鎮紫場附近有座鎮紫山,場以山名,唐五代至宋朝初期,曾經是資官縣
縣城所在地。距場幾里遠的張家廟村五組,小地名亂石包的地方,峭壁間碑刻甚多,系隋唐年間所鐫,有的字跡還能辨認,從這些碑刻的記述中,不難推測出古代資官縣的興盛。遺憾的是,當地居民修房造屋,需要石料,大肆開採,將石刻徹底損毀,己無跡可尋,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正紫鎮行政地圖正紫鎮行政地圖
正紫鎮墳嘴山村七組,有棵黃桷樹,彎曲橫亘於公路之上,成為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正紫中學校(榮縣六中)位於正紫鎮,該校創建於1956年7月,系四川省達標高完中,自貢市校風示範校。學校在職教職工8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0人,中學一級教師50人。學校現有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60人。學校占地45畝,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2005、2006年獲自貢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三等獎, 2007年獲自貢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二等獎,2007年獲縣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
正紫鎮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共有入社社員1500戶,該社已成為榮縣中藥材基地的業主之一。主要種植柴胡、荊芥等中藥材,窩棚灣村為生產基地。
正紫鎮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產的椪柑,果品色澤橙黃,含糖量高,甜酸適度,品質上乘,風味獨特。香爐寺村、墳嘴山村為椪柑主產區,出產的椪柑1999年榮獲四川省優質果品稱號。

歷史沿革

正紫鎮,1950年為正紫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22.8公里。面積37.64平方千米,人口8168人(2017)。度(佳)犍(為)公路穿境。轄邱家溝、衛星、田木溝、香爐寺、墳嘴山、刺芭塘、張家廟、窩棚灣8個村委會和正紫場社區居民委員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油菜籽,兼產花生、柑橘、茶葉。正紫鎮為原正紫區區政府所在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區政府搬遷到新橋,更名為新橋區)。
正紫鎮正紫鎮

氣候條件

正紫鎮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年均氣溫15℃,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為24℃,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為4℃,夏季平均氣溫比青城山景區低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雨日和雨量均為夏多冬少;年平均日照1000小時以上,風向頻率以靜風最多,植被覆蓋率90%以上,形成了“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正紫鎮境內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植被良好,種群完整,垂直分布明顯,喬木、灌木、針葉林、闊葉林皆有,有63科200餘種之多。
住房住房

農業建設

鎮域全系山地,耕地不多,屬都榮縣重點林區鄉鎮,發展用材林和經濟林具有極大優勢,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步伐加快,僅1999年就發展以杜仲為主的“三木”藥材1000多畝,以銀杏、板栗為主的乾果400多畝,其它林木350畝。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農戶參與旅遊服務的日漸增多,為農戶增收創造了條件。1999年,實現糧食總產3084噸,農業總產值24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3元。
正紫鎮正紫鎮
正紫鎮堅持“農業奠基、商貿興鎮、工業強鎮”的發展思路,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以構建和諧社會為根本,整合山區資源,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經濟成長方式轉變,關注民生,廣開致富門路和就業渠道,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紫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壯大藥、菜、林、茶、畜五大農業支柱產業,鞏固和發展專業協會。同時注重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及科技含量的提高,突出特色,打響品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修建桃源至烽火、高萬至鳳凰兩條村級主幹道,硬化蓮花至太坪、富有至金川兩條山區村道,解決山區民眾乘車難的問題。

鄉鎮規劃

正紫鎮境內村組路面水泥硬化率達95%以上,全鎮交通便利暢通。
正紫鎮教育衛生事業基本情況:正紫鎮積極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全鎮有中心國小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幼稚園4所,鎮國小在校學生1800多人,教職工140多人;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逐年改善,有衛生院兩所,村級衛生保健醫療站14餘個。2007年全面完成了九年一貫制學校泰華學校標準化建設,龍馬中心校道路拓寬改造工程全面結束,學校教學環境徹底改善;2006年新平公立衛生院進行了標準化建設,新平衛生院硬體設施全面加強,有效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正紫鎮正紫鎮
正紫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正紫鎮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到2010年突破7730元;每年至少引進一家上千萬工業性、稅源型項目;實施拆院並院,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速拉開城鎮建設框架,提升城鎮功能,通過五年努力,全鎮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富裕。

鄉鎮項目

土地整理項目開展情況
2007年,正紫鎮土地整理項目已完成,通過市、縣驗收合格。項目區總面積12046.3畝,總戶數1627,總人口4549人,新增耕地1813.72畝,新增耕地率為15.05%。2008年即將開展前鋒村、順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土地整理項目區總面積11394畝,總戶數998戶,總人口3393人,預
居民居民
計可新增耕地1460畝。
農業產業化基地項目開展情況
2007年,打造了牧山生態雞養殖基地,袁山獺兔養殖基地,天鵝藏豬養殖基地;打造了1180畝袁山青花椒基地,1580畝天鵝立體農業旅遊基地(台灣農民創業園項目)。正紫鎮共建有農業產業化基地12個,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占總農戶的75%以上。重點基地帶動如牧山生態雞養殖合作社帶動農戶300戶,袁山獺兔帶動農戶60戶,柳江村蔬菜基地帶動農戶1000餘戶。2008年,正紫鎮重點打造袁山青花椒旅遊生態基地,著力開發好牧山生態旅遊走廊建設,全力融入“川西旅遊環線”。
正紫鎮正紫鎮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
正紫鎮有勞動力13831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58人,實現再就業56人,就業率達97%;“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11人,已全部實現了再就業;農村勞動力13029人,已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9420人,轉移率達72.3%,全鎮已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
農村扶貧開發情況
2007年,正紫鎮以及有關對口幫扶單位共投入扶貧開發資金200餘萬元,重點對袁山村、五峰村、前鋒村3個市級貧困村進行幫扶。全鎮2007年新增水泥路15公里,碎石路3公里,溝渠整治117700米,安置U型槽19041米,改擴建提灌站4座。新增幫扶項目4個,完成貧困戶幫困扶貧53戶,脫貧39戶。全年新建微水池25個,整治山平塘3口。投入45萬餘元,完成了牧山乾渠正紫鎮段面15公里的清淘工作,投入18萬元使牧山乾渠一支渠長久用水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極大的改善了用水條件。
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情況
2007年,正紫鎮公立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新建了3個村級衛生站,完成了8個村級計生服務室建設;投入資金50餘萬元新購置了垃圾桶130個,新建垃圾站(池)31個,配備了垃圾清運車一台,配備保潔三輪車32輛,配備保潔人員45人,城鎮協管人員4人,採取了村、鎮收集,縣上集中處理的方式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置。
居民居民

社會活動

正紫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切實助農增收。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正紫鎮通過網路就實現花木銷售額達780餘萬元,僅此一項,正紫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餘元。正紫鎮利用其西部園藝第一鎮的特色,大力發展花木產業,2008年花木種植面積已達到7100多畝,種植戶3125戶。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暢,一些花農錯失了不少掙錢良機。
正紫鎮正紫鎮
正紫鎮成立了農民網校,並聯繫大學生志願者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向農民現場講解並演示“怎樣利用網路進行銷售”、“怎樣發布和搜尋信息”等問題,讓農民切實感受到了網路的便捷和高效。到2008年為止,正紫鎮共舉辦農村經濟信息技術培訓10期,培訓農民達900人次;還入戶調查了全鎮農民花木的種植、供求信息,建立了專門的花木信息庫,免費為農民發布和接收各類供求信息450多條。
正紫鎮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高度重視現代通訊網路建設,在成功建起了農民網校、移動機站、聯通機站、小靈通機站及光纖網站的基礎上,又與都榮縣電信分公司合作,聯手建設“數字正紫鎮”,實施電話“戶戶通”和“寬頻”進村入戶工程,把網際網路延伸到每村每社。此舉在我市乃至成都市鄉鎮中尚屬首例,目的在於打通信息瓶頸,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為打造西部園藝第一鎮奠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