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紅旗(正紅(清代八旗之一))

正紅旗(清代八旗之一)

正紅(清代八旗之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正紅旗,又作“整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紅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為下五旗之首。分為滿洲、蒙古、漢軍三部分,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珅也是正紅旗人,由蒙古族組成,在清朝屬於自治部落。

正紅旗就是今天的察哈爾右翼後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紅旗
  • 位置: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
  • 所屬清代八旗之一,下五旗之首
  • 時間:明萬曆二十九年
  • 來源:因旗色為紅純紅而得名
  • 分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八旗簡介,優勢,佐領,

八旗簡介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滿洲八旗:共有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個部分。請注意上面的順序,並不是隨意寫的,而是滿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另外一種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這在老瀋陽城區的八旗駐防圖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藍旗,西方是正黃、鑲白旗,東方是正紅,鑲紅旗,南方是鑲黃、鑲藍旗。
這種排法和滿洲八旗的形成有關,清太祖努爾哈赤跟隨李成梁學習兵法,憑父親遺留的13副鎧甲起兵,征服家鄉周圍的滿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隊(黑旗),後來又接收了鄰近的一大批部落組成新的一旗(紅旗),努爾哈赤將自己原有的部隊(黑旗)交給兄弟舒爾哈齊,自己統帥新建的一旗(黃旗),以後他收編了實力曾經很大的滿族哈達部,哈達部很大,不能編入原來兩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為貝勒或王)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以後由於權力鬥爭,舒爾哈齊和褚英先後被殺,白旗被一分為三:正藍旗(21個牛錄,這個數字全是滿族牛錄,以下同),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他以兇猛著稱,皇太極曾以莽古爾泰殺死自己的母親來說明他的殘暴。正白旗(18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鑲白旗(15個牛錄),旗主是褚英長子杜度。黑旗被一分為三:正紅旗(25個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鑲紅旗(26個牛錄),旗主是代善長子岳托,鑲藍旗(33個牛錄),旗主是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他被皇太極殺掉後旗主改為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黃旗也分為二旗:正黃(45個牛錄)和鑲黃旗(20個牛錄),開始努爾哈赤自己親統兩黃旗,晚年將親統兩黃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個牛錄,其餘自己統帥作為親軍,他有個明確的指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將來自己死後,自己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但將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他明確立多爾袞作繼承人的公開宣示。

優勢

因為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所統帥的軍事力量占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和他們相比。但這種溺愛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團結起來反對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此時多爾袞和多鐸一個9歲,一個8歲,哪裡是驍勇善戰,兇狠殘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對手。努爾哈赤去世時,他已經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以此旗給多爾袞。
正紅旗正紅旗
努爾哈赤剛死,兒子們就開始爭奪皇位。由於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失敗,母親被殺,多爾袞沒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個牛錄,並依附在兄長阿濟格的旗下,反而是實力倒數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當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極趁機占有了鑲白旗,以自己的兒子豪格作了旗主,為了當皇帝名正言順,將正白和鑲白旗改名為正黃和鑲黃旗,說他改領正黃和鑲黃旗是不正確的,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各有上司,他無法奪過來,別的旗主也不會同意。不但不能奪,皇太極還當眾發誓不能隨便沒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錄,即使旗主有罪被罰交出部下牛錄,交出的牛錄也只能在本旗內分配給其他領旗貝勒。
前面的敘述已經提到這時的正黃和鑲黃旗是實力最小的兩旗。所以皇太極還不能南面稱尊,為所欲為。為了壯大實力,壓住強橫的兄弟們,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不但沒有殺掉同母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反而極力拉攏這三個小兄弟,因為他們統領的正白和鑲白旗(原來的正黃和鑲黃旗)實力強大,尤其多鐸繼承了父親的親軍之後,成為實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個11歲的孩子。以後皇太極採用計策先後殺掉了鑲藍旗主阿敏和正藍旗主是莽古爾泰,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混編後再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黃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帥,從中還分出一部分牛錄實力給自己的兒子豪格壯大實力,豪格的鑲黃旗被改名為正藍旗,改動的結果還是新的鑲黃旗實力最小。為了鞏固地位,皇太極對正白和鑲白旗採用分化的辦法,先是廢掉年長戰功高的阿濟格的旗主地位,用14歲的少年多爾袞作鑲白旗主,當多爾袞和多鐸長大成人後,又找岔子將正白和鑲白旗混編,以多爾袞作正白旗主,多鐸作鑲白旗主。但這時由於歷史的淵源,正白和鑲白旗還是比較團結的,而且實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鐸統轄的牛錄太多,他到那一旗,該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極死時,正是他的家天下計畫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他和他的兒子豪格一共有117個牛錄,是八旗的第一大勢力,三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則有98個牛錄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勢力,老代善(他兒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轄兩紅旗)和濟爾哈朗則有96個牛錄是八旗的中間勢力。

佐領

正紅旗滿洲都統第一參領所屬15佐領
佐 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勛舊佐領 多弼 覺羅氏 和洛噶山
第二佐領: 滿洲 康熙24年立 覺羅佐領 勒爾慎 覺羅氏 和洛噶山
第三佐領: 滿洲 康熙8年立 覺羅佐領 席林 覺羅氏 和洛噶山
第四佐領: 滿洲 康熙34年立 勛舊佐領 七十 董鄂氏 董鄂
第五佐領: 滿洲 編立年待考 公中佐領 噶布喇 董鄂氏等 董鄂等地
第六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普海 姓氏待考 待考
第七佐領: 滿洲 編立年待考 互管佐領 韓出哈/宜特黑 塔塔兒/董鄂 董鄂
第八佐領: 滿洲 康熙13年立 勛舊佐領 拉哈 董鄂氏 董鄂
第九佐領: 滿洲 編立年待考 勛舊佐領 鈕尼雅哈 董鄂氏 董鄂
第十佐領: 滿洲 編立年待考 勛舊佐領 夸占 董鄂氏 董鄂
第十一佐領:滿洲 康熙13年立 覺羅佐領 杜爾巴 覺羅 和洛噶山
第十二佐領:高麗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馬福塔 塔塔兒氏 高麗
第十三佐領:高麗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尚祿 塔塔兒氏 高麗
第十四佐領:高麗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韓雲 韓氏 高麗
第十五佐領:高麗 康熙40年立 公中佐領 阿世坦 塔塔兒氏 高麗
正紅旗滿洲都統第二參領所屬14佐領
佐 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康熙13年立 公中佐領 吉爾塔布 伊爾根覺羅氏等 湖納河
第二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覺羅佐領 武爾吉 覺羅氏 和洛噶山
第三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克禮 佟佳氏 佟佳
第四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三色得黑 佟佳氏 佟佳
第五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東果巴圖魯 李佳氏 薩爾湖
第六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松果托 李佳氏 薩爾湖
第七佐領: 滿洲 康熙13年立 公中佐領 莫洛 伊爾根覺羅等 湖納河等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公中佐領 拜都 鈕祜祿氏等 烏喇
第九佐領: 滿洲 康熙8年立 公中佐領 能厄圖 鈕祜祿氏等 烏喇
第十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公中佐領 慕成額 薩哈爾察氏等 綏哈
第十一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圖爾坤 伊爾根覺羅氏 湖納河
第十二佐領:滿洲 康熙32年立 世管佐領 義忒恩 伊爾根覺羅氏 湖納河
第十三佐領:滿洲 康熙34年立 公中佐領 寧古里 阿顏覺羅氏等 六佐領余丁
第十四佐領: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常生 鈕祜祿氏 英額峪
正紅旗滿洲都統第三參領所屬15佐領
佐 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敦多禮 葉赫那拉氏 葉赫
第二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公中佐領 安達禮 葉赫那拉氏等 葉赫等地
第三佐領: 滿洲 康熙8年立 世管佐領 胡什布 葉赫那拉氏 葉赫
第四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胡把 輝和氏 尼馬察佛訥痕
第五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葉克舒 輝和氏 尼馬察佛訥痕
第六佐領: 滿洲 康熙8年立 世管佐領 圖立 輝和氏 尼馬察佛訥痕
第七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舒魯 輝和氏 尼馬察佛訥痕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茂巴禮 哈達那拉氏 哈達
第九佐領: 滿洲 康熙13年立 世管佐領 格德宏 哈達那拉氏 哈達
第十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巴喀 哈達那拉氏 哈達
第十一佐領:蒙古 國初編立 勛舊佐領 吳爾哲 博爾濟吉特氏 烏魯特
第十二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薩鈕 烏扎拉氏 虎爾哈巴牙拉
第十三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阿爾泰 烏扎拉氏 虎爾哈巴牙拉
第十四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勛舊佐領 拜音達禮 赫舍里氏 和托穆哈廉
第十五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索布代 赫舍里氏 和托穆哈廉
正紅旗滿洲都統第四參領所屬15佐領
佐 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岱松阿 佟佳氏 瓜爾佳
第二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巴罕 佟佳氏 瓜爾佳
第三佐領: 蒙古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楚庫巴圖魯 薩爾圖氏 葉赫
第四佐領: 蒙古 康熙8年立 族中承襲 集喇立 薩爾圖氏 葉赫
第五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傅岱 鄂約氏 葉赫
第六佐領: 滿洲 康熙8年立 世管佐領 穆書 鄂約氏 葉赫
第七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佛保 虎爾哈氏 席北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納罕太 虎爾哈氏 席北
第九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公中佐領 德林 拉篤琥族人 海河
第十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尼唐阿 塔塔兒氏 長白山瓦爾喀
第十一佐領: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僖忒哈 塔塔兒氏 長白山瓦爾喀
第十二佐領:滿洲 康熙13年立 世管佐領 拉篤琥 姓氏待考 海河
第十三佐領: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博爾濟 姓氏待考 待考
第十四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烏勒穆 姓氏待考 待考
第十五佐領:滿洲 康熙13年立 世管佐領 結寅/阿哈尼堪瓜爾佳氏 葉赫/哈達
正紅旗滿洲都統第五參領所屬15佐領
佐 領 族屬 編立年代 佐領性質 開創佐領人 主要姓氏 人丁來源
第一佐領: 滿洲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碩占 傅察氏 訥音
第二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查拉克圖 赫舍里氏 葉赫
第三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郭四海 葉赫那拉氏 葉赫/訥音
第四佐領: 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法喀 哈達那拉氏 哈達
第五佐領: 滿洲 康熙34年立 世管佐領 津保柱 葉赫那拉氏 葉赫
第六佐領: 滿洲 編立年待考 世管佐領 噶布臘/東金 塔塔兒氏 薩爾湖
第七佐領: 蒙古 國初編立 勛舊佐領 布丹 傅察氏 烏魯特
第八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公中佐領 蘇柄額 輝和氏 富爾堅哈達
第九佐領: 滿洲 國初編立 互管佐領 吳巴海/殷圖 赫舍里/那拉 葉赫
第十佐領: 滿洲 康熙12年立 世管佐領 席柱 葉赫那拉氏 葉赫
第十一佐領:滿洲 康熙16年立 世管佐領 傅拉塔 葉赫那拉氏 葉赫
第十二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諾莫渾/巴庫 葉赫那拉氏 葉赫
第十三佐領:滿洲 國初編立 世管佐領 安崇阿 塔他拉氏 安楚拉庫
第十四佐領:滿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領 阿世探 傅察氏 訥音
第十五佐領:滿洲 康熙12年立 公中佐領 傑林 塔他拉氏等 安楚拉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