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末

【詞語】:正末

【注音】:zhèng mò

【釋義】:元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角色行當,相當明以後戲劇里的"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末
  • 注音:zhèng mò
  • 釋義元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角色行當
  • 相當:明以後戲劇里的"生"
釋義,歷史,角色,

釋義

【詞語】:正末
【注音】:zhèng mò
【釋義】:元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角色行當,相當明以後戲劇里的"生"。
【釋義】元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明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歷史

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中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元雜劇是在民間戲曲肥沃土壤上,繼承和發展前代各種文學藝術的成就,經過教坊、行院、伶人、樂師及“書會”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進和創造出來的綜合性舞台藝術。在形上,元雜劇用北曲四大套數安排故事情節,不連貫處,則用楔子結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共寫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結尾用兩句、四句或八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叫“題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詞、說白(賓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詞是按導師情需要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詞或歌詞。其作用是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全部曲詞都押同一韻腳。說白是用說話形式表達劇情或交代人物關係的一種藝術手段,分對白(角色之間的對話)、獨白(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感情和願望的話)和旁白(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對觀眾說的話)、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等。科是動作、表情等。一本劇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來 唱,其它腳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

角色

末:男角。元雜劇中的正末是劇中的男性主角。
: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劇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俗稱“花臉”“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如《竇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屬淨。
:又稱“三花臉”或“小花臉”多扮演性格詼諧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雜劇中有外末、外旦、外淨等,是末、旦、淨等行當的次要角色。監斬官——外末。
雜:又稱“雜當”。扮演老婦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